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追梦之路
文/郭有三
高中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作家,用最优美的文字写出最华丽的诗篇。
1985年7月1日,我在洛阳市第八中学毕业后走出校门,被分配到农行李楼营业所工作。那是一个偏僻的农村网点,繁忙的工作节奏、贫乏的文化生活,让写作的梦想一度搁浅。我的心灵像一只蝴蝶翩翩起舞,却又总是难以停留。每一个灵感的火花,让我跃跃欲试,却又难以集中精力,以至于无法让内心在笔尖下绽放。
梦想启航
岁月回眸,一个个平凡而充实的日子悄然而逝,沉淀下来的是感恩的心、眼中的光、生活的美。
那是1990年12月的一天,我在农行李楼营业所任主办会计。出纳员刘丽娜、贾润霞有条不紊地办理着现金收付业务。办理好最后一笔业务,二人抬头发现柜台上遗忘着一叠现金。拿过来一点,不多不少正好是1000元。二人急忙回忆查找,一定是哪位顾客忘记拿走了。
不一会儿,刚才来取钱的客户满头大汗地跑来询问,是否见到有失落的钱。当刘丽娜把钱递还她时,客户连声道谢,对农行员工拾金不昧的精神高度称赞。当天晚上,我认真对农行的好人好事进行了总结,投递到内部小报《洛阳农金报》。很快此文就被农行市行内部刊物采用了,也得到了行领导的表扬。
这件事深深鼓励了我,成为我走上写作之路的起点,我也被支行聘请为业余通讯宣传员。
追逐梦想梦想是工作的动力,像一颗闪烁的星辰照亮前行的路。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我报考了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培训班,系统学习了金融专业知识,用知识去武装自己的头脑。
我明白,我的世界很渺小,但意义很大;岗位是普通的,但服务客户是无止境的。
2000年5月,我因工作需要,调任洛阳农行营业部客户经理,从事存款营销、贷款业务办理工作。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数年时间我行储蓄存款首次超过亿元大关,成为农行系统第一家突破亿元的网点。我为同志们的拼搏精神骄傲,为农行的发展而自豪,这激励我夜不能寐,将组织存款的经验整理报道,《洛阳日报》以一句话新闻予以报道,文字很短,但也给予了我继续写作的勇气和信心。
市行办公室的老师鼓励我:一是要大量阅读名篇佳作,去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二是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写作。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增强写作功力,提高写作水平。
梦想成真2024年2月,我所在的单位洛阳农行营业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储蓄存款超过20亿元,成为农行系统首家超20亿元网点。我迅速行动,捕捉新闻热点,整理成文,予以投稿,《洛阳日报》全文刊发,引起较好的社会反响。
根据工作经历,我写成的《信贷资产良性循环的实践与探索》一文,在河南省农行交流学习,关于信用卡、零售业务、信贷方面的工作心得在农行总行发表,在省市级媒体发表宣传报道、文学作品数十篇,其中《说茶》2024年11月入选《洛阳杂文2024》,并被选入《喜马拉雅有声平台》,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金融作家。
三十多年的写作经历,让我明白:只有对写作的热爱和执着,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取得进步。写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只要愿意努力付出,坚持不懈,就会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通过深耕细作,让我不断突破自己,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工作之余,我对洛阳的历史文化名人周公、老子、邵雍、吕蒙正等人的成就和思想进行了挖掘和整理,撰文进行了宣传报道,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而这些历史文化瑰宝正日益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时时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也将成为我们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回顾近四十年的工作经历,使我认识到个人的梦想必须同农行的发展、国家的强大、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只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以一首小诗与各位老师共勉:
爱国爱党爱农行,
风雨人生共成长。
脚踏实地圆梦想,
妙笔生花著文章。
作者简介:郭有三,笔名安乐书生,洛阳市金融作家协会成员,深耕金融领域,书写生活风采,于安乐窝中开启诗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