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笏叟,别来无恙!
丁建国
闲来无事,找出一本笔记本翻览,里边竟有以前手抄的冒褒《铸错轩诗辑》。读到组诗《戊子岁末杂感》,我不由惊喜万分,拍案大叫:“畸笏叟,别来无恙!”畸笏叟和脂砚斋的考证,是我冒辟疆著作《红楼梦》研究中最谓得意的收获。脂砚斋是冒辟疆(1611—1693)次子冒丹书(1639—1707),畸笏叟是冒辟疆庶弟冒褒(1644—1726)。具体见《脂评本石头记之脂砚斋畸笏叟考证(删节稿)》。之所以能考证出此二位大神,是因为我的靠船下篙的思路大体合理。我以为,《红楼梦》创作,假如有一个团体的话,那么最核心的成员就是冒氏父子兄弟。首先,我从“脂砚”,想到丹书。“脂砚”,研磨胭脂,不就是供丹书之用吗?其次,我从“畸笏”,想到冒褒的别号“铸错老人”。现代人,不使用银子作流通货币,所以对“笏”没有感觉。包括红学家们,提到“笏”就只想到“笏板”,对“畸笏”只能理解为歪斜的笏板。而明清使用银子,人们普遍知道,“笏”是银锭的单位。一个银元宝称为一笏。银锭也称为银笏。铸造错了的银锭,就称为“畸笏”。为求确证,我翻查了《现代汉语大词典》,“笏”的义项中赫然有此。如此说来,“畸笏叟”严格等于“铸错老人”。
从《潜徽录》中冒褒诗和冒丹书致侄子冒浑信可知,癸酉冒辟疆去世,壬午前数年冒禾书、冒溥去世,丁亥前两年冒丹书继子冒泓去世,丁亥夏端午之后冒丹书去世。知道了这些,再读畸笏叟的批语:[庚辰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庚辰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悲乎!][靖眉批: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我深深感知“宁不痛杀”的内涵,四字强烈表达了畸笏叟冒褒的悲凉凄恻的心境。那么,丁亥夏之后,“只剩朽物一枚”的畸笏叟会怎样面对人世的悲凉呢?他会消沉还是会奋发?今天读到这一组诗,答案全在诗中,我的心焉能不惊喜万分。
下边且逐首解读:戊子岁末杂感
其一
秋夏移居西复东,因人成事笑匆匆。
旁观错料营三窟,辛苦无成七十翁。
其二
百斛雄文手自扛,三千豪气未全降。
寒风冻雨炎凉甚,不透重帏透纸窗。
其三
落拓襟期生事微,故家乔木恋斜晖。
伤心斥鷃无丰羽,敢拟扶摇九万飞。
其四
启户惊传王四到,两人老态费安排。
如何诗酒流连夜,忽唱阳关恼醉怀。(谓歙州)
其五
集贤街上夕阳斜,争换新符映烛花。
闲把瓣香参佛座,数声清磬送年华。
先读其一
“秋夏移居西复东,因人成事笑匆匆。
旁观错料营三窟,辛苦无成七十翁。”
关于这首诗,冒褒有一首五律《即事》可作参照:
“两载三迁客,孤身七十翁。
不须悲去住,均是此飘蓬。短发经霜白,颓颜借酒红。
始终行我法,人或笑愚公。”
两年之内,三次搬迁。如此人生,如同飘蓬。“因人成事”四字,足见冒氏家族的困顿。冒褒曾写给冒丹书五律《怀青若三侄合肥道中》:
“忽复出门去,饥驱七十翁。
世人嗔老贱,知己痛途穷。
血泪休轻滴,深情岂易逢。
平原丝绣后,惟见尚书公。(谓大宗伯龚孝升先生。)
孝友吾家事,危微仗尔存。
艰虞催叔侄,形影伴朝昏。
禾黍天涯路,芙蓉江上村。
何时燃绛蜡,双照话寒暄。”
年近七十的冒丹书,因为饥寒,前往合肥向龚鼎孳家族求救。无枝可依,只能因人成事。冒丹书去世后,冒褒也六十七岁了,所以叹息自己“辛苦无成七十翁”。
再读其二
“百斛雄文手自扛,三千豪气未全降。
寒风冻雨炎凉甚,不透重帏透纸窗。”
在第一首诗所描述的背景之下,第二首诗,既展示了畸笏叟的坚强和豪迈,又透露出畸笏叟承曹雪芹脂砚斋之志,完成评点传布《红楼梦》的家族地下事业的隐秘。
“百斛雄文手自扛,三千豪气未全降。”多么真切,多么形象。请注意,《红楼梦》的书稿在此!《红楼梦》的书稿在冒褒手中!虽然生活困顿,世途挫折,但是畸笏叟的豪气丝毫未降。后两句暗示读者,“朽物”在寒冷的冬天,正手不停卷的评点《红楼梦》呢。清贫之家,寒气透过纸窗。但是畸笏叟内心的火焰,腾腾正旺。“始终行我法,人或笑愚公”。管他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行我法而已。再读其三“落拓襟期生事微,故家乔木恋斜晖。伤心斥鷃无丰羽,敢拟扶摇九万飞。”一二句情景交融,既写情,写自己现在穷困潦倒,生事不振的实情;又写景,写冒家老宅园林的景象,那高大的乔木披着夕阳余晖,好像在回忆过去的辉煌。三四句借助斥鷃和大鹏的形象,诉说自己的内心世界。卑微的小人物,有什么才能,竟然敢生出大鹏展翅,扶摇万里的梦想。
由其二“百斛雄文手自扛,三千豪气未全降”的豪迈,一下子跌入彷徨中。表现出畸笏叟真实而复杂的精神世界。斥鷃的形象,冒褒在《咏怀三首(其二)》中写过:“黄鹄摩长空,斥鷃栖卑枝。翻飞异涂轨,羽翮各有宜。力弱不自料,思与黄鹄齐。中路一濩落,鸟雀群见欺。何如安枋榆,饮啄随所依。”可见冒褒的自我定位,乃是以斥鷃之身,怀黄鹄之志。如今,脂砚斋故去,畸笏叟只有刚强挺立,完成未竟之业。参读一下《青若丧礼告终老人将归私宅赋以志别》:“无端忧患促余生,淡月零风掉臂行。
似水门庭惟一老,如烟魂梦接三更。
孤丝曳杖环灵泣,古朴栖鸦绕树鸣。
别有一般肠断处,建昌人杳恨难平。
人间天上总茫茫,日对遗容日暗伤。
一代文章成电影,两年父子痛沧桑。
中兴事业谁堪任,满目荆棘我欲狂。
丧礼已终魂未返,萧萧秋雨滴垂杨。”
“中兴事业谁堪任,满目荆棘我欲狂。”
谁堪任?我欲狂。没有别人,没有退路,只剩畸笏叟,只能勇往直前。其实,对于冒褒的才和志,长兄冒辟疆是很认可的。冒辟疆在《红楼梦》中塑造探春的原型之一就是冒褒。不错,我写过《〈红楼梦〉中探春的原型是周羽步》一文。但是周羽步只是原型之一。我在《冒辟疆著作〈红楼梦〉人物形象创造之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文中早作出论断:“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说有原型,但不是一对一的原型。书中的一个人物往往综合了现实中的好几个人,而现实中的一个人又可以‘分身’而加入书中的好几个人物。”探春、贾环和赵姨娘对应的家族原型应该就是冒褒、冒裔和刘孺人。那么,从探春身上就可以推知冒褒的有为和能干。
再读其四“启户惊传王四到,两人老态费安排。
如何诗酒流连夜,忽唱阳关恼醉怀。(谓歙州)”
诗里的王四王歙州,是兴化著名诗人书法家王熹儒。王熹儒歙州与其兄王仲儒景州合称兴化二王。兄弟两人与冒辟疆交往密切。我查到他们的诗词唱和就达六七次之多。《冒辟疆全集》收录的唱和诗,最早作于丙辰年(1676)泰州相晤时。
冒襄辟疆:
“闭门放眼看青天,乘兴重登剡雪船。
一月淋漓逢旧雨,几人惆怅见当年。
石碑在口浑难语,宝剑当心苦乏钱。
赖有素交能慰藉,一尊倾倒共花前。”
王仲儒景州:
“早春时节薄寒天,同泊东阳郊外船。
上日雨残才见月,他乡会少倏经年。
路当花屿停双屐,杖指旗亭挂百钱。
水绘枳溪风物好,欲惊波鸟到门前。”
王熹儒歙州:
“重阴不散早春天,日日溪亭系小船。
殢酒高斋疑昨夜,看花客路又今年。
鸠声频唤枝头侣,雨点轻翻水面钱。
难得相逢更难别,几回惆怅柳丝前。”
另一次可查纪年的唱和为壬戌年(1682),诗题《孟冬巢民先生招同诸名贤四十九人为海陵宴集漫赋》,王熹儒:
“画屏银烛会群贤,促坐分曹酒似泉。
千里舟车投旅舍,一时耆旧聚残年。
深江气暖龙蛇起,远海天沉斗宿悬。
缟带交情谁作合,原尝高义古今传。”
那么,在冒辟疆冒丹书等人都去世之后,在冒褒“百斛雄文手自扛,三千豪气未全降”但又“伤心斥鷃无丰羽,敢拟扶摇九万飞”之时,王熹儒突然来如皋叩访,这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意的。要知道,兴化二王不仅是诗人书法家,还是热衷图书出版的行家。后来,王仲儒的儿子,王熹儒一手培养成才的侄子王国栋,给如皋汪之珩编辑了《东皋诗存》,留下一段佳话。反推上去,王熹儒岁暮访冒褒,让人大可想象一番。兴化人有介绍二王的文章说:“康熙三十七年(1698戊寅),王仲儒六十五岁,这颗昭阳明星陨落了。八年后(丙戌),年迈的王熹儒思念先去的哥哥,在他的东园曙光轩中写下了凄厉的诗章:
‘梦中灯火耀西堂,事逐人消八载伤。
今日隔墙无故主,春风料峭月昏黄。’
不久,这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书法家也抛下斗笔随兄仙去。”
我们今天从冒褒诗探究起来,感觉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最起码,“不久”的措辞不够严谨。丙戌之后两年的戊子,王熹儒还健在呢。冒褒诗里说,两人诗酒流连,通宵达旦,谈兴正浓,却“忽唱阳关恼醉怀”,不得不分别了。可惜的是,他们所谈中关于《红楼梦》的一切,我们一概不得而知。
再读其五
“集贤街上夕阳斜,争换新符映烛花。
闲把瓣香参佛座,数声清磬送年华。”
这首是尾声,其实没有什么值得深说的了。在家家户户热热闹闹送旧迎新的年的气氛里,诗人燃香参佛,清幽的磬声,一下一下,送走年华。但是,在我们细致研读了前四首诗之后,感觉就不同一般了。在清幽的磬声中,在袅绕的炉香前,仿佛呈现一部大书,正一页一页打开,那是《红楼梦》。冒褒搓搓双手,搦管疾书,他的使命感,在年终之时,显得那么强烈,那么逼真。我们回头看,会发现,这组诗不是随兴漫笔,而是自觉的构筑了一个系统,包括朋友之来访。畸笏叟用这一组绝句,告诉我们,一切围绕《红楼梦》,《红楼梦》是他生命的意义。《如皋县志》所载《无誉公传》说:“晚年杜门却扫,图书自娱。”对照《戊子岁末杂感》,其深意自明。
2025.07.05.于海陵二半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