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的老年生活
王慧仙(上海)
幸福的定义有多种多样,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有些上了年纪的人觉得,年纪大了,有儿女在身边陪着,关心她们的生活起居,这就是幸福;有的老人家呢,就希望儿女支持他们到处去玩,跟老朋友们经常聚聚、吃吃喝喝,这样就很幸福;也有些老人,想追求年轻时候没实现的梦想,整天搞搞文艺、弄弄诗画,就觉得挺幸福。我心目中的幸福呢,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心理幸福。老话说得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总得比比才知道满足,知足才能常乐嘛,乐呵乐呵的,幸福就来了。第二是身体健康,腿脚灵便、手脚麻利,能帮帮别人、照顾家人、给儿女搭把手,还能发挥点余热,这就是我的幸福。
一、心理的幸福,有个医学资料上说:“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心理不好,病治不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不生百病,不用药方。”我和我儿童时的同伴,少年时的同学,青年时的同事相比,他们中有好几个已故,我还活着。在这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与成都、甘肃、新疆、内蒙古、上海、北京、天津,还有国外等天南海北的同学、同事每天互发微信,优美动听的音乐相册,四季如画的各地风景与江河湖泊,形状各异千变万化的精致雄伟的高楼大厦建筑等,还有丰富多彩的文章,古今中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千奇百怪的事件,真是“秀才不出门、知道天下事”,每天的老年生活充实得不得了,这样的幸福生活去哪里找!
我本来是甘肃省山大沟深的小村子的一个黄毛丫头,由于母亲为了完成我父亲说的:“社会在发展,以后农村也要识字人,如果我不在世了,你一定要供孩子们上学”的遗嘱,付出一生的辛苦供济子女读书,再加上国家助学金的补助供我上学,才有如今走出大山沟来到天津大港油田有了幸福的家,儿子、女儿分别在上海,北京安家,由于照顾孙子、外孙的原因,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帮忙,也算是退休后有了用武之地,自觉很幸福。
儿子,儿媳妇,女婿,女儿嘘寒问暖,节假日带上孙子,孙女,外孙出外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山河,感受现代化的建设,品味农家乐的美食……,这也是我心里生活幸福的一分子。十有八九的老年人说:盼到“享受天伦之乐”就是幸福,我也如此。如今儿子的家里有儿、有女,我和老伴陪伴可爱的孙儿,懂事的孙女,玩现代化的电子玩具,各种毛茸茸的小动物,栩栩如生,会跳、会唱,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惹得我们二老也哈哈大笑。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接触外界,每天带着孙儿、孙女去户外活动,小区的游乐场各种器械也是颜色绚丽:多功能滑梯、各种动物的摇摇车、适合儿童的秋千……,孩子们这边上那边下,上蹿下跳的滑滑梯,荡秋千,做游戏,你追我赶玩的欢乐声震耳欲聋。
我们天南海北的大人们边看孩子,边聊天,交流照顾、教育孩子的经验,也说说孩子的趣事,笑得我们前俯后仰,比如:我家的孙女刚会说话时把大公鸡叫“爸爸”;孙子把老鼠叫“嗷嗷”;把妈妈叫“哇哇……。”
好的,这是润色后的版本,保持了原意和口语化风格:
去年十一月,我来到北京女儿家,照顾怀孕的她。从热热闹闹的六口之家,变成现在只有女婿、女儿和我的三口之家。白天他们都上班去了,家里就剩我一个人。家务活不算多,手机、电视也不能老盯着看,得保护眼睛啊。下楼在小区里转转吧,人生地不熟的,连个聊天的人都没有,真觉得挺孤单的。我那帮老同学在微信聊天里发现了,觉得我整天没事干有点闷得慌,就有意让我给她们画点画。嘿,这一下提醒我了!这不正是练字、画画的好机会嘛!这些年忙着带孙子孙女、操持家务,笔都好久没动了。于是我就拿起笔开始练字画画,挑了几幅不错的,送给同学和亲戚朋友,嘿,还真有点“老有所为”的小幸福呢!现在住的这个社区居委会,对我们这些外地来探亲的居民,也是不闻不问。要是在天津油田那边就好了,退休办会组织活动,剪剪纸、画个画,发挥点余热,那我的老年生活肯定更充实、更幸福。
就这样清闲生活了几个月后,小外孙出生了,看着小家伙一天天长大,到三四个月会认识人时,见我就嘎嘎乐,小脚、小手啪啪打打地要我抱抱,连他爸爸,妈妈都不要,惹得大人哈哈大笑,我看着孩子憨憨的小脸,不抱不由人,这种祖孙之乐是我们老年人无法抗拒的幸福感。
女婿女儿天天“妈”长“妈”短地问寒问暖,买了贵的水果、糕点都先让我吃。儿女这么关心,一家人开开心心过日子,我这心里啊,是真觉得享福了。不过呢,两代人带孩子想法不太一样,我们这辈老人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也有差距,有时候会有点小矛盾。老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也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每回遇到这样的事,我就想“家和万事兴”,自己尽量改改老观念,学着接受年轻人的做法。“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么一想,心情就顺多了。这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二、身体健康的幸福:有句名言说“有规律的生活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我为了身体好,不生病,制定了一天的活动安排,每天5点半左右起床,洗漱完,喝一杯清肠水(温开水),就悄悄地开门下楼,边走边按摩穴位;做功;跟打太极拳的师傅练太极拳。活动到7点左右,回家做早餐,女婿,女儿吃完上班去了,8点至10点、带孩子户外活动,买菜。10点左右回家做饭吃饭,12点之后哄孩子午睡,3点至5点带孩子户外活动,5点至7点做晚饭吃;8点至10点自甶活动,而后洗漱休息。持之以恒地坚持,周而复始,如此作息已然成为生活习惯,全家人也因此能够按时吃饭,按时休息。
若要身体好,健康饮食最重要。我做饭比较注重研究各类食谱、微信饮食提示及其他养生资料,做饭时荤素搭配,尽量做到少盐、少糖、少油脂、少辛辣。买菜时不怕多走路、不怕麻烦,每次只买一至两天吃的菜,俗话说;“病从口入”。让全家人吃新鲜饭菜,以防上火,少生病,不吃药。我这样日复一日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就是,每年到寒冬腊月,天干地裂流行性感冒病泛滥时,好多人跑医院看病,但我家人很少生病,我除吃高血压药外,几年没吃过感冒之类的药品。我已经70多岁的人了,抱孩子在小区散步时,有人问我:“多少岁”?我说:“七十多岁了。”大家都说:“看你精力充沛的样子像个六十岁的人……。”
在家女婿、女儿让我多休息,少做家务,我说:“我脚勤手快的,能做饭、做家务,能带孩子,是幸福;可以让你们安心工作,也是我为家庭,为社会发挥余热。”听老朋友说:“她的邻居家,婆媳为洗锅抹灶打架。”俗话说:“老的有疼心,小的有孝心。”作为老人,应该谅解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我们退休在家的老年人,能够自己在身体力行时,多做点家务,多活动,身体好,说好听一点是贡献余热。说难听一点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我每天见空不留地积极学习,看书并浏览各种电子信息(通过微信),从而扩大视野,紧跟时代前进的形势,享受儿女孝顺家庭和睦的幸福,享受亲朋好友邻里友好的幸福,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这就是我的舒适惬意,平平淡淡的幸福的老年生活。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早年创作,发表过几篇作品,上海“母亲陵”曾获奖。近年,相继在《茌平文苑》发表散文若干。

投稿须知
1、本平台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拒绝AI生成作品。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6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赞赏功能属读者自愿行为,包含点击率、转发率等与刊发作品无任何关联。质量第一为首选条件。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11、都市头条(ID:10950627)茌平文苑与茌平作协旗下公众号茌平文苑,系同一编辑部,作者向茌平文苑投稿,即被视为将其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授予茌平文苑的两个平台。如不同意,敬请在投稿时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