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泌阳御香鸡 藏在深山人未识
王万江 王有震
一
伏牛大别交汇处,长江淮河两水系;
四季分明宜万物,雨量充沛光照足;
铜山泌水风光美,白云飘渺惹人醉;
壮丽景色难尽数,全国生态示范区;
二
牛驴花菇甲天下,更有盘古诞生此;
瓢梨白桃名久远,舜耕历山圣贤居;
羊册白菜春水葱,无神论者姓范的;
文明之县民风淳,遗憾名吃格低调;
——代题记
作为土生土长、年近七旬的泌阳人,几处知名景区都游赏过,夏南牛、泌阳驴肉吃过,著名的花菇就不用说了——因宜预防三高,相信药食同源之理,经常吃。也曾游历过一些地方,吃过沙河店烧鸡、上蔡塔桥猪蹄、滑县道口烧鸡、临沂大龙虾、北京烤鸭,可是,就在昨天,才知道泌阳竟有一种品质极佳美食“藏在深山人未识”!当得知有关情况后,恨不得今天就想享受一番其美味。但再仔细想想,那么多年都过去了,“好饭不怕晚”,还是等忙过了这几天再去品尝吧?!
真是应了一句古训:“酒香也怕巷子深”。泌阳县的“御香鸡”,出自当地知名厨师“花君一郎”之手。
说起“花君一郎”,正因为这个绰号和民族爱国情结,他把自己“隐藏很深”,日常生活特别低调,几乎不开口说话,更不愿把独自研制的“秘方”美食,随便被人分享。与我年纪相近的他,受不得知己好友软缠硬磨,终于勉强答应酌情透露一点有关讯息——他的真名叫王广军,以字辈,又名王万军,泌阳县花园乡冢子村委小杨庄人,汉族,高中文化。25岁起在县橡胶厂工作,偏爱美食的领导看他为人实诚、少言寡语、做事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就安排他跟着一位德高望重、厨艺精湛的老厨师当“帮手”,希望有一天能“独当一面”。就这样,这位身材矮小、长得敦实的小伙子就成了一名炊事员。由于勤学肯干爱琢磨,随着企业改制,正当他已经熟能生巧、做得一手美食、能够当“大厨”时,他被应聘到一家大酒店当厨师。
客人们喜欢他做的菜,一些回头客试着到后厨欣赏他的厨艺,偶尔也开一点玩笑。一来二去,他也时不时地说点荤笑话。美食吃多了,身体发福啦,人们根据他的身高体重和性格特点,加上他同辈中排行老大,有“好事者”就给他起了个绰号。时间久了,人们记得有个名厨师“花君一郎”,几乎记不得他的真名啦。
“干东行不说西行”。随着时间推移,王广军有了要创出自己“品牌”的想法,并立即付诸实施。经过长期摸索,不断改进,还真用自己的“秘方”做出了别具特色的美味佳肴“御香鸡”。这个名字还是被他的手艺迷倒的客人给起的:这么好吃的美味,天王老子吃了也会赞美不绝,若在古代,或只有皇帝才能吃到,于是,“御香鸡”就成了他的拿手菜,非重要客人,或自家过春节,大家团聚时,才肯“露一手”,因为取材苛刻,做工严格、繁复,非轻易所能为!拿手菜就得拿出真本事做!
由于是秘制,只能酌情“点到为止”:首先原材料必须是在青山碧水间散养2-3年土鸡中的上等母鸡,利用某种木柴采取地锅,按照一定比例、顺序添加配料。经过他多年无数次实践,才固定一套秘方。该“御香鸡”才有了与众不同地是“色泽金黄,美味筋道”型特色鸡。除了极少数“贵客”和家人在重要节日团聚时能够享用外,他根本不肯轻易“张扬”,既怕麻烦,更是怕供不应求而累到。
经思前想后,才决定把宝贵“手艺”奉献给社会,服务到更多人,权当是其在履行一项历史使命,给社会留下一份宝贵的美食文化财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更何况作者才疏学浅,加上是秘方,只能就此搁笔,只有亲自品尝,拥有第一手“证据”,才知其真假虚实。
百闻不如一见,见也不如体验。
希望和相信:泌阳自学成才之名厨王广军的“御香鸡”,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像夏南牛肉、泌阳驴汤、花菇酱或逍遥镇胡辣汤、道口烧鸡、北京烤鸭、东坡肉那样名扬天下,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