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易,全靠硬撑(钟健2025年6月末于南京)
人这一辈子,最难的,从来不是风雨,而是没伞的时候还得往前走。
很多人都说,“心太累了。”其实这“心累”,归根结底,90%来自于经济的压力。是啊,你说,一个人结了婚,有了孩子,上有老,下有小,房贷压着、车贷追着、工资涨不了、物价天天涨,哪有不累的?
两口子过日子,哪怕感情出了问题,一个出轨,一个家暴,很多人也咬牙坚持着,不敢离婚,不敢散伙,不敢轻言“重来”。为什么?因为穷。因为离婚不仅是情感上的撕裂,更是经济上的断裂。一个家庭破了,不止是夫妻散了,更是日子塌了。
你看看那些明星,动不动就离婚,结婚不到两年就“和平分手”,好聚好散。为什么人家可以?因为人家不差钱。婚姻对他们来说只是情感的选择,而对普通人来说,却是经济的拐杖,是生活的靠山,是不得不维持的“合伙企业”。
真正的自由,从来都建立在财务自由的基础上。
我年轻那会儿,上的是军校,从浙江海宁出发去西安,每次坐火车要三天三夜。你以为那是旅行?那是苦行僧的苦修。一张硬座票都舍不得买,只买站票。火车上人满为患,厕所里都塞满了人,味道刺鼻,走道上、座位底下、行李架上全是人。人挤人,汗臭、泔水、槟榔、泡面味混杂成一种说不出口的“车厢味”。
如果我有钱,我可以买卧铺票,可以安安稳稳躺下来睡觉,可以不用踮着脚站几个通宵。但我没钱,囊中羞涩,只能站。腿站肿了,背酸了,人还得笑着,因为你知道,这不是苦,这是命。
还有一次,寒假回家,从西安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到了杭州,已是深夜,外头下着雨,我背着大包小包,浑身湿透,疲惫至极。去问了附近的招待所,一晚要50块钱。我一听,心咯噔一下,那50块钱,是我一个月的津贴。我舍不得。于是就在旅馆门口的廊下站了一夜,风吹着,雨飘着,我站着,背靠墙,大包压在脚边,冷得打哆嗦,困得不行却睡不着。
有时候你会问:“我为什么这么苦?”但你又必须告诉自己:“苦,是因为你还没能力选择不苦。”
生活的每一步都需要钱。你要结婚,需要房;你要孩子,要奶粉钱、学区房、兴趣班;父母老了,需要人照顾、钱养老;你自己病了,连住个病房都得掏个万儿八千的。你想逃?你能逃到哪儿?
很多家庭的争吵,看起来是性格不合,是沟通障碍,其实都是钱闹的。你嫌她不会过日子,她嫌你赚得太少;你抱怨他不体贴,她抱怨你不上进。到最后,不是感情变了,是兜里空了,是现实太冷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不只是讲政治,也讲人生。你看,那些家庭看起来和和美美,不是他们没有矛盾,而是他们能用金钱消解冲突。有钱的人,孩子生病了,马上送大医院;父母老了,请护工请保姆;夫妻吵架了,各自出去旅游散心;日子拧巴不了,就换个方式过。而我们呢?吵完架还得一起上班,哭完了还得做饭接娃。生活不允许你矫情,你累也得干。
现实从不温柔,它只会告诉你:不挣钱,你连崩溃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说啊,别再羡慕别人的轻松自由,那是建立在他们背后看不见的资源和金钱之上。而我们普通人,活着本就是负重前行,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你必须赚钱,因为只有当你钱包鼓起来,世界才会对你和气一点。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人年纪越大,越不爱笑?因为活得太难,笑容藏在了账单里,藏在了孩子的学费单上,藏在了父母的病历中。我们这一代人,注定要啃下生活的硬骨头,为了父母不拖累,为了孩子能向上,为了自己哪怕有口热饭吃、有张床睡。
别人的诗和远方,是有人替他扛下了柴米油盐。而我们自己的远方,是一条长长的账单,是一副沉重的担子。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得走,得扛。因为没人替你活,没人替你撑。
你问我活着图什么?我也不知道,也许就是等有一天,能有钱买卧铺票,不用再站三天三夜的火车;能在雨夜里安心睡一晚,不用瑟瑟发抖站在廊下;能在婚姻里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在穷困中死守烂摊子。
所以啊,努力挣钱吧,不为名利,只为生活少一点苦涩,多一点体面。别说钱不是万能的,至少在这个世界上,它能解决你90%的难题。
生活不易,全靠硬撑。但撑着撑着,撑过了,也就熬出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