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案辩第十四》
龙脉结穴的地方,
传统认为最好有“朝山”和“案山”,这是常规的说法。但实际上也存在有朝山无案山、有案山无朝山,甚至朝案都没有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判断吉凶呢?关键在于看水流是否汇聚在明堂之中。杨公说:“也有真形无朝山,只要诸水聚其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这只是笼统地讲没有朝案的情况,并没有区分向东、西、南、北不同朝向的穴位。
一般来说,坐南朝北以外的朝向(东、西、南),没有朝案还勉强可以;但坐北朝南的穴位如果没有朝案就不行,因为北方寒风最猛烈,如果没有朝案遮挡,就会吹散穴位的生气,哪里还能形成好的结穴呢?杨公又说:“也有大地去朝北,惟要面山高过额”,正是这个意思。不过,现实中也有不完全符合这个说法的情况。
比如有一处风水宝地,家族人丁数千,福气绵延长久,形成了大富大贵的格局,这其中必然有风水的道理存在。古人说“略”,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
解析:
1. 传统风水“朝案论”的常规与突破
朝案的常规意义:
“朝山”指远处正对穴位的山,象征“贵人朝拜”;“案山”指近处如书桌般的山,象征“内局守护”。传统理论认为二者是“龙脉结穴”的重要标志,如同“官府升堂需有文案与朝见者”,寓意气场有“呼应”与“守护”。
突破常规的核心:
作者指出“诸水聚明堂”比“朝案”更关键——若水流在穴前明堂汇聚(如湖泊、河湾),即使没有朝案,也能“藏风聚气”。这与前文中“水法重于方位”的思想一致,强调“水聚则气聚”的本质。
2. 朝向差异与“朝案必要性”的灵活判断
北向穴位的特殊要求:
坐北朝南的穴位(传统正位)为何尤其需要朝案?因北方“朔风”(寒风)猛烈,若无朝案遮挡,气流直冲入穴会吹散“生气”(气场)。杨公“面山高过额”强调朝山需足够高,如“额头”般遮挡北风,体现“风水需适应气候环境”的智慧。
其他朝向的灵活性:
东、西、南朝向受寒风影响小,即使无朝案,若水流汇聚明堂,仍可成穴。这说明风水判断需结合“地理气候”动态调整,而非一刀切。
3. “水聚明堂”为何比“朝案”更根本?
水的风水意义:
传统风水以“水为财气”,“诸水聚明堂”象征“财气汇聚、生气旺盛”,而朝案本质是辅助“聚气”的手段。若水流自然汇聚,即使无朝案,也能形成“真穴”,体现“以水证气”的务实观点。
案例的反证:
文中提到“人丁数千、发福长久”的无朝案案例,直接反驳“无朝案不成穴”的教条,说明风水的有效性最终需以现实结果为验证,而非理论空谈。
4. 古人“略”字的深意:风水需“活学活用”
“斯言足味”的反思:
古人留下“略”字,暗含“风水理论不可尽述,需实地感悟”的意味。作者借此强调:所有规则都是“常论”,而现实地形千变万化,需结合“水流、朝向、气候”等具体条件灵活判断,不可死守文字教条。
总结:
本文围绕“朝案是否必需”的问题,揭示了风水理论的“常”与“变”:
常:朝案是辅助聚气的常规手段,尤其北向穴位需朝案挡风;
变:若“水聚明堂”,可突破朝案限制,体现“水为气之母”的核心逻辑。
其本质仍是批判“唯形式论”,主张风水需回归“察气、聚气”的自然规律——正如水流汇聚是“生气凝聚”的直观表现,比外在的朝案形式更具决定性。这一思想与前几篇“重实质轻符号”的理念一脉相承,为传统风水注入了“因地制宜”的活力。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地理学家、诗人。职业风水师、周易预测者。为皇室风水和玄空风水的嫡系传承人,风水实践以三合、三元、玄空、九星等理论体系为主,尤擅实地应用,主张以三合为体、玄空为用,为实力派风水师,精通山地与平洋两大风水地脉。将周易八卦的象数理法植入风水实践,拓展了风水实地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著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心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目前为加密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其公开著作见诸网络的是《胡成智文集【诗词篇】》。曾在《中国地理》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及地理古籍解析,后因故全部下架。现其部分文稿正陆续在网络公开
风吹麦浪,一年过半。
接下来的日子,别让自己太闲,
好好努力,静待收获。
The wind blows the wheat, half of
the year. In the following days, don't let yourself too idle, hard work,
wait for the harvest.
芒种到了,仲夏夜之梦开始了,柔软的晚风,闪亮的星,雪白的栀子,金黄的杏儿,他们都在讲述着这个夏天该有的故事...
布谷远鸣叫,云雀高声唱,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今日芒种,忙有所获,不负耕耘。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在民间,一些地方流传着芒种日“送花神”的习俗。绚丽的夏花此时渐渐零落了,层层叠叠浓淡不一的绿色,成为芒种的主色调。人们依依不舍地饯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的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