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淬炼,情铸永恒——梅青与她的《此情永驻》原创 伊宁
放暑假了,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写一写好友梅青老师用十年光阴创作并最终打磨完成了长达62万字的精装版长篇小说《此情永驻》。这部由绿色(象征希望与新生)与红色(象征热情与永恒)装帧的上下册巨著,从初稿80万字精炼而成,是她在广东医学院工作时用业余时间写的,不仅是无数个深夜伏案的心血,更承载着她对生命、情感与艺术最深沉的思考。书名《此情永驻》由著名华裔医学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病理学与消化肿瘤内科教授亲笔题写,为这部心血之作增添了别样的意义。
作为她的好朋友,深知这十年笔耕不辍背后那份非凡的毅力与对文学的赤诚。这创作本身,或许正如书中那充满哲思的叩问:“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战斗?除了一吐为快,除了文字,这世上恐怕没什么更好的方式来抚慰生平,来挽留岁月。” 梅青老师以文字为舟,穿越时光之河,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写作是一种自我疗伤,一种隐秘的心灵疗伤。”
《此情永驻》构建了一个庞大而鲜活的世界,书中活跃着170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跨越太平洋两岸,在美国与中国不同的文化土壤上生根发芽。文学博士、知名评论家苏桂宁教授盛赞:“这是一部倾注了十年心血的优秀作品。作者以跨国度、跨文化的视野描写了中美两国丰富的社会生活……以美好的愿望和美妙的叙事创作了这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梅青老师巧妙地以东方梅的人生轨迹为轴心,通篇围绕关于“爱”的深刻体验徐徐展开,编织出一幅关于人类情感的宏伟画卷,其笔触深入生命肌理与文化内核。
爱的迷惘、救赎与纯粹之光:小说对爱情的描绘尤为细腻深刻。东方梅与戴维、迈克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生动展现了爱情的甜蜜、困惑、神圣与刻骨铭心。书中那些如箴言般的感悟精准捕捉了恋爱中人微妙的心境,并升华了对爱情本质的诗意理解。
情感的多元织锦与普世共鸣:梅青的笔触深入探讨了友情的温暖支撑、舔犊之情、祖辈情的深沉根脉。尤为动人的是对母亲佟小慧的刻画——那份对孩子远行的深切担忧,“担心儿子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担心他会半途跑回家,寝食不安,惶恐”,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母爱的牵肠挂肚。书中深刻指出:“舔犊之情是全人类乃至地球上所有物种的共性”,这种超越文化的情感共鸣,直抵人心。
哲学博士、作家林宋瑜评价道:“这是一部温暖明亮的情感小说……梅青以单纯而真诚的善意,驾驭这些跨文化跨国度跨代际的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故事,既跌宕起伏,又化繁为简,呈现人性美好的一面。世事无常,命运多变,心灵却在这善意和爱中得到疗愈,获得动力。这样的小说,正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
文化碰撞下的坚守与哲思:小说敏锐地捕捉了东西方风俗习惯的迥异(“一样米养百样人,不同的人、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颂扬了主人公们在陌生环境中“安静的坚守那内心的一份初衷,不想迷失在繁华苍凉的异国他乡”的精神力量。书中充满哲理的追问俯拾皆是,例如对时间见证者的思考:“古树是真正的光阴见证者。倘若这些千年的古树可以开口说话,那么他们会怎样去描摹人类那些纷繁复杂的故事呢?”这些发问,增添了作品的厚重感与思辨色彩。
书中流淌着对艺术不朽价值的信仰,以及对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礼赞。东方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疗愈身心的情节,生动诠释了自然作为生命本源的治愈力量。
《此情永驻》在人物塑造和生命哲思上也备受赞誉。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杨晓霖指出:“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人生哲学、个性甚至语言的多位人物。沉浸在流畅叙事中的读者往往可以获得一种超然的生命感悟——生命健康的奥秘在于叙事,生命的意义在于走出内心,融入更广阔的叙事生命网中。”著名编辑王永岭则提炼其核心:“《此情永驻》看似讲述爱情故事,实际上贯串凝结着各种各样的情感:过了命的友情、闺蜜间的温情、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有师生情、同胞情、留学报国之情、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感情……因为情感,不同的文化多元共生;因为情感,人类社会生生不息。”
梅青老师以她兼具医学工作者的理性洞察与人文学者的感性笔触,在《此情永驻》中构建了一个情感丰盈、思想深邃的宇宙。她笔下的东方梅,其追寻、困惑、领悟与超越,映照着每一个在人生旅途中跋涉的灵魂。这部凝聚十年心血、饱含哲思与深情的巨著,不仅赢得了评论家的高度赞誉,更是一位在双重身份间自如切换的观察者,对“爱”这一人类核心情感以及生命意义所进行的全景式、史诗般的深情礼赞与深刻叩问。
我相信《此情永驻》不仅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献给所有相信爱、思考生命意义、珍视精神家园、并在文化碰撞中寻求坚守的读者的珍贵礼物。它证明了,一颗充满人文关怀与哲思的心灵,可以在专业领域之外孕育出震撼人心的文学之花。
亲爱的梅青,祝贺你!《此情永驻》,情定永恒。这本书,注定会在许多读者心中,留下温暖而深刻的印记。为你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