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柏森森(散文)
肖水泉
柏林古镇,一颗深藏于广元市昭化区柏林沟镇的璀璨明珠,自西汉年间初露锋芒,至今已悠悠千载,见证了约1800年的风雨沧桑。这座古镇,曾是古蜀道上的一颗璀璨星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四周群山环抱,北倚梅岭之雄,南眺烟灯之秀,东接九龙之险,西以剑门、牛头为屏,宛如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长卷。作为利阆古蜀道的咽喉要地,前人在此布下重重关隘,守护着一方安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主路的改道让柏林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了一处隐秘的世外桃源。
翻开道光年间的《广元县志》,我们仿佛能窥见那段辉煌的历史。这里曾是刘备委以重任的中郎将霍峻镇守的葭萌之地,东汉时属益州广汉郡,后迁址更名汉寿,历经朝代更迭,最终蜕变成今日的柏林古镇。明洪武年间,葭萌驿的设立,后更名为柏龙驿,并建有柏龙分司衙门,见证了古镇的繁荣与兴衰。直至清宣统二年,分司制度的废除,古镇的名字也随之更迭,直至1980年定名为柏林沟公社,而后改乡、设镇,柏林沟这个名字,如同古镇的灵魂,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步入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广善寺。始建于东汉顺帝永建三年的广善寺,虽稍逊于洛阳白马寺之古老,但在佛教界却享有极高的声誉,尤其在明清时期,更是香火鼎盛,信徒络绎不绝。此寺乃印度高僧竺法兰、迦叶摩腾所建之法坛,为我国腹地第二批佛教寺庙之一,更被誉为成都昭觉寺与遂宁广德寺之祖庭,其地位之显赫,可见一斑。
如今所见的广善寺,乃清乾隆七年复修之作,保持着晚清的建筑风貌,三重殿堂层层递进,庄严肃穆。殿内佛像林立,前殿大雄宝殿,中殿弥勒殿,后殿观音殿,虽规模不及那些宏伟壮观的庙宇,却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香火不断,信仰氛围浓厚。寺内珍藏的北宋徽宗赵佶时期的镂空石雕九龙碑,更是国之瑰宝,见证了皇恩浩荡与民众的敬仰之情。而那三株古柏,相传为张飞率军过境时所植,千年之后,依然挺拔苍翠,成为了古镇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柏林古镇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更闪耀着红色的革命光芒。1933年至1934年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两次挺进川陕,在此建立了苏维埃政府,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柏林古镇成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石刻标语,作为那段岁月的见证,广泛分布于古镇各处,广善寺门口、魁星阁石柱、关帝庙基石等,都留有红军的口号与标语,它们不仅记录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更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提及魁星阁,这座始建于东汉的古建筑,不仅是儒士学子心中的圣地,更是川北民居的活化石。全木结构的魁星阁,高达十五米,三层楼台错落有致,飞檐翘角,雄伟古朴。中层戏楼,台前照面榜书“音彻楼台”,台中屏风绘有唐明皇梨园传艺图,仿佛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三层魁星象,左手握朱笔,右脚踩鳌头,威风凛凛,寓意着文章兴衰由其主宰。这座古阁,不仅是当地的胜景,更是川北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柏林古镇,古柏苍苍,湖水灵动,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这里有“五岚”胜迹的厚重积淀,有中国版“魂断蓝桥”的浪漫传说,有柏林湖水的波光粼粼,有樱花河谷的生态静美。漫步在古镇的石板古街上,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那段辉煌的历史。每一砖每一瓦,都记录着古镇的兴衰变迁,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而那些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更是我们探寻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桥梁。柏林古镇,这处被时光遗忘的瑰宝,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品味,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诗意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