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码头的三轮辙》
作者:杨廷付
1993年的揭阳老城,晨雾总把石板路洇得发亮时,我正用粗麻绳将表件纸箱勒紧在三轮车的铁架上。车斗底板焊着防滑的钢筋条,被无数次摩擦磨出暗银色,像老船工掌纹里的盐渍。表件厂的铁门还是锈红色,门房阿伯递送货单时,总叮嘱句“码头路滑,过坎慢些”,纸页上“榕江码头”四个字被汗水浸得发皱,像我绑货时勒红的指节。
月薪八百块,摊到三十天,每天是二十六块六毛七分。凌晨蹬车出门,三轮车的铁铃铛在巷弄里晃出碎响,惊飞了骑楼瓦檐下的燕子。从城区到榕江码头的路要穿过老市街,青石板缝里长出的苔藓总在车轮下打滑,有次暴雨突至,我弓着背护着货箱冲过积水,车斗里的纸箱吸了水,沉得像绑着半块江水,路过真武庙时,看见庙檐的雨水成串砸在石板上,忽然觉得这一车表针齿轮,重得像驮着整个汛期的潮声。
榕江码头的晨光总混着鱼腥和煤烟味。卸完货蹲在石阶上数零件时,能看见挑夫们扛着麻包从跳板走过,木板的吱呀声和江水拍岸的哗哗声绞在一起。
秋末某个傍晚,我把三轮车停在码头栈桥上,车斗里的送货簿被江风翻开,纸页上的数字沾了潮气,“表壳500个”“齿轮300套”的字迹在暮色里洇成淡蓝。远处货轮拉着长笛驶进雾里,船尾的浪花把夕阳碎成金箔,我摸着三轮车把手上磨出的凹痕,突然想起夏天那次爆胎:在石板巷推着空车找修车铺,路过粿条摊时老板塞来的热汤,汤面上漂着的油星,和此刻江面上晃着的灯影竟分毫不差。那时每月领工资,会计室的铁抽屉拉开时,八百块纸币叠起来的厚度,刚好能塞满工装裤的内兜,汗湿的纸角总蹭着心口,像揣着一团发烫的潮水。
后来离开揭阳时,那辆三轮车还停在码头的棚子下,车斗铁架被咸水汽蚀出细密的锈孔,像岁月在生活里凿出的针眼。再想起那些送货的晨昏,总觉得榕江的风还在耳边响,带着码头特有的咸涩——就像三轮车辙印在石板路上的痕迹,既是月薪八百块的刻度,也是某个少年在异乡码头,用车轮滚出来的,关于生计的全部重量。每一圈轮辐碾过的晨光暮色里,都藏着二十八张毛票的体温,和一碗热汤里浮着的,沉甸甸的生活滋味。
2025年7月3日
作者简介:杨廷付,男,汉族,出生于1966年1月,修水人。田间劳作间隙握笔,以粗粝手掌写乡土记忆,处女作初投报刊,字里行间浸着泥土味的文学梦。《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