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爱的呼唤
——致敬倪中敏院长与她的生命哲思
冬天
6月29日,一篇题为《人文与科学共舞——科学揭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到哪里?”的奥秘》的文章,悄然在《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的国家级公众号与官网首页专题论坛发表。未曾想,这篇看似探讨终极命题的文字,竟如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千层浪,迅速火爆全网。短时内,三千余人的阅读量或许在数字洪流中不算惊天动地,但其引发的思考与共鸣,却如涟漪般层层扩散,影响深远。我眼不离屏,连读数遍,心潮澎湃,竟至夜不能寐,感慨万千。因为这位笔触深邃、思接千载的作者,正是我熟悉的网友——青岛春泥诗社国学院院长,倪中敏女士。她,一位退休后毅然回归乡梓,矢志传承国学,热心组织公益,默默造福一方百姓的智者。
文章以那千古三问破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如暗夜星辰,指引着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永恒探索。行文如水,娓娓道来,没有激昂的口号,却自有温润的力量。
她首先从医学角度剖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份馈赠远非个体所能承载。当我们心生欢喜,是无数先祖的基因在血脉中共振;当我们郁结成疾,亦是千万生命印记因消沉而黯淡。轻生不仅是对个体存在的漠视,更是对千万先祖生命延续的辜负。我们当敬畏父母,敬畏血脉中流淌的先祖智慧,更敬畏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本身。’”短短几百字,便为我们解读了人之出生,不仅受之父母,更是先祖血脉的流淌与延续。生为人子,应孝敬父母,敬奉先祖,心存感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抱怨命运,必须担当起那份责任,挑起改变家庭、家族命运的重担,勇往直前。即便是小有成就,也勿忘父母与祖先,是他们赋予了我们生命。时时事事内观己心,方能常存感恩之念。这份对生命源头的敬畏与感恩,是倪院长善良心性的自然流露。
随即,她将视角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从天文地理气象学等领域进行科学论述,提出“从万物一体看,我是宇宙共生的奇迹”。阳光照耀,水分滋养,生命无时不在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的哺育中。这便是我们常怀感恩之心的根本所在——感恩父母养育,敬畏先祖智慧,更敬畏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节律。她的智慧,在于能将宏大的宇宙观与个体的生命体验巧妙勾连,让人在渺小中见伟大,于平凡中感神奇。
至于“我从哪里来?”,倪院长更是旁征博引,从哲学、物理学、化学、伦理学、医学解剖学等众多领域进行科学分析,揭示万千世象背后的本质。她指出“天性本善,人心惟危”,强调“身若大地,承载使命”。我们没有理由消极抱怨,更没有理由沉溺于所谓的纸醉金迷、偷盗淫娼、杀生行乐等侮辱天地、先祖、父母、家族与社会的丑恶之中。“我们来时本质具足,终是灵魂比来时更高才是人类应有的价值。”这朴素的话语,却掷地有声,充满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与期许。
谈及“修行”,她更是廓清了许多人的误解:“有些人不明真相,误认为专指出家寺院剃度的和尚、尼姑。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是与生俱来的修行。”修行并非让你打打杀杀、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偷盗杀生,那些利欲熏心、残忍伤害的耻辱行为,皆为恶业。“太阳每天照耀人类,滋生养育万物,谁付过分文?宇宙就是一个浩瀚无垠、慈悲为怀的系统。”她引导我们学习日月星辰的默默奉献,大爱无疆。更应感恩为我们付出而不求回报的父母、先祖、日月星辰、天地宇宙,乃至感恩遇见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这份对“修行”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她通透的内心与善良的底色。
文章的理论升华之处,在于将人文与科学的探索巧妙融合,得出“生命的起点即是终点”的深刻感悟:“‘我’由亿兆不同原子聚合而成,从宇宙能量中来;历经尘世修行,携积累的能量与频率,最终又化为硫、氮、氢等原子回归宇宙,加入自然循环,或参与更高维度的演化。这便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终极答案——此生修行的全部意义,正在于净化心灵、提升能量,向着光明与永恒不断前行,静待下一次生命的绽放。”
科学已证明宇宙的无穷浩瀚,银河系外更有无数比太阳系更大的星球。我们生存的地球,绕太阳日行八万华里,在宇宙中亦不过沧海一粟;而人类,若以原子尺度衡量,连尘埃都算不上。面对如此广袤的宇宙,个人的烦恼与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2024年,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的国家级实验室捕捉到中微子的消息,曾震惊全球学术界,也成为备受人文关注的头条。或许“捕捉”一词尚需斟酌,但能“观测”到其存在,已是科学的巨大进步。这让我想到,人所谓的死亡,不过是物质身体的终结,血液停止循环,呼吸消失,心跳骤停,生命体征的失去。而依附于人身的那个“灵魂”——或如佛家《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与肉体分离后,便回归宇宙。灵魂亦是构成宇宙的能量波,即光电。它随意念可上九天,可入地府,能穿透钢板、混凝土、人体、建筑物等一切障碍物,进入比三维空间更高的维度。究竟是四维、五维,还是更高维度?这取决于此生及生生世世的修为。据科学探索,宇宙可划分为11维空间。蚂蚁生活在平行二维空间,人类则在三维立体空间——即佛家所讲的娑婆世界。一旦进入四维空间,人便能对自己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清晰如观影。高维空间的生命看我们,或许就像我们看二维空间的蚂蚁一样。但即便渺小如蚂蚁,其感知能力有时也超过人类,譬如地震、洪涝灾害前,它们能提前预知、搬家避难,而人类往往只能依靠高科技仪器测量,有时仍难以及时察觉。猫狗等动物,据说也能看到人眼所不能见的某些暗能量。因此,我们要珍爱每一个生命,无论人、动物、鸟虫,都应视为知己,心怀慈悲。
科学已揭示,人类对宇宙中95%的物质是看不见、感知不到的,所能看到的,不足5%。可见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的局限有多么大。我们必须认识到:看不见的物质不等于不存在。据说,我们每天都经受着几吨暗物质穿透身体,却全然不知。不知,并不能说其不存在。所以,我们一定要心生敬畏,敬畏天地,敬畏日月星辰,敬畏动物,敬畏植物,敬畏每一个生命,包括那些我们未知的存在。说话要干净,杜绝污言秽语;做事要问心无愧,对得起天地良心。要像日月星辰一样,胸怀坦荡,无私奉献,慈悲为怀,大爱无疆,利益众生,不求回报。只有像太阳照亮宇宙那般,放大格局,升华大爱,厚德载物,方可提升灵魂高度,顺利进入充满智慧的高维宇宙。北大刘丰教授常讲授如何提升智慧,摆脱三维轮回,进入高维。他说:“我们只有慈悲大爱,方可进入高维。”将爱无限放大,方能融入至高的N维世界。
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景象,都是心之投影,都是内在的显现。《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几千年前佛家的智慧结晶,竟与今天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不谋而合,殊途同归。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缔造者一生勤俭,修为高尚,这份为人民服务的心胸,与儒释道三家的核心理念高度吻合。心如菩提的企业家曹德旺老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社会捐款百亿,又投资超百亿建成举世闻名的福耀科技大学,点亮未来,光耀中华!他难道不懂得为子孙储存更多的财富吗?他是为中华,为世界,为人类,为子孙积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与文化根基。这便是大爱,至纯至善的大大爱。他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灵魂的升维。相反,晚清的李鸿章与首富盛宣怀,留给子孙万两黄金白银,两家后代却不乏落魄至饿死或投河自尽者。天道循环,报应不爽,此之谓也。
过去,人们谈及神鬼多有忌讳,甚至谈虎色变。但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这些已不再是望而生畏的迷信。儒释道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熠熠生辉,照亮宇宙,指引人类前行的道路。弘扬国学的老师们比比皆是,在网络上广受欢迎的有:清华大学的刘丰老师、博导齐善鸿老师、赵越老师、王德峰老师、吕明晰老师、康华兰老师、余敏洪老师、曾仕强教授(已逝)、崔田老师、王朝辉老师、郭承志老师、勇子、美琳红、范家安、秦东魁、李志峰、王琨,以及曾任医院院长的赵宗瑞老师等等。上百位教授专家学者在网上传讲国学,旗帜鲜明地提出善念救赎、仁爱积德福报的理念,他们的功德,难以计量。
我亦曾听闻,2024年,央视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曾同时采访了倪中敏院长和于许成老师。当时,倪院长侃侃而谈,言语间流淌着真理的光彩,宛如行云流水,又似鸟儿婉转吟唱,深情阐述着于许成老师创立的“元素阴阳文化”三部社科巨著的核心要点。在今年第十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会上,她与于许成老师同时获得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颁发的“《榜样力量》节目全国最佳访谈嘉宾”殊荣,为春泥诗社和春泥国学院争得了巨大荣誉。这份荣誉,是对她多年潜心研究与无私奉献的最好褒奖。
倪中敏院长博学多才,纵贯古今,如今再创佳绩,写出这篇极具人文价值的社科论文,实乃令人振奋之举。这篇论文的问世,如星星之火,虽微末却足以燎原,必将为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细细品读,倪中敏院长这篇论文的显著特点,在我看来有五:
一、科学严谨,融会贯通。
她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科学论证,使各学科知识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故而更具说服力。这背后,是她深厚的学识积累与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三教合一,圆融无碍。
将儒家的入世担当、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明心见性巧妙地合而为一,论述天衣无缝,有理有据。读来如一首高山流水般的古筝曲,淡泊宁静,于潜移默化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晰的人生蓝图——那条回家的路,灿若星空,充满了智慧与高维的圣洁。
三、大爱谦卑,悲悯众生。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胸怀天下的大爱,不拘一格,让人油然而生谦卑与敬畏之心。她将自然和谐、古今智慧融贯一体,对生命充满怜悯,又能推陈出新,使原本高深莫测的儒释道理论科学化、通俗化,平易近人。其文思,如湖光映月中荡开的涟漪,舒缓而灿烂,动之以情,深入人心。这份悲悯与善良,是她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
四、言简意赅,意境高远。
篇幅虽不长,却蕴含着如《道德经》《心经》般的深邃智慧。字字珠玑,意境高远,情感真挚,画面宏伟,情韵传神,自有一股气贯长虹之美!
五、感染力强,普适性广。
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极高的推广价值,为更好地弘扬传承儒释道理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实现世界大同、人民祥和、引导人们走近高维智慧点燃了火炬,成为照亮宇宙的一束光。
倪中敏院长善根醇厚,其三千字的文章,超凡脱俗,教化普度众生,此等法布施,其功德远胜于物质捐赠。最后,我愿以倪中敏院长论文中的结尾句作结,与众生共勉:“此生修行的全部意义,正在于净化心灵、提升能量,向着光明与永恒不断前行,静待下一次生命的绽放。”
2025年7月1日 写于陕西铜川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