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心醉神迷的奇幻之旅(散文)
作者/李建秋
(湖南醴陵)
在尘世的纷扰中,总有一些地方,如同隐匿于时光深处的梦境,以其独特的魅力,召唤着人们前往探寻。张家界,便是这样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当我踏上这片土地,仿佛踏入了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奇幻世界,每一寸风景、每一处古迹,都如同一首首动人的诗篇,在心底奏响了一曲震撼心灵的乐章。
初入张家界,连绵的山峦如波涛般在眼前铺展开来,气势磅礴,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那一座座奇峰异石,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锋芒毕露;有的似仙女,亭亭玉立;有的像巨象,憨态可掬。它们在缥缈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梦幻中的仙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我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身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天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如同点点碎金,给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神秘。
金鞭溪,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在山谷间蜿蜒流淌。溪水清澈见底,能清晰地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沿着溪边漫步,耳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宛如一首悠扬的乐曲,在山谷间回荡。溪边的山峰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偶尔,还能看到调皮的猕猴在树上跳跃嬉戏,它们好奇地看着游客,时不时还会伸手讨要食物,为这片宁静的山林增添了许多生机与乐趣。
行至张家界,眼前的景色更是让人惊叹不已。站在观景台上,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那著名的“哈利路亚山”,犹如擎天之柱,直插云霄,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光芒。它的原型曾出现在电影《阿凡达》中,如今亲眼目睹,更觉其雄伟壮观。身旁的游客们纷纷发出惊叹声,不停地按下快门,想要记录下这震撼人心的美景。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凝视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为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而折服。
除了自然风光,张家界的名胜古迹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普光禅寺,这座古老的寺庙,静静地坐落在城市的一隅,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踏入寺门,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的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与包容。寺内的大雄宝殿,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殿内供奉的佛像栩栩如生,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在寺中漫步,听着悠扬的钟声,看着袅袅的香烟,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心灵也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得到了净化。
老院子,是张家界的又一处历史遗迹。这座始建于明朝的古老宅院,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走进院子,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那斑驳的墙壁、古老的门窗,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主人在庭院中品茶吟诗,孩子们在院子里嬉笑玩耍,一幅温馨而祥和的生活场景跃然眼前。老院子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它见证了张家界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与情感。
我游览在张家界的日子里,每一次驻足,每一次眺望,都让我深深陶醉其中。这里的风景,美得让人窒息,仿佛大自然将所有的色彩和灵感都倾注在了这片土地上;这里的古迹,厚重而深沉,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张家界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愉悦,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看到了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塑造了如此壮丽的景观;我也看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张家界的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同时也用心呵护着这片美丽的家园。
当我离开张家界时,心中满是不舍。回首望去,那连绵的山峦、清澈的溪流、古老的寺庙和宅院,都渐渐消失在视线中,但它们所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张家界,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它的美丽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珍贵经历。它让我明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还有如此纯净、如此美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珍惜、去守护。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再次踏上这片土地,重新感受它的魅力,续写与它的不解之缘。

作者简介
李建秋,男,湖南醴陵人,现为河北秋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文苑诗词学院高研二院学生。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协会会员。80年代初在部队团政治处一名新闻工作者,退伍回乡后到新闻单位当记者。在90年代初下海经商,后因从事新闻工作而中断。在部队时爱好新闻,文学写作,曾零星发表过小小说、散文、杂文,诗词。2000年10月重新执笔文学创作以来,已在《作家天地》《工人日报》《羊城晚报》《长沙晚报》《燕赵晚报》《湖南日报》《当代文学》《辽宁青年》杂志《湖北日报》《石家庄日报》《解放军报》《株洲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诗词,文学作品几百篇。现任《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湖南省办事处执行主编,湘警故事栏目编委、副主任、特聘军旅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