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的党旗(散文)
季志林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年纪念日,我等待这一天已经有半年多了。
之所以等着这一天,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党中央决定,给予党龄满五十周年且一贯表现良好的共产党员颁发“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我于1974年11月入党,去年11月已满五十周年,然而去年却没有领到这枚纪念章,后来专门询问了上级党组织,答复是按规定每年“七.一”党的生日时集中统一颁发,我是下半年入的党,只能等到来年“七.一”,所以我便盼着今年“七.一”早日到来。
其实这些年我也获得过几枚奖章,不过从来没有佩带过,因为我对于那些过往的荣誉看得很淡,它仅仅是对某项工作或者某个阶段工作成绩的褒奖,还是别拿出来炫耀为好。但是我却非常在乎这枚“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和其他奖章相比,它记录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成长历程,承载着为党工作五十年的光荣历史,镌刻着沉甸甸光灿灿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的信任和肯定,其内涵要比那些奖章丰富的多,因而其份量自然比那些奖章要重的多。能戴上这枚纪念章,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一生的荣耀!
今天我如愿以偿,终于领到了这枚金光灿灿的纪念章,我反复的抚摸,也反复的回想,五十多年前的往事如同昨日发生一般,一幕一幕浮现眼前。
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自戴上红领巾那天起,就站在少先队队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一切力量!
血管里流淌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心中揣着新中国第一代少年儿童共同的梦!
那个时候我们最爱读的书是《毛主席语录》,人们誉为“红宝书”,全书270页427条语录我能全部背诵出来。最爱唱的歌是《东方红》,这是我们每天早晨上学唱的第一首歌。我们有幸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茁壮成长,身上布满了红色基因,心中有理想,脑子里有方向,我们深深地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怀着从小就形成的这份忠诚,在高中学习期间,我就向学校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立志做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其实那个时候我只有17岁,还不满入党年龄,作为一名中学生,很难说能为党做点什么工作,但学校党支部的老师们仍然满腔热情地鼓励我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1974年1月,我从礼泉县赵镇中学高中毕业,由于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我们从此终结了学习生涯,今后将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离开学校前,学校团委书记张孝宗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宿舍,拿出了一份名单说:“这是写过入党申请书的所有同学名单,学校党支部重建不久,还没有来得及在学生中发展新党员,但我们一直关心着同学们的成长进步。党支部认为对申请入党的每一个同学的思想表现应该作出鉴定,推荐给各自的公社党委,以示对同学们政治上的负责,并委托我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你在班上担任团干部,参加学校团委的活动比较多,对这些同学的情况都很熟悉,所以让你和我一起来写。”
我上初中的时候,张孝宗老师给我们代语文课,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讲课不拘一格,生动风趣,善于和同学们沟通交流,因此大家都爱听他的课。而我的作文常常会受到老师的关注,他不仅会对所有同学的作文逐段逐句认真批改,而且经常单独对我提耳命面讲解文章结构及语法修辞知识,可以说,我的文字功底完全得益于老师的精心栽培,长此以往,师生之间感情也越来越深。上高中后,他虽然不再给我们代课,但却点名让我和他一起编辑《赵中生活》,这是当时唯一的校刊,从稿件收集、编审、刻腊版到印刷都是我和老师一起利用晚上时间加班完成,长期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使我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要比其他同学更多一些,从这个意义上讲,张孝宗老师是我今生永远不能忘怀的恩师!
学校党支部的这份鉴定对于我们在农村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回乡不久,我就担任了村团支部副书记、第三生产队副队长等职务。我知道这是党组织对我的考验,因而更加努力的工作,带领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三夏”大忙时节发挥突击队作用,这一批有志于家乡发展的年轻人后来成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1974年4月,我被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分子,先后受到共青团礼泉县委和咸阳地委的表彰。
有了在家乡经受锻炼的这一段经历,我加入党组织的愿望更加迫切,1974年6月,刚满18周岁的我再次向大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74年11月17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下午,新寨大队党支部在第一生产队的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利用施工间隙召开党员大会,讨论我的入党申请。在“农业学大寨”的年月里,人们为了发展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总在冬季农闲时节搞以平整土地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社员们起早贪黑奋战在工地上,很少有时间专门开会。
参加党员大会的有王玉田、李柏峰、陈养志、季振斌、季应举、季应选、季逢德、赵桂英、袁玉琴、陈昆玉、陈先敬、陈正芳、张晓兰等人,他们都是我的长辈。
在工地上开会十分简单,大家围成一圈席地而坐,首先由党支部书记王玉田说明会议主题,然后我向党员大会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我的两位入党介绍人,党支部委员李柏峰和陈养志分别对我的成长进步情况作了发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大家的讨论极其热烈,对我的工作表现既肯定成绩又指出缺点,农村人性格秉直,况且他们都是长辈,说话用不着拐弯抹脚,遮遮掩掩,对于成绩和优点的评价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他们指出的缺点和问题以及提出的希望或一针见血,或语重心长,因而至今言犹在耳,终生难忘。
先是党员赵桂英发言,她说从六零年起,为了解决社员劳动生产的后顾之忧,队上安排她负责照管学龄前
儿童,对这些孩子太熟悉了。“志林这娃聪明能干啥都好,就是个性太强,性子急脾气暴简直跟“火蝎子”一样,以后再不注意就容易和别人处不在一起,这个缺点需要努力克服,要学会团结人,一个人再有能耐,没有集体力量大。”
桂英姨话音刚落,三队队长季逢德接着她的话茬说道:“不光个性强,而且有些傲气,你还很年轻,虽然是副队长,但给社员们派活儿时说话要有分寸,不能口气太满,让年龄大点的人们感到你没有尊重他。毛主席都说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不改改这骄傲的毛病,今后怎样进步?”
大队长季应举说:“今年夏收时你领着一群年轻人晚上突击打麦表现很好,有一股龙口夺食的精神和干劲,但你随意作主给每人记了两天的工分,其他社员认为你搞工分放水,以后一定要注意。”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叮嘱了许多,最让我受感动的是党老员季振斌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你这个娃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心强着呢!依我看,咱们村不一定能留住你,今后不管你走到哪里,都要记住自己是从新寨村走出来的人,咱村的村风就是正直厚道,做人要本分,要实在,办事要踏实,要稳当,不要毛毛草草的。要当个忠臣,多为百姓办事。”按辈分我把季振斌叫三爷,季逢德,季应举他们也是爷爷辈的人,从他们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老一辈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作为在黄土地上挣扎了一辈子的农村党员,他们和我的老师张孝宗一样,多么期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能够为新寨这个九嵕山下的小村庄增光添彩!
最终大家一致同意接收我为新党员,我也成了我们这一代人中第一个加入党组织的年轻人。
这次党员大会对我的初心形成具有极大影响,在我之后成长的道路上,我始终记着家乡父老的谆谆教诲,不断地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努力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五十多年过去,我对于自己走过的路感到很欣慰很坦然也很庆幸,因为在我上学期间承蒙老师的厚爱,回乡后又被父老乡亲们全力提携,没有他们,我很难从思想上政治上不断进步。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们当年推心置腹的话语经常回响在我的耳边,那是老一辈共产党员的真诚嘱托,尽是关爱之情,尽是护才之心,尽是殷切期望!
这就是那个时期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国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不忘初心负重前行,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时至今日,我总感到,那面鲜红的党旗,依然飘扬在我的心中!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