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孔祥华
适逢七一,我们一行人坐车去古浪战役纪念馆缅怀英烈。车从金昌出发,一出市区看到茫茫戈壁,苍凉之感顿生,低垂的乌云密布心间,泛起阵阵寒意。车在河西走廊上快速掠过白杨林,树影婆娑中隐约有当年红军西路军急行军的坚定步伐。
车过武威,满眼郁郁葱葱的庄稼,一望无边无际的勃勃生机,感华夏之复兴,山河之繁荣。低沉的心情慢慢开始复苏,西征的悲壮开始在脑海浮想,红军西路军当年十一月从兰州出发,千里跃进祁连山,打通进疆国际生命线,面对当时群众基础薄弱的河西走廊,高寒贫困山区,衣衫单薄,食不果腹,后勤供应极度困难,物资募集难到无法想象,武器装备差,肩扛大刀长矛,徒步而行且地形不熟的西征将士面对的是武器装备精良,骑马作战横行西北的马家军,力量悬殊无可比拟,西路军将士凭着顽强意志浴血千里换来了今世繁华。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奔波,车到古浪战役纪念馆,站在无名英烈墓前,鞠躬致敬,献上鲜花束帛,愿英豪有灵,能够感知为之浴血的山河变得如此多娇,初心使命在继往开来中不断变为百姓之安康。西征将士大多来自南方,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河西走廊,不要说他们和穷凶极恶的马家军边走边打,就是在高海拔极寒天气下的野外生存都极度困难,我在想,如果换作我们,在夏天徒步复走当年西征路线,又有多少人会坚持下来,如果有人敢于尝试的话,换作当年西征的冬季,恐怕没有人敢于挑战,只有身处祁连腹地才能感受到西征之难之苦。听着讲解员讲解着一个个西征将士悲壮事迹,大大小小战役中英勇无畏的革命军人,我潸然泪下,为了虚以掩饰,我退在了最后,幻想能够心通电感,与西征将士时空对话,是什么让你们无悔背井离乡,踏上舍生忘死的莽莽征途,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你们孤勇前行,是你们用带血的刺刀划破千里祁连密布的乌云,带来黎明前的一丝曙光。时至今日,我才明白了什么叫虽败犹荣的真正含义。虽败犹荣。
惜秦皇汉武,开疆拓土,汉威震河西,青史留名,红军西路军将士是你们共同的英名,同样魂镇万里国疆。左公种下的白杨伴随英烈长眠,国土之内皆故土。英灵俯瞰祁连山,看酒泉基地剑直长空,可慰初心。巍巍昆仑记丰碑,愿红军西路军将士魂安河西。
古浪战役纪念馆是一座铭刻历史的丰碑,是警醒后人的航灯,让我们铭记红军西路军,让我们永祭红军西路军。长祭,祭如在。
作者简介:
孔祥华,山东济宁人。孔子75代孙,兰苑签约作家,诗人,高级经济师,普通会计师,二级建造师,爱好武术、诗歌、文学与文化评论。在国家和省部级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曾获全国有色企业优秀管理论文一等奖。在《兰苑文学》《西风》《文学百花苑》《九州诗社》《诗韵中华》《诗博刊》《文学讲堂》《齐鲁文苑》《中国经典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及诗词近300多篇。共同持有7项专利、2项省部级工法,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近年热心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