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情怀】七律·迎英会归队怀刘吉尧前辈(组诗4首)北京头条·西安头条·都市头条发布!
【题记】智取华山的战时参谋刘吉尧老前辈,被授予“战斗英雄”之后,曾任我们工兵十四团一营教导员……他是我们工兵十四团老首长,深受干部战士的尊敬和爱戴。老前辈逝世后,他的女儿刘英会,儿子刘英俊(也都是兰州军区从军 )刘英会一直与我团诸多战友联系着。前几天,在建党104周年前夕,她应邀加入了我们工兵十四团战友会总群后,全体战友表示热烈欢迎,感到特别亲切,战友之间进行了多人多次互动交流,许多老战友再次发帖怀念老英雄对军队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人格魅力,老首长的女儿刘英会战友也特别高兴,感受到回到父亲生前所在部队,见到熟悉父亲的战友们也很激动,并及时通报了她的生活近况和他家姐弟(也是军人)的情况。总群内外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当我编辑完“两社”月刊和庆祝“建党104周年”特刊后,详阅战友们交流会话和许萌老战友发给我的珍贵的“合影留念说明”后,随即命笔,写成4首拙作,以示对刘英会大姐入群交流的欢迎和关注,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刘吉尧老首长的无限崇敬和怀念。我还要感谢梁选弟,曹善起,许萌,郑治平,刘振珠,武军明,雷森平,张文平,隋卫民,王义,赵全录,许三民,韩延生,刘英会等战友提供上述的珍贵的历史资料,点赞点评和照片文字等说明,让我更多更好的还原历史,了解和敬重英雄的家人现状!
(仄起首押,新韵)
作者:张富贵
2025.7.2
硝烟曾染战旗红,智取花山万仞功。
铁马金戈垂史册,丹心耿耿铸兵戎。
春归故垒花含泪,月满军徽剑引程。
百四征程今又是,英魂应笑女儿逢。
(注)①颔联以军功意象致敬为军队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者。②颈联“花含泪”暗喻战友对老首长的怀念。③花山,此指华山。华与花在古汉语中存在通假关系,即“华”可通“花”,二者在特定语境下可相互替代使用,此处作者为处理好平仄问题。
(平起首押,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2025.7.2
手机忽报故人来,飒飒松涛动九垓。
父执当年征腐恶,儿曹此日续蒿莱。
每翻旧照尘襟热,重话新篇铁甲催。
莫道英姿随鹤去,军魂已化陇云回。
(注)尾联“陇云”呼应兰州军区背景,“军魂”强调精神传承。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7.2
战旗漫卷云端,泪痕干。廿载音书重续、月初圆。
武略显,薪火传,夜阑珊。犹听华山风啸、过潼关。
(注)下片三组短句浓缩军事传承意象,结句以地理符号勾连历史与现实。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7.2
弹洞营房壁未销,当年教令尚如潮。
每从图谱寻壕堑,惯向沙盘说虎韬。
星已落,帜还飘。女儿归队笑声高。
今宵醉倒休辞酒,十万青山正折腰。
(注)过片“星已落,帜还飘”形成生死对照,结句以拟人化青山强化敬意。
1,历史厚度:通过“智取华山”“战旗红”等具体战史细节,突出刘吉尧老首长的功绩。
2,情感层次:在欢迎场景中嵌套回忆,如“每翻旧照尘襟热”实现双时空交融。
3,军事语汇:选用“虎韬”“沙盘”等专业术语增强身份认同。
4,地域符号:“陇云”“潼关”等地理标记加深集体记忆。
5,诗词中“百四征程”(建党104周年)、“银屏归群”等表述均直接呼应历史细节,力求使历史荣光与当代温情交相辉映。
【老首长简介】刘吉尧(1922—2011)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战斗英雄,以1949年率领侦察小分队智取华山的壮举闻名,被授予‘全国特级战斗英雄’称号。他作为电影《智取华山》中刘参谋的原型,其事迹成为解放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刘吉尧出生于陕西蒲城县,1946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历任侦察参谋、连长等职,参与西北解放战争多场战役。在智取华山前,他已因作战英勇8次立功,包括旬邑太峪堡战斗、瓦子街战役等。
1949年6月,刘吉尧率7人(6名侦察员+向导王银生)从黄甫峪攀悬崖突袭北峰,30分钟俘敌110名,切断敌军退路,夺取胜利。
1950年获全国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出席首届全国英模会议。
1953年电影《智取华山》公映,其事迹广为流传,华山黄甫峪登山路后被命名为‘智取华山路’以纪念。
刘吉尧故居于2019年修复,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英会战友与姐姐弟妹们合影
↑这是刘英会战友的双胞胎姐妹,右边的是大姐刘英平!左边的是二姐刘英全
↑这是刘英会的双胞胎大姐刘英平,她是1971年入党的
↑刘英会战友被授予西安市莲湖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参与了第十四届全国体育运动会村的组织管理和运行保障工作
↑↓刘英会战友说:我孩子是我父亲和我妈妈帮着带大的!我们当时在部队很忙,没时间管娃!我儿子赵庆从小受姥爷爷的影响很大!
↑↓刘英会老战友说:我儿子他的特点是爱学习,能吃苦,热情诚恳,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