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苦难中绽放,在坚韧中前行
——读惜缘《人生三部曲第一部(桂花)》有感
赵芳香
读完惜缘的《人生三部曲第一部(桂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书中那个充满苦难与坚韧的世界深深裹挟。这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小说,更是一部真实的生活记录片,它将一个女人在命运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故事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主人公桂花出生于富裕家庭,本应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却因父亲赌博陋习,家道中落,学业中断。十八岁时,她被父亲以一袋大米、一袋面粉和五十元大洋的彩礼,强行嫁给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王刚,从此踏入了命运的泥沼。
婚后贫困、饥饿如影随形,粮食饥荒时期,家里新增人口,开支增大,伯嫂提出分灶,桂花一家只能住在生产队的饲养室,环境恶劣,蟑螂蚊虫肆虐。她不仅要照顾体弱多病的丈夫,还要照看年幼的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但她从来未有过一句怨言。
命运似乎并未打算放过桂花,在她三十岁时,丈夫王刚因病离世,留下她和四个年幼的孩子,以及年迈多病的公公。生活的希望瞬间如风中残烛般摇曳欲灭,周围的人猜测她会改嫁,离开这个破碎又负债的家庭,但桂花内心深处的善良和责任感让她选择了坚守。她决心留下来,独自撑起这个家,抚养孩子长大、与公公共度风雨。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桂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秋雨绵绵的泥泞小道上,她独自拉着满载包谷棒子的架子车,雨水打湿了她的衣裤,脚下的车子不时打滑倒退,但她咬着牙,一步一步艰难前行;夜半的星光月下,她在河里捡石子,担石子,趟水过河上岸,柔弱的身躯在夜色中显得如此单薄,却又如此坚定;下午放工后,她不顾疲惫,将堆积如山的麦糠一车子一车子转运到饲养室,再一笼一笼提到棚楼上;为了多挣工分,她拒绝搭帮,独自拉着满车茅粪上到塬顶;顶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治风,她忙里偷闲走街串巷收鸡蛋,拿到城里偷着卖掉赚取差价。这些场景,无不让人为之动容,一个弱女子,在生活的磨难面前,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坚韧和顽强。
后来老马的出现,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带来了一丝曙光。但在那个计划生育严格的年代,桂花为了能留住老马,让他心甘情愿地帮自己抚养孩子,冒着巨大的风险,毅然决定高龄再生育一个孩子。她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人员展开了一场“你来我躲,你走我出”的游击战,最终在众人的帮助下,成功的生下了孩子,也让这个家庭得以稳定下来。
在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上,桂花更是展现出了坚定和远见。尽管生活极度贫困,一家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她绝不愿让孩子失去上学的机会。她不让孩子插手外面的农活,家务活她也尽量自己承担,只为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在她的坚持努力下,孩子们都很争气,秋果上了县城二中的文科班;铁牛下笔成诗,作文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小勇年年在县一中同年级考试名列前茅,还拿到了奖学金。
这些成绩,是孩子们努力的结果,更是桂花心血的结晶。
桂花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还是一个善良、仗义的人。她在邻里之间以正义为先,勇敢地制止恶行,保护弱者。当看到田家老二打骂嫂嫂时,她毫不畏惧地挺身而出,一声呵斥,让二流子田老二乖乖溜走;当老实头老马被队长诬陷打骂时,她更是拎着菜刀冲进会场,吓得众人四散逃窜。她的果敢和善良赢得了邻里的尊重和爱戴,成了大家心中的榜样。
小说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生活的质感,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惜缘以细腻的笔触,将那个特殊时代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真实地展现出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苦难与希望的世界中。
通过桂花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位普通女性在命运面前的不屈不挠,她用自己的坚强、善良和智慧,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读完这本书,不禁让人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像桂花一样,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永不言弃呢?桂花的故事,是对生命坚韧的赞歌,是对母爱的礼赞,更是对人性光辉的歌颂。它让我们相信,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有对未来的希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
《人生三部曲第一部(桂花)》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它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沧桑巨变,更能让我们从桂花身上吸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梦想。
作者简介
赵芳香,女,陕西长安人。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与艺术文学院院士。
中华诗经阁编委兼山东分社社长,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会员。
编辑 审核:惠玲玲 白公平
美编:惜缘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李红彦 朱红兵 点点 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