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奉献的温度——无私奉献,永远跟党走!
二、永远跟党走
文 /钱玉珍
很多人写出了很多诗文赞美母亲,说母亲是人间最伟大、最崇高的人——因为她为生儿育女身体受到削弱,为养育儿女呕心沥血······我写我的母亲,还赞美她对职业的热爱并不为重负而压倒的毅力;赞美她为集体事业的兴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从我记事起,每当提起母亲,人们的目光和神态中,总是流露出敬佩和羡慕。因为母亲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姑娘,一名饲养员,在20岁时就被评上了全国劳动模范,并两次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母亲于1937年出生在泗水县泉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新中国成立后,她深深感到“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为了报答党的恩情,母亲鼓励唯一的哥哥参加了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她也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1955年,母亲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上了青年突击队员。这年,泉林村大众农业初级合作社建立了养猪场,母亲第一个报了名,当上了养猪场唯一的一名女饲养员。
当时,养猪场只有3人,母亲年龄最小,身高不足一米五,体重才30多公斤。领导看到后,决定给予照顾。但母亲坚持不搞特殊,和男同志一样平均分管20间猪舍,20头大猪和小猪娃们。
每天天不亮,母亲就进场把20间猪舍打扫一遍,然后就干起除粪、刨土、晒土、刷槽、泡食、刮饼等活。还要到200米远的小河沟挑十几趟水,两大桶水的重量比母亲还重,往缸里倒水时,母亲脚底下需要垫上几块砖,才能把一桶桶水倒进缸里。
推土垫圈,天天要干。那时的独轮车都是木头轮子,推起来非常困难。母亲不但学会了推车,而且装的土比男同志装的还多。倒土时,小车猛的往前一掀,有时竟把瘦小的母亲甩到半空中。
通过工作实践,母亲深深体会到:养猪不是简单的劳动,它需要科学知识作指导。母亲没上过学,但母亲克服种种困难,有空就学,虚心请教别人。当夜深人静,人们进入梦乡时,母亲仍点着油灯,捧着书本,一个字一个字地学,直到学会为止。1957年3月,县里派母亲去泰安学习兽医知识3个月。课堂上,母亲专心致志,把一个个的技术要领记在心里。每次考试,她都以满分的好成绩名列前茅。除此之外,她还跋山涉水,去外地学习。就这样,她在学习和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科学的饲养、繁殖和管理方法。母亲借鉴苏联养猪双重交配方法,琢磨出一套人工繁殖产仔率高的方法,推广到兄弟养殖场,使原来的每头母猪窝生七八头增加到十七八头。大众养殖场在两年间由120头发展到1560头,母亲为养猪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每当母猪临产,母亲都要留在猪舍守候着,看着一个个小猪崽下来。冬天,用衣服裹在怀里把小猪崽暖热;夏天,不顾腥气难闻,把小猪崽擦得干干净净。有时,母猪产后一时下不来奶,母亲就东跑西跑去找哺乳期的妇女,挤些奶水,热好以后,一个个地喂到小猪嘴里,直到都吃到奶才放心。为了小猪的安全,母亲都要昼夜守候四五天,她饭顾不上吃,水顾不上喝,发着高烧坚持在猪舍是常有的事。
为了搞好全县的生猪防疫,县畜牧部门抽调母亲参加全县的防疫工作。母亲背着干粮、被褥和同事们抬着药箱走村串户,为所有的养殖户宣传防疫知识,给猪打防疫针。母亲给猪打针时,男同志制服不了的大猪,一个个被母亲制服了。两个月的时间,她走遍了200多个村庄。母亲的鞋磨破了,脚磨出了血,手上磨起了血泡,手脚肿得像馒头。但她一声不吭,持工作。超常的劳动强度使母亲又黑又瘦,失去了少女的风姿。
从母亲身上,充分体现了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吃苦耐劳的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精神。母亲的“三牛”精神感动了人们,被传为佳话。《大众日报》社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来到养猪场采访了母亲,耳闻目睹到了一名普通的农村女孩勤劳质朴、热爱集体的高尚品格。
1957年2月,母亲正在忙碌着,突然接到了让她去北京开会的通知,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感觉像在做梦,便用力掐了掐自己的胳膊,好疼。这才确认不是梦,是真的。顿时,她激动地不知如何是好。天虽然冷,但她的脸颊热的像个红苹果,心里滚烫滚烫的。
临起程时,母亲换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红布绿花的大襟棉袄,“一九蓝”的棉裤,脚穿着绣满红花的大花鞋。村里的小媳妇、大姑娘围住母亲,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整个村里充满了喜庆的气氛。社里的领导和乡亲们,把扎好的大红花给母亲戴在胸前,把母亲扶上马,一遍遍地嘱咐:“你到了北京,别忘了代表全社父老乡亲感谢党、感谢毛主席。”带着乡亲们的重托,母亲兴奋不已,由专人牵着马一步步地送到县委大院,而后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山东省的劳动模范代表中,仅有4名女同志,他们是徐建春、李田英、赵连英,还有母亲王在英,被人们称作“一春三英”。母亲年龄最小,齐齐的短发中间扎着一个马尾辫,黑里透红的面颊,又瘦又小的身材,再加上她那乡土味特浓的一身打扮,到了北京后,吸引了好多惊人的目光。母亲看到北京壮观的名胜古迹,看到机器轰鸣的工厂,看到一座座矗立的高楼大厦,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2月18日,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会上,国家领导人作了重要讲话,听取了农业专家和苏联专家的经验介绍,并参加了农业展览会的开幕式,参观了农业展览馆。
2月22日上午9时,母亲盼望已久的时刻到来了。怀仁堂庄严雄伟,气氛热烈。当看到身材高大、红光满面的毛主席和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带笑容,神采奕奕地向代表走来并频频招手致意时,怀仁堂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母亲就在毛主席的身后,幸福的热泪立时涌满了双眼,模糊了母亲的视线 ,母亲很想问一声“毛主席您好!”可话哽在喉咙,怎么也说不出口,激动的心怦怦跳个不停。
2月26日,农业部长廖鲁言、农垦部长王震等领导为劳模代表发奖,当母亲带上金光闪闪的奖牌时,她深深感到了这块奖牌包含着人民的信任及所承担的光荣使命。
会后,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特邀青年代表举行茶话会。胡书记精神饱满,热情活泼,他和青年们谈笑风生,唱歌跳舞,为每个青年戴上了一枚金光闪闪的团徽 。
载誉归来,母亲倍受鼓舞,更激起了她爱场如家,爱畜如爱子的责任心。同期,济宁专区妇联在泉林召开了现场会。通过典型引路,泉林涌现出了一大批妇女先模人物 ,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8年12月,母亲当选为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 ,再次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光荣地出席了代表大会。受到了毛主席 、朱德、蔡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大会期间,在全国妇联主席蔡畅的带领下,母亲与黄继光、刘胡兰、赵一曼等英雄烈士的母亲会面,并和她们一起为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搬砖搬瓦。她们无比兴奋,一遍又一边遍地歌唱《东方红》,嘹亮的歌声和银铃般的笑声,伴随着她们参加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义务劳动。两次见到毛主席,令母亲终生难忘,并成为母亲不断奋进的力量源泉。
1959年泉林公社抽调20名饲养技术员,在卞桥成立养猪场,母亲担任场长。她带领同志们艰苦创业,为全社的养猪户推广了大量的优良品种。这年,母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广母亲的先进经验,发扬光大她的敬业精神,母亲随着山东省委组织的英模事迹报告团,先后到省委机关、企业、院校等单位及菏泽、肥城、梁山、郓城等地作巡回报告。当人们看到只有踩着板凳才够得着话筒的母亲讲述她不平凡的事迹时,会场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雷鸣。她的事迹感动和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
在漫长的岁月中,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母亲始终保持劳动模范的本色,“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伴随着她。工作中,她因公负过伤;退休后,她也曾受到过挫折。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母亲从无怨言。因为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图名、不图利、永远跟党走······
钱玉珍,女,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退休干部。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泗水县历史研究会、洙泗文化研究会会员,乡村儒学讲堂讲师。爱好写作。撰写的《我的母亲王在英》、《最可爱的人》,山东快书《孝敬》,歌曲《抱抱妈妈》等作品,曾被《济宁日报》《泗水大众》《老干部家园》《泗水文艺》《泗水政协》《学习强国》等报刊媒体采用。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被选拔为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