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金高
编辑:黄晓明
监制:对韵翁
配乐:没马的骑手
题记:2025年7月4日至7日,与东乡区人民医院老年体协49位同志,在院老协主席王俊峰率领下,朝圣伟人故里,参加“学党史,上韶山,守初心“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感慨良多,诗以铭志。
赤旗漫卷暑炎天,银发丹心向圣泉。
铜像广场云拭泪,故居荷叶土生烟。
六亲喋血山河改,一策回春日月旋。
巾帼须眉同景仰,追随理想灿金莲。
(二)谒杨开慧烈士陵园
板仓七月火云流,白玉雕君望故丘。
藏壁家书凝血泪,囚牢铁骨傲霜秋。
骄杨热爱韶山屋,绿柳欣观桔子洲。
我辈临场齐敬拜,满坡松柏尽低头。
(三)橘子洲头感怀
湘江北去舞东风,赤焰烧天映岳峰。
万古云霄留胜迹,千秋草木仰神龙。
济时曾展鲲鹏翼,得道真成霖雨踪。
莫说伟人长已矣,春雷犹在客襟胸。
(四)毛泽东铜像广场
青松列阵护真容,万朵葵花向日红。
铜像巍巍擎玉宇,心香袅袅化长虹。
三躬未已沾襟泪,一念方生贯耳风。
忽见祥云停桂杖,似闻湘语说心同。
(五)毛泽东同志旧居
泥墙犹带灶烟痕,木桌曾摊禹甸坤。
米臼春残星火种,油灯夜照九州暾。
塘前萍藻仍凝碧,岭上鹃花倍感恩。
廿七寒梅桑梓地,孕成日月泽千村。
(六)观情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绛幕徐开见逝川,霓虹重绘旧烽烟。
湘音击碎三山锁,巨手推来九域天。
雪覆南京诗作火,浪吞北戴气如椽。
忽惊满座银丝客,齐唱东方红少年。
(七)看情景剧演出为演员感动
7月6日下午,在韶山见56名演员战酷暑,迎烈日,无私奉献为观众演出,深受感动,诗以赞之。
蒸暑台前战鼓隆, 旌旗翻卷汗描红。
三湘儿女重摹史, 七月炎阳正锻铜。
已见先人栽碧树, 更教后辈沐清风。
须知戏里千钧力, 都是民间骨血功。
(八)访刘少奇旧居
炭子冲前暑气微,青砖小院沐清晖。
算盘珠响安邦策,书案尘蒙治国机。
六字奇冤松柏证,万春公论燕莺飞。
花明楼外潺潺水,长说求真务实非。
(九)花明楼抒怀
琉璃碧瓦接苍垠,倒影清池幻亦真。
修养篇中藏铁骨,安源灯下见精神。
已昭雪岭千秋白,更染花明万树春。
楼上铜铃风过处,声声都是爱民殷。
(十)咏毛泽东家风
泥瓦檐前训诫长,菜根嚼得世情凉。
三章约法轻裘马,一纸清单重稻粱。
儿赴朝鲜烽火淬,妻囚牢狱竹风香。
最珍赤子遗针线,犹补元戎旧战裳。
尾声·韶峰回望
诗成掷笔望韶峰,一片丹心九阙通。
不老同行追赤帜,满囊清气贯长虹。
杨金高:中外诗人注册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诗词学会会员,抚州市东乡区作家协会顾问、区委宣传部退休干部,1965年9月出生。曾任北京《报告文学》杂志特聘作家、《江西日报》特约通讯员,《抚州日报》首批特约记者。自1983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有700多篇(首)约80多万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作家》《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人才报》等近百家报刊,并入选20余种选本。著有《龙山行吟》《东乡之光》《赤子心歌》《金高读书》《杨金高散文随笔选》。有作品在全国征文赛中获奖,在《中外诗人》多次发表个人作品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