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对老夫妻
文/李正绯
鸳鸯只鹫翼双飞,
举案齐眉形影随。
人老须白终不改,
出双入对赏芳菲。
小县城的大街小巷,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总能见到一对相亲相爱的老夫妻。他们年逾花甲,衣衫褴褛,却整日笑逐颜开。
老头儿脚蹬一张锈迹斑斑的三轮车,车箱内,放着用稻草扎好的几小捆蒲公英、面蒿、老茴香、车前草之类的野菜。车箱挡板上坐着一位蜷缩成一团的老婆婆。年久失修的车轴,承载着老俩口厚重的爱和他们艰辛的生活,轮子碾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因不堪重负而发出吱吱呀呀的抗议!
这声音唤醒了黎明,叫出了百鸟引吭高歌。晴日,老俩口沐浴着朝霞,一路鸳鸯和鸣,雨天,他们相倚树下避雨,中午,他们在街边小憩,啃着干硬的粑粑,喝一瓶凉水充饥解渴。有时还见老婆婆给老头喂水,呛了就笑得前仰后合。互相扬起衣袖给对方擦嘴角的碎屑,眉宇间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幸福与甜蜜。
菜市场的角落里,他们一边吆喝着,一边举起野菜叫卖。老婆婆腿脚不好,老头就搀扶着她,坐在从家里带来的木凳上。卖到钱了,就去买一个白面馒头给她吃。此时,周围就会投来几束发自内心羡慕的目光。不知有多少没有爱情滋润的,干涸的心田会泛起一层涟漪!

假若上午没卖完,午饭后,老人又蹬着车,驮着老伴儿一起走街串巷地叫卖。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去买上几捆,心里只恨我没有太多的钱,把那些蔫巴巴的菜全买了。如果全买,吃不完扔了又怪可惜的。因为那几种野菜一般人是不会吃的。内心很纠结,很矛盾。至少一天,心情都不能平静,那种不安,如湖边浪潮,时不时就会裂来。他们的言语和神态,老在脑海和眼前闪现。
记得有一次,我买菜返回时,在岔路口遇见他们卖剩下的两捆老茴香,就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想买,又看看手里提着的大兜小兜,下意识地摸摸钱包,没钱了,他们又没有微信码扫,所以就没买。当时,天空乌云骤起,乱风卷着落叶、纸屑在空中打着旋涡。可能要下雨了。本来我可以去旁边小卖部扫码换零钱来的,可我就楞是没买,径直跑回家了。所幸那天没有下雨!
回到家里,我是肠子都悔青了。想起我站在他们旁边,拿起一捆茴香,他们向我投来渴求的目光,那漠然的眼神,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让我如芒刺在背。那辆三轮车,两张紫檀色又布满沧桑的脸,枯瘦而佝偻的身影,在我心里翻江倒海。最后影子渐行渐远,且渐渐地高大起来,直压得我胸闷气短。压出我衣襟下面阴湿沼泽中长出的狗尾草来!
据说,他们是一对恩爱夫妻,早年女儿远嫁他乡后就杳无音信,儿子英年早逝。只剩他们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拮据。如今老了,就靠着政府那点养老金艰难度日,还要给老伴治腿病,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在夕阳西下的日子里,他们用相濡以沫诠释着爱情;用年复一年的车辙印诠释了人生;用狭窄车箱里的野菜诠释了生活的滋味;用车轮子碾过的长度丈量着父母对女儿的思念有多长!
那三轮车的吱呀声,声声敲心坎,催促我奋笔疾书,将这对真心爱人的故事传扬!

作者简介:李正绯,系嵩明县诗词协会,嵩明县作家协会,昆明市老干部诗词协会,云南省诗词学会,女子诗词部会员。竹韵汉诗协会会员。在各协会会刊和网媒上发表诗词数首,散文十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