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兴安诗友踏入灵川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一场诗词的盛宴就此展开。青砖黛瓦的江头古村,波光潋滟的四方灵泉,这些承载着千年文脉的景致,都化作了诗人们笔下的灵感源泉。两地诗人以笔为墨,以情为纸,将灵川的古韵今风、人文盛景,一一化作动人的诗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佳作,领略其中的灵川魅力。

1.周信发(兴安诗词学会会长)两首
(1)访江头村感怀|周信发
结伴江头访古庄,勒碑牌匾觅端详。
读耕继世传家训,忠孝同承沐宠光。
宦海莲香育贤士,满庭兰桂耀祠堂。
流连深巷思悠远,千载清芳岁月长。
(2)咏四方灵泉|周信发
千年古井四方泉,玉液清醇岁月延。
曾助状元祛疾病。复滋贤士步云天。
三元折桂传佳话,四海求知励志坚。
滴水深恩铭肺腑,琼浆长涌续新篇。
2.孙春年(兴安诗词学会副会长)一首
访灵川江头村|孙春年
来访名村寻古韵,箕裘绵远溢书香。
濂溪广德荫贻后,胤嗣多贤继绍光。
奉守家风孚世望,承传祖学耀宗堂。
爱莲祠里思清政,文物昭然若史章。
3.邓启光(兴安诗词学会副会长)一首
参观灵川江头村爱莲堂|邓启光
石巷深深访旧家,濂溪一脉衍天涯。
雕窗暗度莲房气,素壁犹悬御史纱。
月映方塘清白水,风翻古卷淡黄麻。
儿童笑指祠堂外,数朵新荷正孕花。
4.毛军平(兴安诗词学会秘书长)三首
(1)灵川敬师致尹林|毛军平
老师用典学风醇,妙笔成章意自真。
雪案萤窗勤不辍,裁云剪锦志常新。
殚精古籍传经典,沥血刊林育后人。
幸近教言如雨露,唯祈师德永回春 。
(2)江城子·游江头村|毛军平
江头美誉远传扬。古风彰,韵悠长。传绪濂溪,文萃绽奇芳。宦海经年培俊彦,承雅范,续荣光。
爱莲遗韵厚盈堂。曲幽苍,石莲塘。贞节牌坊,岁月刻沧桑。更喜田园如画卷,舒望眼,醉心房。
(3)咏四方灵泉|毛军平
山口灵泉自古芳,继昌一饮病云彰。
蟾宫折桂铭奇志,石杵槌衣露异香。
壮士暢吞增锐气,众民伏寇灭豺狼。
年常澄澈源无尽,润泽千秋岁月长。
5.文长海(中华诗词学会书画界诗词工委委员、桂林市诗联副会长、灵川县诗联创会会长)两首
(1)江头村古建筑
——与兴安、临桂、永福诗词界共勉
文长海
洪武初开岁月悠,周宗衍脉韵长留。
明清百栋遗珍在,宏构三区雅制酬。
庙宇牌坊呈胜迹,民居槅扇显奇谋。
濂溪理学儒风远,古建光辉映九州。
(2)咏字厨塔
——与兴安、临桂、永福诗词界共勉
文长海
昔时高矗射苍穹,四角五层尊学崇。
废纸焚厨凝雅意,残书聚塔幻霓虹。
劫波历罢形虽改,义理承来韵未穷。
今日新风重尚立,周氏文化映长空。
6.尹林(灵川诗联副主席)一首
乙巳年桃月恭迎周会长信发率兴安众吟长造访灵川诗协|尹林
兴安鄙县两相连,送宝传经赠美篇。
鲁酒深情生笑语,粗茶片纸绘吟烟。
江头共步先贤路,山口同参状首泉。
今岁桃花殊特艳,皆因贵客蒞灵川。
7.宋长兴(信天翁)(灵川诗联副主席)一首
欢迎兴安诗友莅临我会|宋长兴(信天翁)
诗友采风送宝来,紫荆待客滿城开。
同源共饮一江水,未改乡音畅叙怀。
8.李永龙五首
(1)灵川江头村古民居|李永龙
青砖黛瓦巷深幽,画栋雕梁古韵留。
载道濂溪传道语,书香门第自风流。
(2)灵川江头村爱莲祠(新韵)|李永龙
风送荷香入旧祠,幽堂古朴仰濂溪。
淤泥不染家声远,一脉相承开满枝。
(3)灵川江头村字厨塔感怀|李永龙
濂溪遗韵绕雕梁,理学经言醉墨香。
废纸字厨文满腹,烟霞出彩美名扬。
(4)灵川江口村四方灵泉|李永龙
灵泉清冽镜悠悠,樟树千年傍井头。
开启鸿蒙生智慧,状元桥上写春秋。
(5)灵川潭下江口村溪河晚照|李永龙
暮色微濛淡淡烟,青山碧水影相连。
扁舟轻弄幽江静,此地居留不羡仙。
9.唐雪梅两首
(1)鹧鸪天•灵川行|唐雪梅
夜到华府诗社厅,贤良文嫂喜相迎。靓丽字画白墙挂,先进投仪堂里衡。 茶一碗,语几声。交流恨晚话浓情。灵川诗友真朋友,收获盈余此次行。
(2)黄昏游灵川潭下江口村|唐雪梅
远近桑田农作忙,青山绿水拥斜阳。
石桥倒影牛声起,记忆灵川乡土芳。
10.李叙明两首
(1)咏桂林灵川周氏爱莲堂|李叙明
宋代文臣后世强,道州徙桂恋甘棠。
传承前辈秉家训,敬重先贤衍栋梁。
望出濂溪汝南郡,恩来金匾爱莲堂。
但求儿胤源流远,耀祖光宗世泽长。
(2)灵川狗肉宴|李叙明
灵川狗肉香,风味久悠长。
工艺选材好,火功操控强。
汤清颜色嫩,味美赞声扬。
文化传承远,席筵驰誉当。
11.刘一笑两首
(1)瞻江头村爱莲祠|刘一笑
爱此清幽高洁地,莲香袅袅绕堂基。
座中似有濂溪影,警语流芳千载知。
(2)山口新村行|刘一笑
山村毓秀展宏猷,懿邵嘉祥岁月稠。
出水灵龟呈景瑞,妇孺安和乐千秋。
(懿邵:美好;高尚。)
12.唐春娥三首
(1)灵川江头村访古(古风)|唐春娥
濂溪祠前树影葱,一路春风文脉红。
橘花满地香袭远,填满荷塘压青松。
(2)灵川潭下山口村初见(古风)|唐春娥
葫芦塘水缱绻风,状元曾记井泉功。
乡村振兴结硕果,华宅玫瑰相映红。
(3)桂北游击队岭尾渡伏击日寇征粮队感怀(古风)|唐春娥
自古狼兵铁血浓,小鬼也敢撼大松。
游击半渡全歼灭,山间何处不英雄?
13.唐运益两首
(1)游灵川九屋江头古村抒怀|唐运益
桥头古村说爱莲,莲池接龙步雲天。
敦颐祖祠立家风,儿孫耕读播清亷。
(2)灵川潭下山尾颂古樟 |唐运益
山尾古樟八百年,女贞作伴蔚奇观。
当年纪昌状元赋,而今龙桥吟诗篇。
这些诗词,或勾勒江头古村的青石板巷、雕梁画栋,或赞颂四方灵泉滋养出的人文风骨,或珍藏两地诗友以诗会友的热忱与欢笑。每一个字都是诗人情感的滚烫印记,更是灵川山水人文最鲜活的注脚。愿兴安与灵川的诗心永远相通,以笔墨为舟,载着灵川的千年古韵与今朝风华,驶向更辽阔的诗意远方,让这份独属于灵川的芬芳,化作文化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璀璨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