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源文苑诗词散文选萃
一、雨后荷香
文/农朴
一阵小雨把暑热淋透
荷池托满游云的余韵
把香浮的梦洒落满街
小院的话题从门缝里挤出来
把家事一缕缕撕碎在巷道上
小巷把老辈的惯性拉长
街邻都在雨洗的水泥地上宿凉
不时有出浴的笑话搅动夜色
凌乱的睡姿弯成雨泡的汉字
张大叔的臭脚
蹬疼大婶刚温热的酣声
一阵臭骂
填满小巷寂寞的空白
唯有那位不眠的山乡“诗人”
将荷池涟漪激发的诗句
折叠在小巷的香囊里
一起寄给刚拆封的月光
蝉鸣凉风来
文/农朴
影子是月亮设下的圈套
拢着我,也拢着河滨散潮的故事
没有焦燥,凉意却从心垒崩塌
亏得岸柳,挽一缕动影,吻着我免检的脸
世俗的惯性歇斯底里
生活潜在俚语里,没有修饰的空间
多余的往事,缠在风尖上
一地落藤,不再说出发芽的课题
夏蝉的心事是透明的
自鸣得意成为一枚书签
插入酷热的日记里,不会退隐
在我心灵的渡口,呼唤凉风
农朴,原名宋永基,1938年生,从事过教育、文化工作,作品见诸于各报刊。现在退休赋闲,以文为乐
二、《回族心向党》文/沙继国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
回族的故事如繁星闪亮。
古老的传统,民族的信仰,
编织成岁月里璀璨的乐章。
清真寺的光影,
映射着先辈的梦想。
《古兰经》的教诲,
滋养着善良与坚强。
那头戴白帽的身影,
那身着美丽服饰的姑娘,
在烟火人间,传承着希望,
脚步坚定,迈向远方。
党如温暖的太阳,
照亮回族儿女的心房。
脱贫攻坚的路上,有我们共同的力量,
小康的画卷,在眼前舒展开张。
教育的春风吹过,
孩子们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知识的种子播撒,
未来的栋梁茁壮成长。
我们用勤劳的双手,
在时代的浪潮中拼搏闯荡。
民族团结的旗帜高高飘扬,
回族心向党,奏响和谐的交响。
看那多彩的家园,
听那幸福的歌唱。
无论风雨还是晴朗,
回族儿女永远紧跟党的方向 。
沙继国,1962年11月生于山东泗水,大专学历,现为山东省书业商会理事,酷爱文学创作。八十年代担任国有企业负责人,2000年下岗创业,组建济宁圣 泉塑胶公司,专 业从事文化印刷传媒产业
三、新故事,就在七月的盛宴里文/赵峰
星河璀璨,明月朗朗
何以佐酒?摘二两星光
敬七月的请欢
敬盛夏的滚烫
赏荷花三百里,流萤照水
听蛙鼓蝉歌,月光霓裳
稻浪千重,丰收再望
碧野连天,青纱浩荡
紫珠垂挂,果香盈袖
丝瓜攀墙,龙须轻晃
党旗与朝阳一同招展
将永恒刻在岁月的坐标上
初心如磐
红船领航
未忘,七七事变的风云
斩断敌寇的魔掌
铁血铸就山河忠魂
复兴的号角再震东方
七月的盛宴是时代的交响
高铁飞驰,穿越锦绣山岗
航天征程,续写千年梦想
科技浪潮,澎湃崭新希望
新的故事在汗水里生长
每一步跨越都镌刻荣光
以信仰为笔,热血为墨
在华夏大地,写下不朽诗行
爱莲说
文/赵峰
当一抹粉红跃然水面
当一种圣洁亭亭玉立
蛙鼓将经文唱彻昼夜
蜻蜓将艳舞表演极致
月光把涟漪写满诗行
清风将浓郁播洒传递
碧伞倾珠簌簌成韵
殷殷田田 昭彰无形禅意
淤泥下,修炼一段传奇
叶脉间流淌生命的细语
花蕊宛如天使遗落的羽翼
芳容璨若仙女瑶池出浴
我愿化为一条游鱼
穿梭在琼枝交错的水底
触摸温润如玉的身姿
倾听与时光缠绵的蜜意
爱莲,不仅爱它的明艳
更爱它灵魂的超凡脱俗
赵峰,笔名大山,原泗水寻芳诗社副社长。原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喜爱文艺。喜欢诗歌,散文、曲艺、小戏剧等。曾有二十多篇作品发表于县、市、省级杂志或报纸上,曲艺(巧媳妇当家)(麦收前夜)(支农要知农),小戏(支农新曲)(渔塘捉奸)(夫妻商店)(瓜园记)皆参加过汇演,获县一等奖,市二等奖
四、赞鲁源文苑 文/钱玉珍
鲁地承风雅,源深墨韵长。
文思腾锦绣,苑景焕祥光。
好卷凝心血,连章溢彩芳。
编修彰匠意,辑理见精良。
人瘁书千卷,员勤夜未央。
热肠传妙笔,情挚润华章。
奉诚追雅趣,献志铸辉煌
赞鲁源文苑
文/钱玉珍
鲁地钟灵秀,源深文脉延。
文光盈四壁,苑景萃群贤。
佳韵千秋诵,华章万代传。
连珠皆妙笔,篇篇动云天。
钱玉珍,女,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退休干部。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泗水县历史研究会、洙泗文化研究会会员,乡村儒学讲堂讲师。爱好写作。撰写的《我的母亲王在英》、《最可爱的人》,山东快书《孝敬》,歌曲《抱抱妈妈》等作品,曾被《济宁日报》《泗水大众》《老干部家园》《泗水文艺》《泗水政协》《学习强国》等报刊媒体采用。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被选拔为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
五、《未入伏而格外热》文/曹德全
街头的柏油
似绵软的太妃糖
阳光砸落
碎成滚烫的芒
蝉鸣在叶间沸反盈天
将夏日的焦躁拉得悠长
那声声急切的呐喊
似要把空气点燃
老树下的摇椅
孤单地晃着寂静时光
扇柄在手中温热
却扇不散浓稠的暑气迷茫
冷饮店的门大开
彩色的招牌在热浪里招摇
人们拥入那方清凉
仿佛能躲开这不合时宜的热潮
天空像白色的穹顶
扣在城市的上方
没有一丝风来作客
云朵也慵懒地不愿流浪
汗水湿透了衣衫
黏在身上
像回忆黏着过往
这未入伏的格外热啊
是季节提前的疯狂
远方的田野里
庄稼在热浪中沉默
农人的目光
带着忧虑与期望交织的神色
或许 这炽热
是大自然独特的乐章
用滚烫的音符
奏响生命倔强的成长
曹德全,出生63年9月6日,男,汉族,本科学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文学,八十年代.曾在《胶东文学》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梦》获奖,小小说《她究竟干什么》获得新人奖,《山东供求报》编辑济宁记者站负责人。《供求快报》主编
六、踏莎行·空庭闲寂
文/赵必胜
竹影摇窗,荷风入室。芭蕉摇曳青葱色。笔尖沾墨写诗文,心头作赋追贤迹。
庭院幽深,蝶蜂清寂。飞娥扑网蜘蛛敌。人生花甲梦难求,峥嵘岁月沧桑历。
赵必胜,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棠溪石门高人,池州市诗联学会会员,爱好文学,习学诗词。作品在《池州诗词》、《池州诗联通讯》、《黄鹤诗苑》、《秋浦诗声》、《草原雄鹰诗社》、《晨露诗词》、《龙江诗词》、《赣雩文艺》刊物上均有发表。曾荣获北大荒文学馆开办的(耕读书会、耕读诗会)第38场,最具人气诗人网络大奖赛一等奖。
七、七律·庆祝建党104年有记
文/赵祥友
征程万里颂英雄,不忘初心唱大风。
犹记南湖星火白,常思圣地漫山红。
平倭战寇抛生死,打蒋除魔浴血中。
日出云开天地换,百年创业建奇功。
五绝·循规蹈矩
文/赵祥友
阴晴莫怨天,冷热不生怜。
风雨尊谁意,循规道自然。
五绝·夏日情思
文/赵祥友
熏风蒸暑夏,烈日送炎炎。
心静清如水,焦愁热燥添。
赵祥友,山东淄博高青县人,毕业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文学系(自学),曾担任乡村教师多年,喜欢诗歌创作,曾在地方报纸上及网络平台发表诗歌多篇,爱好书法,对古诗也有涉猎
八、 呻吟一写 给雪中傲梅①女士
文/张显龙
诗人揣着一座火山
被岩浆硝烟.
灼烧得全身疼痛
每个句子
甚至每一-个词
都是兵器在体内决斗
拼杀撞击的火花
世俗眼里的癫狂。麻木
泪腺早已流干.
喉咙再也无力呐喊
只能把血液熬成丹丸
吐出来
递给树梢上的蝉
呻吟,阔唱...
注①:特为癌症晚期患者华人文字社创始人雪中傲梅(姚常梅)而写,姚常梅始终把诗看作生命,致力于现代诗歌创作,编辑国际华人文学电子诗刊约3000期,原创诗歌8000首,并耐心指导初学者写诗,帮助文友提高写作水平
张显龙,山东省泗水县人,退休前为县法院四级调研员。泗水历史文化研究会(洙泗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爱好读书写作,多篇作品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乡村》、《中国民族报》 、《山东诗歌》、《鲁艺》等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并入选《济宁红色记忆系列丛书》、《洙泗文化研究》 等书刊。著有个人文集《秋波落泗水》、 诗集《故乡的云》
九、狗皮帽子吟——致敬四野
文/李德举
狗皮帽子威力大,钢铁洪流辗天下.
四野功绩垂青史,缅怀先烈兴中华.
一代战神
向第四野战军的所有将士们致敬
文/李德举
攻城掠地巨无霸,战无不胜扬美名。
三军易得帅难求,强将手下无弱兵。
李德举 山东省曲阜市人,爱好文学,曾任山东华金集团通讯员,是《华金报》主要撰稿者之一,在《中华纸业》等刊物发表稿件多篇。为宣传企业文化,提高华金品牌作出了突出贡献。现主要针对现实作一些小诗,和各位文学爱好者交流
十、庆七一 颂党恩
文/殷秀奎
望志泼墨南湖画,宏图大展铺华夏。
星星火炬划夜幕,漫漫征程闯天涯。
弹雨枪林旗帜举,露宿风餐营盘扎。
山河百战五星闪,民族盛开复兴花。
殷秀奎,山东泗水人,供职于企事业文化工作,热爱诗歌散文创作,作品见诸于企事业文化杂志报刊以及各媒体头条等。曾在《中外诗人》,《天地万物网》,《稻田文学社》,《海昌民间文艺》,《泗水大众》等发表诗歌散文,曾被评为华金集团十佳通讯员,撰稿于《泗纸简讯》《华金报》
十一、和父亲的一次相遇
文/张呈明
在布谷鸟一声声婉转鸣叫的呼唤中,我走出了家门,迈步向不远处的田野走去。
仲夏的清晨,贪睡的太阳或许躲在峰山的深处还未醒来。路边青青的小草,顶着一头亮晶晶的珍珠炫耀着,稍不留神,莽撞的双脚就有可能把它们惹得大哭起来。
虽然离芒种还有些时日,但是,性急的麦子已经早早披上了待嫁的婚纱。一阵阵成熟麦子的荷尔蒙,有些霸道地强行钻进鼻孔,香、甜,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在夏日晨风的搅拌下,竟让我有了微醺欲醉的感觉。
踏上田间的沙土路,两边田野的麦浪瞬间把我淹没。这丰收的景象深深感染了梵高,一不留神打翻了调色盘,把这一望无际的田野染成了金黄色。
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在家就待不住了。他身上穿着一件藏青色的上衣,常常是不扣扣子,就那样敞着怀。摆动着双手,穿梭在乡间的小路上。时不时住下脚步,弯腰拢住一把麦穗,低头凑下去,深嗅小麦深处的幽香,哪怕尖锐的麦芒毫不留情地刺在他的脸上。
记得父亲不止一次地说过,他就是田野里的一株麦子。这句话就牢牢地扎根在我的记忆深处。因为,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太清楚麦子的这一生了。麦子是所有庄稼中命运最乖舛的那一个,所以老人们常说麦子是撇在晚娘手里的孩子。单等着所有的庄稼都颗粒归仓,所有的绿色都面临着西北风和严霜的掠杀的时候,麦子却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播进了土地中。然后在刺骨的朔风吹动下,顶着亮晶晶的水珠屹立在旷野中,接受寒霜的洗礼。
风,不怕!霜,不怕!!冻,不怕!!!因为它知道,既然冬天来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有了这个坚定地信念,麦子无怨无悔!有了希望和期盼,漫长的冬季不再漫长,寒冷的岁月不再寒冷。
经历了风霜雨雪的考验,在苦难中分蘖、拔节、抽穗、灌浆、成熟,然后是收割入仓。一套活路下来,麦子竟然历经了四季。受尽了苦难,最终喂养了贫瘠的村庄,奉献了自己。所以说,麦子在所有庄稼中是铮铮铁骨的硬汉子。
我游弋在微微起伏的麦浪中,夏日的晨风亲吻着我的面颊,抚弄着我的头发。深嗅着成熟麦子的清香,倾听着头顶上布谷鸟的鸣唱,心里美滋滋的。
不经意间,我忽然看到在不远的前方,父亲正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向我走来,走在他前面的,还是那条小黄狗。小狗撒了欢似的紧跑几步,然后住下脚步,转回头看看主人,迎着父亲再跑回去,将毛茸茸的脑袋靠在主人的裤腿脚上轻轻地蹭上几下,然后再接着往前跑。这一切仿佛都在梦境一般,然而一切又都是那么清晰可辩。父亲还是穿着那件藏青色的上衣,依然没有扣上扣子,微风不时吹动着他的衣襟。我不由得加快了步伐,去迎接和父亲的这场不期而遇。
就在离父亲有二十来米的时候,他轻轻地一个转身,拐进了另一条乡间的小路。小黄狗和父亲已经有了默契,它早已抢在父亲之前冲了出去,冲着远方响亮地汪汪了两声,惊飞了麦田深处的几只麻雀,扑啦啦一阵振翅声,空中飘下了几根浅灰色的羽毛。我不由得站住了脚步,凝视着父亲的背影。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脊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姿势,就这样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我后悔没能叫上一声父亲,后悔没有帮他摘掉黏在衣襟上的麦芒,甚至后悔没有去再抚摸一下小黄狗的脑袋。
但是,我的脚步就那样牢牢地黏在父亲转弯处,就那样紧紧地盯着他的背影发呆。因为,我的父亲早已在十六年零五个月前的农历十月初二的夜晚永远的离开了我。
难道,这一切都是梦境吗?我不由得掐了一下自己的手臂,一股真实的疼痛瞬间痛彻心扉。不是,这不是梦境。可是,眼前的这一切我该怎样解释呢?
望着渐渐消失在视线中的背影,我潸然泪下。就这样一个极其珍贵的相遇,竟与我擦肩而过。我竟然没有上前去叫声父亲!
父亲!
我不由得喊出声来,回应我的只有那万头攒动的麦子。
作者简介:张呈明,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精神文明报》《中国国门时报》等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400余篇,出版《一抹乡愁》等四部个人作品集。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济宁市散文学会副会长;邹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期制作人
张燕
图文编辑
刘友朋
《鲁源文苑诗词散文选萃》作者/鲁源文苑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