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文,抗战烽烟里的白衣铁肩(朗诵稿)
执笔:张升发 朗诵:向梅
八十年风雨激荡,
八十年蟒岭回响。
当岁月的指针再次指向这神圣刻度,
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
从卢沟桥畔第一声不屈的枪响,
到太行深处军民血染的阵地;
从白山黑水间孤悬的义勇军旗帜,
到土窑洞里彻夜的灯火——十四载烽烟,
铁蹄踏碎了大好河山,
却踏不碎一个民族挺立的脊梁。
神州处处,尽是刺刀与气节的较量,
一位丹凤青年医师在长安城摊开地图:
指尖灼烧着黄河冀中的方向,
他就是罗锦文——决然推开同仁医院的大门:
高擎“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旗帜,
聚集十四位年轻身影汇成星群,
奔赴华北抗倭最前线,
脚步比惊雷更铿锵!
战云翻涌的渡口啊,
他们踏碎晋陕的雪霜。
太行山以嶙峋石壁作证——
药箱里绷带缠绕如新生的脉搏。
把丹江的浪涛锻造成手术刀锋,
在血肉战士驱体犁开回春的希望。
白袍抚过担架,
拂过弹片低吟的胸膛,
夜以继日的救护异常紧张,
拭亮了左权将军赞许的目光。
看啊!贺龙师长战马扬鬃的烟尘中,
罗医生俯身成最倔强的拱梁。
无影灯下三度坠入昏厥,
又三度攥紧镊子与死神的衣裳。
最终以身殉职在手术台边,
二十五岁的俊才突然殒落——
“效命国家万古不朽,
献身民族百世流芳”。
当体温融入岚县山脉的轮廓,
未缝合的伤口竟化作大地丰碑的诗章!
此刻,丹凤的松涛翠柏漫过岁月,
我抚摸陵园石碑——罗锦文温热的姓名:
山河为证,浩气长存。
那些曾经奔涌的热血,
那些舍命守护的家园,
那些穿越烽火的不屈信念!
不朽的号角唤醒抗争,
已深深融入民族的脊梁。
唯有铭记那以血肉灵魂,
方能真正守护今日和平的珍贵时光;
唯有凝聚于危难中的磅礴伟力,
方能如不息江河般奔涌于新时代的奋斗——
我们才能承托起先烈对未来的所有期冀,
在历史的回响中书写华夏大地的崭新辉煌!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