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
强/我/国/家
1921年-2025年
七一建党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西部作家村》七一专刊
党的光辉照我心
文/阳春白雪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党的光辉照我心……
1973年我参军走进了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原,来到堆龙德庆县羊达乡不知名的山沟中,参与周总理1972年5月30日签署的格尔木至拉萨的输油管线油库工程,简称“530”工程。是西藏历史上继青藏、川藏公路之后,在号称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建设的第三大工程。为新西藏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为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530工程之主体工程980军用油库工程的任务,(那时属于保密工程)。西藏军区专门成立工程团(623部队)来完成这项宏大的军事工程。
部队以十八军进藏的人力团(军区营建大队)为主、团营连排及机关干部主要来自军区各个主力部队,其中团长崔光裕1938年入伍,来自136团,政委王青山来自汽车第16团。有的经历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有的经历过解放西藏、西藏平叛剿匪、1962年中印反击战。特别是人力团是一边打仗一边筑路,走进西藏的部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队伍。
980工程在西藏历史上是工程兵官兵用双手、人背、肩扛垒起来的著名工程。那个年代没有机械,全靠人背肩扛、挑和抬石头、灰浆。几十米上百米的木质脚手架,没有安全防护网,大家日夜奋战在油库工地上。开山炸石、加工石条、挖泥沙、平地基、砍树伐木和加工木材,扎钢筋、浇混凝土、焊接钢板。解决部队燃料在西藏林周县采用最原始的方式(狗爬子洞)挖煤、土方法砌石灰窑烧石灰。部队有自己加工零配件的机械加工连队,汽车修配厂,指战员们是铆焊锻矬车工,什么都学什么都会干敢干。国防工程、工事、楼房、仓库、冻库、图库、兵站、机械修理所、山洞防空施工、边防设施建设等,都有工程兵的身影。
施工过程中,战友顶风沙、抗冰雪,零下十多度冻得持钢钎的手颤抖,恶劣的自然环境、强烈的紫外线留给黑红的面颊。稀薄的氧气,胸闷气喘,长期吃脱水菜,缺营养,高原疾病时刻都在考验战友们。抬石头、背石头、与泥沙、钢筋、水泥打交道,一步一喘,施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战友们手掌豁裂出血,指甲变形,仍然坚持在施工工地上。
好些战友永远留在了高原的土地上;有的倒在了开山炸石的硝烟里;有的栽倒在伐木的雪地上;有的永远留在980油库工地的脚手架下;有的长眠于运输途中的悬崖和冰雪高山峡谷中。特别是被总政治部授予“爱民模范”的五连副连长洛桑丹增,为勇救落水的少年,把假期永远定格在28岁的冰窟中。他们多是优秀的党团员,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忠诚”。激励着我们,让我懂得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担当,什么是军人的使命。
三年来,我对党的认识不断深化。知道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看到身边的战友牺牲在不同的岗位上,无数优秀的党员同志为了西藏的边防建设无私奉献、英勇奋斗的身影——他们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深深激励着我。我也渴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能够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5年4月5日,党组织批准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侯金先支书说,你有什么话需要给党组织讲。我激动地说:感谢党组织对我的考验和信任,我决心向“爱民模范”洛桑丹增等优秀党员学习,争取做一名优秀党员。
党的生日“七一”是庄严而激动人心的时刻。团党委组织全团新党员向党旗宣誓。
“七一”前夕,团党委在团俱乐部召开全团新老党员大会,举行庆祝党的生日主题宣讲学习。政委王青山同志作党史宣讲。
王青山以“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心为党和人民工作的优秀党员”为题展开宣讲:
一、回顾光辉历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嘉兴南湖的红船,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从南昌起义的枪声到秋收起义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三湾改编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到古田会议决议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历史雄辩地证明: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和人民忠诚,是我们党和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根本法宝,也是每个党员必须恪守的组织原则。
二、彰显模范力量: 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先锋的战斗队伍,发挥了敢打敢拼的模范带头作用。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筑起了保卫党、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
三、寄语新党员: 王政委强调,人民军队忠于党。党员要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养。要不断增强党性原则,坚决服从党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工作中要勇当先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面对西藏的艰苦环境,要勇于直面困难,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四、肩负部队使命: 王政委指出,驻西藏部队肩负着对内反分裂、对外反侵略的双重使命。西藏部队的党员同志要把西藏视为第二故乡,在保卫和建设新西藏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力量。保质保量地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部队的530工程之980油库建设任务。大力弘扬十八军老前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老西藏精神”。
王政委最后提出,七一前夕各支部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党日活动。全体党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到拥政爱民活动中去,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
七一前,在党支部书记侯金先的组织带领下,二营党支部的新老党员和共青团员们,带上扫帚、铁锹、挑水铁桶等工具,前往数公里外的羊达乡周边村庄,为藏族乡亲们打扫环境卫生,看病送医送药。
老党员、副教导员刘荣国率先行动,与支书侯金先、助理员李明富、会计肖中兴、技术员孙先全等人,将大家分成若干小组,深入到各家各户的院子里劳动。大家挥动扫帚打扫院落,到河边担水,挥动铁锹清理房前屋后的杂草污物,疏通排水沟,帮忙垒砌牛粪堆,整理杂物……用最实在的家常劳动,践行着军民鱼水情。
夏日的西藏高原,碧空如洗,白云舒卷。和煦的阳光下,田野里青稞葱绿,小麦、豌豆和胡豆花儿姹紫嫣红;金色的油菜花吸引着蜜蜂彩蝶穿梭飞舞。
卫生所人员在藏族医助贡觉加措的带领下,背着红十字包,带着治胃病关节炎风湿等药物,踏进羊达乡德理堂村。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村里的阿妈、阿爸兴高采烈地把我们迎进院子,搬凳倒茶,急切地拉着我们进行检查。老党员张福美一边听诊一边用藏语询问阿妈病情;付继文则熟练地用血压计为老阿爸测量血压。
贡觉加措穿梭在人群中,一手托着病历夹,一手握着钢笔,将村民的病情转述给我们,又用藏语耐心叮嘱阿爸阿妈吃药的注意事项。我则在药箱前按处方递出药片,帮着给玩耍擦伤的孩童涂紫药水,给割破手的大叔包扎纱布。
这时,卓玛阿佳挤到跟前,皱着眉头比划:“村东头的次仁老阿爸,膝盖疼了十几年,现在下床都费劲。”领着我们穿过青稞地来到土坯房前。进屋,只见老人蜷卧炕头,腿上裹着破布。贡觉加措蹲在炕边,轻轻按压老人膝盖询问痛感,取出银针在“膝眼”“阳陵泉”等穴位扎针。起针后,从药箱里取出消炎药和止痛膏,仔细帮老人敷上,叮嘱老阿爸按时吃药。接着带领我们打扫房间、收拾杂物,还去村头担井水倒满水缸。
暮色渐沉时,我们将返回驻地。此时村庄飘来深情的歌声:毛主席派人来,雪山点头笑罗彩云把路开……毛主席呀派人来,感谢他给我们带了幸福来……
夕阳染红雪山,部队同志即将离开村庄,乡亲们恋恋不舍,递上酥油茶和鸡蛋。我们已走出好远,他们还向我们挥手。接着传来毛主席派人来,金珠玛米亚古都的歌声……回程的路上,我们眼含热泪,被乡亲们的情谊感动着。
阳春白雪,原名,李义忠,一位爱好文学的新兵。曾经的雪域军医、喜欢读书、写一些军旅方面的文章,呈现给喜爱的读者!作品在《雪域老兵吧》《西部作家村》,《西部散文诗人》和其他网络发表文章,有作品获奖。平淡的文字也有生命,希望大家喜欢!
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 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鲁小月
本期执编:欣文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孔令华,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万刚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