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章萍,笔名钟婧,湖南省慈利县东岳观镇人。少时家贫,姊妹八个,排行老六,上学七年即辍学。当过中药学徒,后被畜牧水产局录用,获中级兽医技术员职称。笑对生活,热爱文学。退休后开始写文写字,不图名,不图利,只求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我爱上书法,并非偶然。我还未启蒙读书的时候,对书法这两字意思我也没弄懂,就是觉得人家用毛笔写字得味。那时的乡镇叫人民公社,我住的那个村叫凉水大队,大队部就设在我家和隔房叔叔家里的,一队程佑银老师写得一手毛笔字,他离我家也只隔两丘田那么远,大队部搞宣传,他总在我家那粗壳黄泥巴墙上,用石灰水写出一个个白白胖瘦的字,在我叔叔家的白粉墙上写出一个个黑体字,我感到非常稀奇。
程老师字很是耐看,点似一粒粒的西瓜子,撇如关公甩的大刀,钩似鹅的头,捺形似一把扫掃。竖似人体里的骨格,这些字里大多带有骨感。这些语言不知用得恰不恰当,不管别人怎样说,我儿时就是这样想的。
这些书法字的动感笔画种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后来继父和我老妈组成家庭,他在逢年过节时写春联,帮人家婚庆喜事中写对联。我总在他旁边仔细端祥,笔画中粗的粗,细的细,倍觉毛笔非常的神奇,真是神来之笔,这些文字有的我认识,有的不认识,牵似连带,把我牵到好夢里。那时的我,很想拿伯伯写过的毛笔,蘸上墨,在众人面前逮出几个字来,显摆显摆。然而继父对纸、笔、墨看得重,每次写完收拾妥当后,便都放到书柜里面去,再用一把大锁锁上。
常言道:“锁得住君子,锁不住小人,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有一天,伯伯帮老妈整红薯地后又挑了多担土粪.,累得够怆,吃中饭后,在椅子上睡着了,鼾声阵阵。我轻手轻脚悄悄地偷走了他身上的那串钥匙,打开书柜,慌乱中,将一瓶墨汁打翻,身上洒了一身,脸成大花脸。
响声惊醒了伯伯,他问我找什么,我害怕得直哆嗦地说:“我想拿你毛笔、纸、墨、砚台写写字”,这时,伯伯不断没打骂我,还帮我收拾墨瓶残渣,再带我到堰塘里清洗手脸。我大气不敢出,二气不敢迈,还是害怕伯伯告诉老妈,这件事,伯伯始终只字未在老妈面前提,一直为我守护着这个密密,使我免遭了妈妈对我的皮肉之苦。
此后,再也不敢触碰伯伯的纸、笔、墨、砚,用毛笔写字的愿望,成为泡影。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妈妈、伯伯已去天堂多年。有一天,我带着外孙女朵朵,在武陵大道上散步,一则招生广告吸引了我,招收写书法的学生。我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外孙女身上,要她帮我完成写书法的梦。
我们走进招生办公室,胡承明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帮我倒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里,他没收我家朵朵,说年龄太小。他将毛笔蘸上墨,硬要我在宣纸上写几个字让他看看,我说我没拿过毛笔写不好,但转念一想,何不一拭。这个念头一现,我想起年轻时,最喜欢看的《中国青年》杂志,一直觉得中国青年这四字是书法字,第一次拿毛笔写下中国青年,胡承明王老师看后,大大的鼓励了我,要我练习书法,他送给我一支毛笔,倒了一点墨,还给我一沓纸,并送了一本楷书入门教程,我这才真正接触书法。
学习书法是一碗慢饭,急不得,是长期“工程”項目,必须静下心来练习。老师教我读贴,对照书上的笔划练习学习,就这样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几年时间悄然而过,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我写的两幅书法作品《宁静致远》和《出塞》王昌龄的诗一首,收录到由卓志才先生主编的《武陵翰墨香》里,虽是笨拙稚嫩,但相对比较还算耐看。
现在武陵源老年大学书法班已更名《武陵源老年书法学院》,由著名的中国书法家赵辉廷先生担任院长,他的书法作品上了神州七号。他幽默风趣,具有作家、书法家的两大本领外,他还是讲师的典范,桃李满天下。他一心为国为民为家书写人生,墨寄真情。
我在老年大学里,静享时光的美好,观夕阳红满天。我在这里静心学习书法,让我龙飞凤舞,鉴赏于点画线条力量感、线条美、节奏感、立体感、整体布局……使我进步,让我快乐!感谢我一路的良师益友!圆了我儿时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