
2025 年南京地区中考作文
材料:以“网络时代,练字还有价值吗”为题,针对“大家都不写字了,练字没有用”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阐述练字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网络时代,练字仍有价值
(议论文)
在键盘输入普及的当下,“练字无用论”甚嚣尘上。但练字的价值早已超越书写本身,在文化传承、个人修养与艺术审美层面,于网络时代依然不可或缺——它更是我们在一笔一画间认知文字价值、探寻内心本真,与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深情对话的桥梁。
网络时代,练字仍有价值。它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每种字体都承载着文明密码。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既是书法珍品,更凝聚着文人风骨。当我们提笔书写,横竖撇捺间不仅是对字形的复刻,更是触摸汉字背后的历史温度,理解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审美意趣。这种深度认知,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让传统文化在笔尖延续生命力。
网络时代,练字仍有价值。它是治愈心灵、对抗浮躁的良药,更是叩问内心的修行。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当下,人们注意力被碎片化信息切割,内心充满焦虑。而练字要求凝神静气,一笔一划皆需专注。一横一竖的雕琢,如同人生缩影,让我们在反复斟酌间沉淀思绪,发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明代文徵明一生笔耕不辍,书法温润秀劲,其恬淡性格的养成,正是在练字中不断审视自我、找到精神归处的体现。
网络时代,练字仍有价值。它更是独特艺术美感的表达,是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交融。书法中,行书飘逸如流水,草书狂放似骤雨,楷书工整若君子,不同笔法墨韵传递丰富情感。练字者将个性与审美融入笔墨,不仅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更以传统书法为载体,展现当代人的精神风貌。即便在数字化浪潮下,书法作品依然在艺术展览中绽放光彩,让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双向奔赴。
总之,网络时代,练字仍有价值。它不仅是文化的根脉、心灵的良药、艺术的花朵,更是我们在文字与墨香中,完成对自我、对传统、对时代的深刻思考与深情回应。珍视练字价值,方能让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机。(850)主论点
网络时代,练字的价值超越书写本身,是认知文字价值、探寻内心本真,与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对话的桥梁。
分论点
1. 文化传承层面:练字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纽带,汉字与书法作品承载文明密码与文人风骨,书写过程能触摸历史温度、延续文化生命力。
2. 心灵修行层面:练字是治愈浮躁、叩问内心的修行,专注书写可沉淀思绪、对抗焦虑,在笔墨雕琢中找到精神归处。
3. 艺术与时代交融层面:练字是艺术美感的表达,不同书体传递情感,练字者将个性融入传统书法,让古老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生。
表现特色
1、结构清晰,层层递进:以“总—分—总”结构展开,先点明核心价值,再从文化、心灵、艺术三个维度分述,最后总结升华,逻辑严谨。
2、例证与理论结合:引用王羲之、颜真卿、文徵明等人物及作品,结合汉字演变、书法审美等理论,增强说服力。
3、语言形象生动:用“良药”“桥梁”“流水”“骤雨”等比喻,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同时穿插“跨越时空对话”“双向奔赴”等诗意表达,兼具文学性与思辨性。
4、紧扣时代语境:对比键盘输入与手写、数字化浪潮与传统艺术,突出练字在当代的独特意义,观点兼具历史厚度与现实针对性。

作者简介:乌以强,山东省泰山文学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特别大奖获得者;叶圣陶杯中学生全国新作文大赛评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