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头吴尾话阳羡
路边
朋友,你知道宜兴吗?知道一点或者不知道,不要紧,我先给你说说。你问我是谁?宜兴形象大使?政府工作人员?呵呵,都不是,我就一百姓,还有一个时髦名叫网友。也许大街上刚与你擦肩而过回眸一笑的就是我。在电台里听到,在网络上搜到我的说,是你我的缘分。听了或者看了我的说,你觉得宜兴作为国家级旅游城市不是空穴来风了,你觉得宜兴深厚的文史底蕴会给游人有饮甘之享了,那么你就来吧,好客的宜兴人会用祝福一路伴随着你。
宜兴宜兴,东方水城荆邑宜,陶都叠峦阳羡兴。
宜兴地处江苏最南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的西滨,属无锡,旧石器末期与武进、江阴等均为海滨地区。宜兴湖㳇,那时是个滨着海湖打渔人居住的村子,因为相沿万年未易名而雄踞中华最古老的地名之一。国家级文保单位新街骆驼墩和杨巷西溪河遗址,见证了新石器早期的宜兴文明。随着海岸线向苏州、上海东移,骆驼墩文明也步步相随并终于创造出了中华早期的良渚文化。考古证实良渚文化形成于华元前三百多年,领先于炎黄文化。华夏文明源于炎黄、东夷和苗蛮三大集团,骆驼墩及良渚文化属于苗蛮集团中柳江文明的东蛮部分,即今吴语地区。如果不是近似晚卷转虫海侵影响使良渚文化轰然而塌,良渚文化版的中国历史,宜兴必是创世圣地之一。
宜兴周代称荆邑,荆邑的名称来自荆溪。荆溪者,岸有荆柳掩映风景如画之溪也。远古荆溪却不这么美,汹涌的长江水夹带着大量泥沙如浆而来。《禹贡·导江》说长江“东为中江入海”,荆溪是中江的一段。《汉书·地理志》丹阳郡芜湖县篇记载“中江出西南,东至阳羡”。宜兴属于太湖流域荡湖平原,大小荡湖星罗棋布,荆南山下便有荆湖。中江水在途径荆湖时,因水面突然宽阔而减压,泻势不再,大量泥沙在荆湖中央聚集成陆。长江改道后,中江水开始清澈如镜,荆南丘陵甘甜如酒的氿(guǐ)泉水源源不断地汇入荆湖。于是荆湖中这块宜居陆地终于成村成邑,湖,成了氿湖,地,成了荆邑。
荆邑因为是氿湖南北交通的跳板而越来越繁荣,最后终于成为城市。从荆南山高处俯视,荆邑宛如蓬莱仙蝶,被它一分为二的东西氿湖是蝴蝶天然的翅膀。据储传能《江左传奇》记载,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途径宜兴,见氿湖和荆南山山清水秀而龙颜大悦,于是敕封荆南山为南岳,置铜官,后来地方百姓尊荆南山为君山,俗呼铜官山。龙颜大悦的秦始皇想起来要宴请全城父老,宴请就要敬酒,秦始皇哪带得这么多酒呢?于是酒水不够氿水代,从此宜兴人干脆把东西两氿叫作“东酒西酒”,“氿”读音“酒”今天依然是宜兴人的专利,铜峰叠翠也成了宜兴历史上十大景点的第一景。
秦始皇总结了夏商周的历史教训,不再把打下的江山分封出去。普天之下莫非君邑,于是他把天下分为三十六君邑,也就是郡。郡下呢?也不封,先悬着,这一悬便悬出了中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县”。宜兴成县便是在秦始皇称帝的当年,不过不叫荆邑县而是叫阳羡县,阳羡的名称还是与荆溪有关。中国文化是从辨阴阳开始的,山南为阳,水南为阴,反过来也是如此。荆溪的北岸良田沃野水丰稼羡,所以叫阳羡。民以食为天,鱼米丰足的宜兴人从来就不缺创造文化的余力。周初泰伯奔吴来到归径吴墟后,宜兴凭借田蚕茂盛迅速从淹没的良渚遗存中崛起。吴越争霸时期,处于吴国前哨的宜兴因战争影响经济一度受挫,越灭吴后宜兴改属越国,所以宜兴的过去今天,都是越头吴尾,都是与吴越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的吴是指苏南上海和浙江,宜兴话在汉语第二大方言吴语常州支中自成一体。宜兴从隋朝开皇9年(西元589)到西元1959年,一直属于常州。
有据可考宜兴第一个风光人物大约是灵常,他原是西楚的令尹(宰相)。《宜兴县志》说汉高祖五年,灵常去楚从汉,历时七年建立功勋,十二年被封为阳羡侯。宜兴第一个高级官员是许戫,汉灵帝光和四年出任太尉,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宰相,许戫带了宜兴人十任宰相的头,许将军墓侧有许太尉庙彰显其人其事。温饱知礼仪,礼仪从书出,书中出人才。因为水丰稼羡田蚕茂盛,宜兴人很重视教育。宜兴有句老话叫三代不读书等于一圈猪,于是阳羡大地耕读传风,荆溪两岸书声琅琅,自从隋朝开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科举取仕后,宜兴更是有许多不是皇亲贵族的人从读书这条路走上了参与国家管理的仕途。据《宜兴文史资料》统计,唐宋元明清五代,宜兴共出了五百多名进士,其中状元4名。共出了一千余名举人,其中会元13名解元19名。赶考,包括考取的和没考取的,客观上大大提高了宜兴的综合文化素质。在这个文化沃土中,宜兴成了戏曲之乡、文学之乡、书画之乡、教授之乡和院士之乡等等。龚自珍说“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州俦”。
先说戏曲之乡,相传当年王昭君出塞和亲,京城人都不愿去荒野大漠,朝廷命江南各县训练乐工随嫁,江南民乐得以迅速发展。南北朝常州人萧衍坐龙庭称梁武帝,将家乡包括宜兴的乐工招进宫廷演奏,作为上朝专用礼仪,并正式将江南民乐定名为丝弦。后来宜兴丝弦艺人终于创作出了堪称江南丝弦代表作的《宜兴丝弦》曲子。共和国初年,中国音乐家费克将《宜兴丝弦》带到朝鲜战场上播放,被美军录音后迅速传遍欧美,享誉极高。丝弦乐器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宜兴十大社戏之一的清泉道情,它的经典《琴剑梁祝化蝶情》被各地移植,最后终于在浙江演绎出了小提琴独奏世界经品曲目。宜兴十宰相之一的抗清名士吴炳,他的《绿牡丹》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
文学上,蒋防的《霍小玉传》第一次奠定了宜兴人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明代胡应麟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悲情清俊的蒋捷被后人举为宋末四大家之一,他还创制了词牌《声声慢》。清初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更是独领词坛风骚,后来者周济又成常州词派代表。作为书画之乡,宜兴不仅诞生了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人徐悲鸿,钱松岩、尹叟石和吴冠中等一批巨匠也是名满九州。宜兴是教授之乡,在海内外各大学中从事教育工作的有万人之多,民国谚语有“无宜不成校”之说。仅在全国担任过大学校长的宜兴人就有一百多人,其中蒋南翔还出任过教育部长,周培源是世界科技委员会副主席。宜兴迄今为止有过26位院士,这也是国内县级行政区所罕见的。更牛的沙祖康,竟然坐上了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交椅。
宜兴能出这么多伟人大约与周处有关,周处是宜兴第一个伟大人物。相传因作为三国名将的父亲征战在外又英年早逝,官二代少年周处有些纨绔之气有些恶作剧,《晋书·周处》说他“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后来终于是祖母的教导在内心悸动,使他有了为地方除灭山虎和水蛟祸害的义举。当周处历尽艰辛好不容易杀虎斩蛟后,方知第三害竟然是自己。年轻气盛的周处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跑到上海松江去求助文化大家陆机陆云兄弟,在二陆的帮助和竭诚的自我改造下,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上马举枪下马提笔、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一代旷世奇才。最后的周处捐躯在保家卫国平定氐族齐万年叛乱的战场上,以鲜血创造了舍生取义的宜兴地方精神。
宜兴地名“义兴”,是周处长子三兴义兵为朝廷平定江南而来,后来宋太宗时避皇帝讳才改“义”为“宜”。周处英烈遗风照耀着宜兴人信守德义,德伴天下行,栋梁代代出,宜兴的人文历史遗存因而栉节比邻。周王庙里的庙中庙岳飞生祠,见证了周铁镇岳家庄先祖岳飞在宜兴精忠报国的伟大壮举,数十步之邻的卢公祠,又述说着兵部尚书卢象升踏着周处足迹北国抗清的赤胆忠心。宜兴周家是大姓,宜兴蒋家也是大姓。蒋门后裔蒋介石1948年做了总统后第一件事便是赶紧到宜兴蒋澄墓来祭祖。
宜兴荆阳稼羡,那么荆溪之南呢?宜兴南部是天目山余脉丘陵,山山相连林竹葱郁,是天然的风景旅游绝佳处,现在有湖㳇风景区和西渚风景区等等。湖㳇有号称华东第一的茶洲竹海,西渚有150多平方公里江苏六大水库之一的云湖和星云大师占地两千余亩的大觉寺。甘泉淙淙山花烂漫,自古便引雅士隐官竞折腰。譬如大唐宰相陆希声,退休后没回苏州老家而是在这里建了陆相山房,譬如北宋文豪苏东坡,留下了八大进士同游张公洞的佳话。
放任常州知府的李栖筠,在山僧献茗和陆羽品定后,凭着他的政治影响,终于把宜兴茶叶送进了朝堂,并开创了中国制度性贡茶的历史先河。从此“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因盛产佳茗而举世瞩目的苏南第一峰茗岭今天还流传着八仙来会的故事。因为忧江南之忧艰辛考察立说上书,北宋进士单锷终成太湖水系综合治理第一人,因为倾家荡产公益性开放善卷洞和张公洞,中华民国宜兴第一任县长储南强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开拓者。
先贤遗事,不胜枚举。
上天眷顾宜兴人,宜南丘陵还蕴藏着丰富的陶土,于是勤劳的宜兴人从骆驼墩时代便开始捏泥拉坯筑室成窑,在为社会创造陶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富裕生活。自从信阳籍越国大夫范蠡来改革了制坯和烧成技术后,宜兴陶瓷跨进了龙窑时代。国家级文物古窑群述说着昨天的辉煌,58万平方建筑的陶瓷商城衬托了今天的盛况。千年陶都天下第一,五朵金花紫砂为首,陶,成了宜兴的名片。
宜兴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儿先给你个印象,等你来了,我再细细地给您说。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