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自选当代汉诗(第二十四卷)-完整版(共12首)
01 ✦ 天 路
表姐两口子自驾游去新疆
临行前,她告诉我
要去寻找天路
记得二十多年前
在天山山脉被誉为圣山的
博格达峰附近一处堰塞湖上
我亲眼看见
一只体形壮硕的黑耳鸢
从我头顶疾掠而过
叼走了我最后一根头发
恍惚间,我好像又听见
冰川积雪深处传来
婴儿的啼哭
和老人的咳嗽声
原来天路
是个巨大的
永不停歇的
子宫
02 ✦ 风 中
一只山雀啄开层云的伤口
落下的雨滴
在山路上砸出
古文的象形
当野草吞没进山的小路时
石缝里钻出的
不是羊齿植物,而是
生锈的箭头、碎骨与铜钱
风啃食着崖壁上的苔藓
那位黑脸老山民
蹲在古溪边
用旱烟袋搅动水面
捞出自己年轻时的倒影
天际一隅
尚未燃尽的晚霞
刹那间长出带刺的藤蔓
缠住欲言又止的
月光
03 ✦ 在海边
每道浪涌都是未干的墨痕
贝壳在沙滩
吐露不可言说的心绪
涨潮时
所有故事都被揉碎成
咸涩的浪
月亮蘸着深蓝
在沙滩上书写古老的经文
咸涩的呼吸漫过礁石
苔藓在阴影里诵读
潮湿的音节坠入贝壳
被打磨成发光的
谜语。脚印凹陷处
星辰的碎屑正在结晶
我们俯身辨认时
海风忽然卷起沙粒
将某些久违了的些许启示
吹向永恒的中途
潮汐是神留给人间的脚印
每道褶皱都藏着
贝壳未说完的咒语
当海风再次用羽毛书写情诗
有人正将往事揉成泡沫
当潮水漫过脚踝
恍惚听见
整个宇宙在呼吸
咸涩的低语
在灵魂深处
掀起永恒的潮汐
当鸥鸟衔走最后一片暮色
礁石在浪涛中悬浮
化作远古的图腾
而我们的影子
早已融化在
声与情、光与影的交界
成为海雾中
若隐若现的传说……
04 ✦ 溪水边
记不清肉身是第几次长跪在这儿了
而灵魂如飞鸟摸黑打探栖息地
野旷无人。那个饥渴难耐的徒步者
在溪水边,只为掬一捧带根的灵光
05 ✦ 奇 迹
2025年7月6号(星期天)早上七时许
我买了四个包子,两个豆沙馅,两个荠菜馅
当我吃完第一个豆沙馅包子
刚想拿第二个豆沙馅包子的时候
忽然发觉
原本盛装四个包子的盘子里
此刻,只剩下两个荠菜馅包子了
我很惊诧,更兴奋不已
要知道
我是刚刚写完一首短诗
——《溪水边》
奇迹就出现了
哈里路亚
哈里路亚
哈里路亚
2025年7月6号 早晨7点49分 珠城闲云斋
06 ✦ 忏悔录
谁,在午夜独行
影子被欲望的缰绳拉长
磨穿的鞋底藏着太多歧路
走过的弯道
比直线长出七十七倍
总感觉,每一步
都踏碎过无数梦呓
路灯突然亮起
像神深潭般的目光
我窥见自私的种子
在心田长成荆棘的围城
主啊,我跪在罪的尘埃里
求您的恩典,洗濯我
灵魂内壁的污垢
07 ✦ 诱 惑
那年我刚满16岁
阴茎头还没有完全露出
可我总喜欢看一个单身女人
她是幼师,也是我的邻居
她约30岁左右,柳眉杏眼
长发飘逸
发梢间总带着
若有若无的栀子香
感觉每一根发丝
都系着女人些许的心事
在一个夏日的傍晚
她身穿一件吊带粉紫连衣裙
手持一本米白色诗集
步履优雅地穿过古镇巷口
她好像早就知道
我一直跟在她身后
就这么
我痴痴地看着她
在街角上了一辆红色奔驰
08 ✦ 石
许多时候,我的性情
是小草
替我支撑和表达
诗人说
我安静得像一团火
其实,人们看见的江河湖海
都是我浸血的泪
09 ✦ 空灵洞天见仙骨
——读马科山水画《揽破白云赏洞天》
云絮在洞口结网
兜住半缕天光
山风挣断线时
洞天漏出的钟磬声
淋湿了
树影的袈裟
流泉绕石转了千回
把执着磨成光滑的禅
山把雾攥成佛珠
每颗都镂刻着隐语
钟乳垂落的速度
刚好让一粒微尘参透空相
当流泉撞碎这顿悟时
洞天眨了眨眼
把碎光
缝进对岸丛林
白云斜插向虚空
洞天接住它的倩影
钟乳轻轻叩
那声回响里呵
藏着山的前世与今生
10 ✦ 导 演
多年以前
一位灵魂极度洁癖的美女
与一位特变态的官二代帅哥
在情人节相亲party
速配式一对一互动
两人一拍即合
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当晚便在酒店把酒言欢
乐不思蜀
后来,听说两人同居了
再后来,美女多次堕胎
再后来这两人的任何讯息
我实在
懒得去想
11 ✦ 取 舍
在我家的阳台
可以观赏三种盆栽花卉
一种是茉莉花
一种是三角梅
还有一种,我最喜欢
名叫蓝雪花
本想在阳台上盆栽两棵枣树
总是感觉
和鲁迅先生太像
就只好
忍痛放弃了
12 ✦ 虚与实的交通
写实是摊开的尘世地图
写意是折痕里的山河
展开时见坐标
合上时听松涛
写实立起神圣的界碑
写意让碑石长出青苔
路从碑的两侧涌来
最终踩出同一片泥泞
写实是镜中清晰的指纹
写意是指缝漏出的烟
镜子接住烟的形状时
两者都成了新的脸
写实的尺度量着叶脉
写意的风
吹乱了绝美的风景
却让纹路有了别样的呼吸
写实数着睫毛的颤动
写意深吸了口气
在瞳孔里
种出无以言状的星辰
你勾勒花瓣的弧度
我点染花蕊的叹息
调色盘上
两种沉默在渗合
当铅笔丈量骨骼时
墨渍业已漫过边界
影子在画布上
悄然长出写意的根……
(未完待续)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