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战胜
现在随着出行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出行,我也应单位培训要求,坐上去太原的高铁,那是一列CRH380动车组。进入大同南站,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候车大厅和人性化设计的通用式通道,无论私家车还是出租车都可以驶到正门口,然后再通过安检,登上电梯就可直达乘车口,登上D2807次车。里面的人还挺多,座位也宽敞很多,座位前的小桌打开后,放上一杯水和几个水果,我和邻座的人聊起来了,“听你的口音不像是大同人。”我问道。他抬头看了看说:“嗯,我不是大同的,只不过工作在这边,老家在东北哈尔滨。”我接过话茬说:“哈尔滨被称为中国冰城,尤其是冰雪艺术节,吸引了无数人前往。”动车在不断地移动,不多时已到了怀仁东站,车两边的屏幕里显示速度在250Km/h,温度车外32℃,车内23℃。车窗外绿树成荫,大片大片的杏,黄澄澄地挂在枝头,在阳光下闪着光芒,不禁让人垂涎三尺。
转眼间车进入隧道,尽管在隧道里,每隔几米的灯照着邻线那两根闪着光亮的铁轨,让我不由想起跟随父亲在洛川挖隧道的经历来,至今回想起来依旧心有余悸。
那是一天的午后,由于赶工期,午饭是炊事班送到工地,虽然很好,是红烧鱼,尖椒干豆腐,以及蛋汤,可能就是太累的缘故吧,大家在隧道口吃午饭,手都拿不动筷子,端不住饭盒,更为重要的是有一回遇到冒顶,我差一点就没命了,当时老师傅在前面拉着车,我在后面推,老师傅忽然发现头顶上的土裂开一道很长的口子,他赶忙松开车把,一把推开我,我还没反应过来,人已经倒在钢模板的斜坡上,只听“轰”的一声,大约有百方土从顶上落下,我惊恐地叫着,这时父亲安慰我静待救援,别着急,说心里话我当时都不知道该干啥了。大约过了几个钟头,我面前的土被挖去,我终于又见到了大家,走在西延线上,我会自豪的,因为我知道这条路凝结了我和父辈们的荣耀。
一路上穿山越岭,高铁稳得让你根本感觉不到它在飞驰,放在小桌上的水也是一滴都不洒,这是几代铁路人汗水的凝结,更是铁路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重要保障,我们的高铁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铁路大发展中,就拿京沪高铁来说,平均每十分钟一趟,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出行方式,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高铁则会带来更加舒适的体验。
列车用了不到两小时就到达太原,这次体验是我难以忘记的,因为我了解了更多不为人知的往事,“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口号,绝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千万铁路人用智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写就的时代新曲。
作者简介:
程战胜,高中时在东方艺术学校函授三年诗歌,2003年获得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2018年在大秦风上发表《话说高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