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 ①光武中兴
昆阳大战以后,刘秀在起义军中的威望超过所有的将领。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在义军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引起了绿林军中一大批首领的不满。大将军王凤、李铁等人在“更始帝”刘玄面前议论,说刘縯迟早自己要当皇帝,不如乘早杀了他。刘玄胆子小,不敢干,最后还是李铁等人找了个借口,杀了刘縯。刘縯被杀的时候,刘秀领兵在外地驻扎,他知道自己兄弟俩在起义军中的功劳太大,一定会被人嫉恨。现在这样,他更倍加小心。所以他哥哥死了以后,他连孝都没敢戴,只是偷偷地哭了一场,决心要报此仇。他韬晦待时,来到宛城向刘玄磕头请罪,刘玄反觉得不好意思,留他在自己身边,加封为武信侯,官拜破虏大将军。
刘秀利用刘玄派他前往庐江镇压“淮南王”造反的机会,带兵南下。一路上处处注意为老百姓做事,因此老百姓都很欢迎他。刘秀接受了邓禹、冯异等人的建议,广招人才,奠定基业。河北、河南的独立势力,都被他消灭和收复。他收复邯郸后,给远在长安的刘玄送去一份捷报,刘玄将他封为萧王。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12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为了便于区分,历史上把刘邦建立的前汉政权叫做西汉,而把刘秀创建的后汉政权叫做东汉。刘秀称帝后,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其次恢复民生,第三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团结。因此,在他统治期间,经济有明显的恢复,政局也相对稳定,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
刘秀重用人才 汉光武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很重视选择和重用人才,伏波将军马援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马援字文渊,是扶风茂林(今陕西兴平)人,在王莽新朝做督邮时放掉押解的人犯,自己也逃亡他乡。几年后,王莽大赦天下,马援回到家乡,以放牛养马为生。由于他很会经营,短短几年时间,牛羊千万,粮食万斛,成了远近闻名的有钱人。很多人都称赞他,他却谦和地回答说:“男子汉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来他投奔西州大将隗嚣,被封为绥德将军。刘秀创建东汉皇朝时,马援劝说隗嚣归顺刘秀,刘秀封他为中大夫,任陇西太守,多次平定羌叛,安靖边防。公元42年,征服岭南交趾郡,立一铜柱“大汉伏波将军马援建此”。公元48年,他以62岁高龄出征下隽(今湖北通城),在壶头山打了胜仗,正准备获取全胜时,竟病死于军中。
汉伏波将军马援
还有三个不怕死的直臣:专管军令的祭遵,把刘秀最喜欢但却违反了军令的身边亲信舍儿当场杀头;大司空宋弘拒绝刘秀旨意,始终不弃家妻,拒娶刘秀姐姐湖阳公主;洛阳令董宣是个“强项令”的硬汉子,拦截湖阳公主车马,杀了有罪仆人。他们都曾经险被刘秀杀头,但最终获得宽免,且被刘秀重奖重用。
强项令董宣
东汉历史~②班固与汉书
班固字孟坚,是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是我国古代自司马迁之后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接受父伯教育和熏陶,九岁便能文诵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祖上在西汉时期一直都是做大官的。班固和弟弟班超、妹妹班昭,从小就跟着父亲班彪学习历史和文学。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
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汉章帝建初七年(82年),班固基本上完成了《汉书》的撰著,自永平元年(58年)开始,共计历时二十五年,实现了父子两代人的心愿。 全书记述从汉高祖开始,到孝平王莽被杀,十二代帝王,二百三十年间的事迹,包括《春秋》考纪、表、志、传共一百篇。《汉书》颁出后,受到当朝重视,学者们争相诵读。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当他听说匈奴侵犯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时,就弃文就武,跟随大将军窦固出兵攻打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并且立了不少战功。班固的妹妹班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历史学家。她受家庭父兄影响,自幼聪颖好学,加上家有藏书,使班昭成为一个博学广识的学者。她是最后续写完成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的编撰者。
班固
东汉历史~③定远侯班超
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班超是班固的弟弟,早年生活艰苦,只能靠抄书讨生活。天天抄书,累得头昏眼花。有一天,他把笔一扔,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班超的志向虽然受到一些人的耻笑,但却得到朝中大将窦固的赏识,初始任命他为假司,出使西域;后来领兵打仗,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
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成语“投笔从戎”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演化而来的。
甘肃有个地名叫酒泉,与班超有一定联系。当年班超在嘉峪关作战立了功,皇帝派人送来一坛美酒,犒劳他保国有功。他的侍从将御酒斟上送给他,班将军说:“功是大家立的,奖赏我不能独占。”他亲自把那坛美酒
倒进军营的饮水泉里,让士兵们同饮。于是,整个山谷酒香喷鼻,士兵欢呼震天,人们举杯痛饮,“酒泉”这个地名从此就传流下来。
东汉历史~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及欧洲交往的陆上通道。从长安出发西行,经河西走廊,出阳关、玉门关为东段;然后穿戈壁,越葱岭,至中亚咸海、伊朗一带为中段;从咸海、伊朗以西至欧洲为西段。其中东段
西部至中段系匈奴占领之地,直待张骞通西域时才打通。畅通后的丝绸之路,使中西方商人和货物源源不断交流。西方的古文明和东方的丝绸,从不同方向得以流通,中西方文化从此也通过“丝绸之路”伸展到彼此的
首都。继张骞之后,东汉的甘英也曾通过“丝绸之路”走向过大秦国(古罗马帝国)。班超是西域都护,甘英是他的部下,曾奉命出使大秦,走到至条支(今伊拉克境内)的西海(波斯湾),被大海所阻,只好返回。
甘英是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他的活动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古丝绸之路
东汉历史~⑤楼兰古城
位于罗布泊古北岸边,孔雀河南岸7公里处,是丝绸路上的重镇,楼兰古国的都城。楼兰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消亡于公元630年,经历了八百年多年的历史。楼兰城是楼兰国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丝绸古道
上盛极一时。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物产富饶,人口兴旺,是历史上至今留下过许多谜团的地方。它为什么活跃了几个世纪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呢?许多国内外科学家对此饶有兴趣;直到20世纪初,探险家才发现了
楼兰遗址。楼兰古国据考证位于若羌县北、罗布泊以西、塔里木盆地东缘。目前发现主要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1年首次对外宣布的楼兰古城。楼兰城周围有一些佛塔、烽燧等遗址、遗迹和古墓,出土有汉、唐代古
钱币,丝、毛织品残件,漆器、木器、玉器、耳环以及玻璃器皿碎片等珍贵文物。
1980年5月,以彭加木为考察队长的罗布泊考察队再次出发,希望这次能通过探险对罗布泊有进一步的了解。十人的考察队从新疆出发,带上了必备物资,凭借前几次的经验,一行人在罗布泊中艰难前进,6月5日,
成功由北向南纵穿罗布泊的中心地带,这在世界上都是首例。考察队员们一路走一路收集有利于考察的矿物化石等,若不是后面出现的意外,这次考察可以说圆满成功。作为一项科学考察,我国探险队指出:“罗布泊上
没有一个标志物,跟锅底一样,极易迷路。”当时考察队制定了原则,单人不能行动,单车不能行动,万一出了问题,互相都可以有个照应。然而,1980年6月17日早上,队长彭加木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组织
了三次大规模的寻找行动,第一次“寻找彭加木”,120多个人,30多辆车子参与,甚至还有直升机协助。同时,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也开始连续几天报道彭加木的失踪。“当时想着七八天应该能找到他,没找
到,又想着十天内能找到他的遗体,结果这两方面,一个都没找到。”年仅55岁的彭加木,就这样神秘地消失在茫茫沙海里,他的失踪又一次为楼兰故址罩上了一层难以破解的迷雾。
东汉历史~⑥张衡与地动仪
东汉时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叫张衡。他十七岁那年离开家乡,先后来到长安和洛阳,在太学里用功读书。张衡特别爱好数学和天文研究,被朝廷召到京里做官,担任太史令,负责观察天文。在此期间,他研究制作成
铜制的“浑天仪”和“地动仪”,能准确测量出日出、日中、日落的时间和昼夜长度;能记载和预报发生地震的方位和时间。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张衡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吐出铜球,张衡预报说,西北有
地震发生,当时人们还不大相信。果然,几天后有人骑快马向朝廷报告说,离洛阳有一千多里的金城(今兰州)、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有的地方连山都震塌了。这一回人们才相信张衡预报是准确的。
张衡在文学方面也是很有才华的,他写过两篇赋,一篇叫做《西京赋》,一篇叫做《东京赋》。他虽然只活了六十一岁,但他在我国科学史上却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张衡地动仪
东汉历史~⑦蔡伦造纸
中华文明自从进入文字记载以来,都是用甲骨、竹简、皮毛、织锦来充当载体的。到东汉年间,有个叫蔡伦的人才改变了这一切。蔡伦是汉和帝时的中常侍,曾任主管御用器物的上方令。他以树皮、破渔网、麻绳头、
破布为原料,在淘洗。粉碎、泡沤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使用石灰对原料进行液烹煮,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由于这种纸造价低,原料广,易于普及,因此天下都将这种纸称作“蔡候纸”。汉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