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素娥
国色天香,富贵端庄。压群芳、百卉之王。姚黄魏紫,占尽春光。正花儿艳,叶儿翠,蕊儿黄。
命途多舛,时机不济,贬神都、地处荒凉。烧焦枝干,重换新妆。任风儿吹,雨儿打,蝶儿狂。
注:"神都"是洛阳的别称。
曲老师这首词堪称佳作。围绕“国色天香,富贵端庄”这一起句,用独到的眼光,把牡丹的内在美和外在美都呈现出来。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和敬仰之情。作品中体现出四大亮点:
第一,主题突出,中心明确,意像感很强。用“花儿艳,叶儿翠,蕊儿黄。”回应上句“姚黄魏紫,占尽春光。”使诗句衔接紧密,并无形地衬托出牡丹花的美。不仅为春光增添靓丽的色彩,更与首句的“国色天香”相呼应。
第二,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彰显牡丹独特之美。如“压群芳”,其动态之美,在竞争中胜出;而“百卉之王”,则为静态之美,此乃牡丹固有的尊称。
第三,曲老师用典恰到好处,不仅为词作增加亮色,也显示出作者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词的下半阕,点明牡丹“命运多舛”,但诗人没有直接说武后下令烧焦了所有的牡丹,将其逐出京城,贬至洛阳,却用“烧焦枝干,重换新妆”来衬托牡丹的顽强不屈。“任风儿吹,雨儿打,蝶儿狂”的细腻情调,进一步描写牡丹的顽强精神。从而显示了武则天强势的性格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挑战,反映出牡丹不畏强权的抗争精神。
武则天在寒冬时节,命百花齐放,唯独牡丹坚守自然规律抗旨不开,被焚烧后反而绽放得更加艳丽!其“烧焦枝干,重换新妆”的形态,表达出牡丹生命的韧性和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的特性,形成"浴火重生"的哲学意象。
第四,遣词造句精炼,意像突出。上下阕的合句引人入胜,展开遐想。在欣赏牡丹之美的同时,不禁被其内在的品格和精神所打动。
有一点商榷:个别诗句用词有些直白。如“烧焦枝干”。
以上赏析,个见。如有不当,望老师见谅。我是学前水平,斗胆赏析曲老师佳作。赏学不到位,还请老师多加指导!
谢谢崔老师的高评!虚心接受老师的建议。把"烧焦枝干"改成"被焚焦化"可好?请崔老师再评。
作者/张瑞霞
国色天香,魏紫姚黄。占韶光、独冠群芳。更春深矣,露重何妨。引蝶儿痴,蜂儿醉,客儿狂。
沉香亭北,霓裳舞罢,纵东君、逝水汤汤。雍容未改,傲骨深藏。看姚云卷,魏霞涌,洛魂扬。
张瑞霞社长的这首词是成功之作,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和特色。
优点:
一、合律合韵,主题明确,意象鲜明。整首词紧紧围绕牡丹展开,通过"国色天香,魏紫姚黄"直接点明牡丹的身份,以"蝶儿痴,蜂儿醉,客儿狂"生动描绘出牡丹的魅力,让人对牡丹的艳丽与吸引力有深刻感受。
二、用典增色。"沉香亭北,霓裳舞罢"用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命李白作巜清平调》贵妃舞巜霓裳羽衣曲》的典故,为词作增添了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丰富了牡丹的文化内涵。
三、语言优美。如"雍容未改,傲骨深藏",用词精准,即写出了牡丹的外在雍容华贵,又赋予其内在的傲骨风格,使牡丹形象更具有立体感。"看姚云卷,魏霞涌,洛魂扬"语言富有画面感,营造出一种优美而宏大的意境。
美中不足之处:作者对于自身情感的融入和挖掘不够深入。
以上点评只是我个人的拙见,如有不当之处,还望社长海涵!
修改后
国色天香,魏紫姚黄。占韶光、独冠群芳。更春深矣,露重何妨?引蝶儿痴,蜂儿醉,客儿狂。
沉香亭北,霓裳舞罢,叹东君、逝水汤汤。雍容未改,傲骨深藏。
望 繁华杳,风流散,暮色苍。
或
看 姚云卷,瑞霞涌,洛魂扬。
张瑞霞社长的这首词修改后更是锦上添花!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我非常敬佩社长的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向您学习!
作者/王树生
碧叶擎妆,丹蕊舒芳。向晴空、独领韶光。霞蒸锦幄,露浥银塘。正栏中艳,阶中媚,韵中香。
蝶萦幽径,人欣览秀。惹诗怀、笔底琳琅。杯邀远岫,琴和斜阳。共风前舞,云前笑,月前狂。
a,句式:完全符合晁体446-344(上篇),446-344(下篇)结构。
b,平仄: 完全符合平仄要求。
c, 押韵: 全词押同一韵部(平声阳韵),一韵到底,符合词林正韵要求。
2,对仗工整,出彩。
a,上篇首二句:
碧叶擎妆,丹蕊舒芳。
碧叶对丹蕊(颜色+植物部位),擎妆对舒芳(动词+名词),结构工整,色彩对比鲜明,生动描绘牡丹叶与花的状态。
b,上篇第四、五句:
霞蒸锦幄,露浥银塘。
霞蒸对露浥(自然现象+动词),锦幄对银塘(精美织物+水泽),意象华美,比喻贴切,画面感强。
c,下篇首二句:
蝶萦幽径,人欣览秀。
蝶萦对人欣(主谓结构),幽径对览秀(偏正名词 )。整体描绘了蝶恋花、人赏花的场景,意境和谐。
d,三字领
上篇:正栏中艳,阶中媚,韵中香。
结构完全相同(方位词中+形容词)。从栏(近观)到阶(移步)再到韵(抽象感受),空间与感官递进,层次清晰。
领字正,精准地领起三个场景,牡丹呈现出的不同角度的美。
下篇:共风前舞,云前笑,月前狂。共字,将舞、笑、狂融为一体,层层递进,将牡丹在自然元素中的姿态拟人化,由优雅到奔放,极具感染力。
3,联意与整体意境
a,上篇从枝叶到花朵,点明其独领韶光。又工笔重彩描绘其如锦似霞、带露含烟的华美姿态,最后三字领多角度呈现其艳丽、妩媚与芬芳。
b,下篇 转入人赏牡丹及互动。蝶恋花径,人赏其秀,人花共鸣。意境从观赏,升华到物我两忘、共醉天地的精神境界。
4,用典
本词无引用或化用历史典故。
以白描和意象组合见长。
5,小结
a,格律严谨:完全符合晁补之体《行香子》的句式、平仄、用韵要求。
b,对仗工巧:上片两组四言对仗,工整华美。
上下篇两组鼎足对结构精巧,递进有力。
c,三字领精准:正、共二字选用恰当,有效统领鼎足对,并融入意境。
d,全词紧扣牡丹主题,意象生动,画面感强, 选词精准,色彩明丽,动静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牡丹的国色天香与其引发的超逸豪情。立意积极向上,格调较高。
e,意境开阔,情感升华:由实入虚,感情升华。从观赏到共舞、共笑、共狂,物我交融、豪放不羁。结尾三句是全词高潮和亮点。
f,语言典雅流畅,不晦涩。
6,可商榷之处
a, 幽径与览秀在词性结构上对仗不够严格。
建议,览秀可否改为雅韵或秀色?
b,杯邀远岫,琴和斜阳,意境优美。但与前文“蝶萦”、“人欣览秀”、“惹诗怀”的衔接稍显跳跃,逻辑稍欠紧密铺垫。
建议,若在“惹诗怀”后稍作情绪延伸的铺垫如“兴难收”、“意飞扬”之类,再自然引出“杯邀”、“琴和”是否好些?
7,总体评价
王树生师兄这首《行香子·咏牡丹》是一首非常成功的咏物词。是一首值得欣赏的优秀之作。
有不当之处,师兄见谅。
感谢张社长对我的作业一一行香子咏牡丹的点评。指出的问题是正确的。现予修改,请再指导。
原词
碧叶擎妆,丹蕊舒芳。向晴空、独领韶光。霞蒸锦幄,露浥银塘。正栏中艳,阶中媚,韵中香。
蝶萦幽径,人欣览秀。惹诗怀、笔底琳琅。杯邀远岫,琴和斜阳。共风前舞,云前笑,月前狂。
修改词
碧叶擎妆,丹蕊舒芳。向晴空、独领韶光。霞蒸锦幄,露浥银塘。正栏中艳,阶中媚,韵中香。
蝶萦幽径,人欣秀色。兴难收、意奋神扬。杯邀远岫,琴和斜阳。共风前舞,云前笑,月前狂。
改后作品情感进一步增强,境界宽矣。
作者/姜树立
瑶质沦凡,尘世和雍。占韶光夺紫争红。仙姿非饰,国色天成。趁芳华妙,光华顾,露华浓。
羞而绽艳,娇之无语。赏花容香片重重。名传天下,美动京城。更倚春晖,顺春意,醉春风。
一,格律正确,韵律和谐。采用中华新韵十一庚韵,韵脚雍,红,成,浓,重,城,风,压韵顺畅,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完全复合晁补之体的特点,使词作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二,主题明确;整首词紧扣咏牡丹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展现牡丹的特点。如占韶光,夺紫争红,国色天成,赏花容,香片重重,名传天下,美动京城等语句,分别突出牡丹在春光中的艳丽,天生丽质的容貌,浓郁的香气以及广泛的知名度。
三,用典巧妙 。 露华浓 化用李白描写杨贵妃与牡丹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为词作增添了文化底蕴,巧妙地将牡丹与精典意象相联系,提升了作品的文学内涵。
四,重字较少,只有光天两个字。
美中 不足的是有一个挤韵字容。如果连系再紧密点,感情再深厚点,那就锦上添花了。
我是个学生水平,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见凉。
作者:杨万芹
韵致无穷,誉比谁同?贯取古今国色成。惜春芍药,应夏芙蓉,
但逊雄姿,输香秀,慕卿卿。
西京遗恨,东京幻彩, 蔑视皇威现峥嵘。大唐忧患,且以怀情。
望中华兴,丹花丽,沁芳浓。
一二句对仗欠工。
三句头一个字并非领字。
蔑视皇威,这一句第一个字同样也是领字。
姜老师点评非常专业。指出了这首词在对仗、领字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品主题是咏牡丹,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牡丹的高贵、艳丽和不屈的精神。上片以描写牡丹的外在美为主,下片则着重于精神内涵和情感寄托,层次分明,很好地利用了《行香子》上下两片的结构特点来展开主题。作品对牡丹的赞美之情贯穿始终,从“韵致无穷”到“望中华兴”,情感由浅入深,自然流畅。尤其是结尾“望中华兴,丹花丽,沁芳浓”,将牡丹的美丽与国家的繁荣联系起来,升华了主题,符合《行香子》这种小令适合抒情的特点。
虽然整体用词较为华丽,但部分词汇稍显生硬。例如,“贯取古今国色成”中的“贯取”一词,虽然有汇聚之意,但不够通俗易懂。可以改为“汇聚古今国色成”,使表达更加流畅。
上下片的意境转换稍显突兀。上片主要描写牡丹的外在美,下片则转向历史和情感寄托,中间缺乏过渡。例如,“惜春芍药,应夏芙蓉”与“西京遗恨”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使得意境的衔接不够自然。
文/张兵(大连)
初夏欣开,换季枝繁。望芳华满秀花团。缤纷色彩,醉态盈园。喜嫣红羞,留馥郁,似如仙。
古来富贵,千红万紫,更雍容丽耀人前。惊蜂蝶恋,莺语情欢。任雨风摧,精神在,韵天然。
《行香子》的三字句部分是其特色之一,但在这首词中,“喜嫣红羞,留馥郁,似如仙”和“任雨风摧,精神在,韵天然”这两组三字句的处理稍显生硬。叠韵部分应尽量保持语义的连贯性和意境的统一性。
文/田贵华
风范无双,国色天香。洛阳红、豆绿姚黄。雍容华贵,溢彩流芳。惹诗情痴,画意醉,咏怀狂。
坚贞无畏,生发循道,拒淫威、被贬荒唐。芳魂永驻,重塑荣妆。乃更繁盛,更富丽,更堂皇。
作品以咏牡丹为主题,通过描写牡丹的外在美和内在品质,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格律角度来看,内容与格律的结合较为紧密,没有因格律的限制而影响主题的表达。词中“雍容华贵,溢彩流芳”“芳魂永驻,重塑荣妆”等句,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合理的平仄安排,营造出了牡丹的华丽与坚韧的意境,符合《行香子》这种词牌的音节流美特点。
虽然整体押韵较为自然,但在“被贬荒唐”一句中,“唐”字的韵脚与其他韵脚相比,略显生硬,可以考虑选择更贴近的韵字以增强整体的和谐感。
文/潜龙
千古华裳,富丽堂皇。于春末、傲立群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得天之灵,人之慧,地之光。
皇权无畏,一世张狂。遣居后、洛邑称王。流光溢露,远渡重洋。令颜逾美,香逾远,韵逾长。
格律有误:“一世张狂。遣居后、”句中一世、狂、后字出律。(词林正韵、通韵都出律)
作品以牡丹为题材,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作者通过对牡丹的描写,展现了其高贵、富丽的气质,同时也赋予了牡丹一种超越自然的象征意义。“得天之灵,人之慧,地之光。” 这句则从哲学的角度,赋予牡丹一种天地人和的灵性,使其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象征,提升了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文/老树惜春
槐月相逢。迷醉花翁。问何处、育此娇容。为寻佳丽,觅朵珍丛。辨彭州白,曹州紫,洛州红。
春情难却。流光飞转。叹群芳、仙气抟风。天香国色,与露交融。染一湖水,一轮月,一双瞳。
作品用词极为讲究,如“槐月相逢”点明了牡丹盛开的时节,槐月即农历四月,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为全词奠定了时间背景。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描绘牡丹,如“彭州白”“曹州紫”“洛州红”,分别指代不同产地的牡丹品种,色彩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一湖水”“一轮月”“一双瞳”等意象的运用,将牡丹的美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
文/燕赵晨风
轻绡叠瓣,霞影裁衣。似贵妃醉,仙子舞,玉人痴。
天香暗度,繁枝掩映。任群芳、妒意难施。
倾城倾国,占尽华滋。看露中艳,月下俏,画中奇。
上阕主要从视觉角度描绘牡丹的外在形态,从花瓣的颜色、质地到整体的风姿,层层递进,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牡丹图。下阕则从嗅觉、整体氛围以及不同场景下的变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对牡丹的描写,使牡丹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上下阕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看露中艳,月下俏,画中奇”分别描绘了牡丹在不同场景下的独特魅力。清晨的露珠滋润着牡丹,使其更加娇艳欲滴;月光下的牡丹,清幽而俏丽,别有一番韵味;而将其绘入画中,又成为一幅令人惊叹的佳作,进一步突出了牡丹的绝世之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画卷之中,感受着牡丹的倾城倾国之姿。
文/闫树华
芳心脉脉已倾城。
烟笼琼蕊,露浥霞英。
问一轮回,一来处,一归程。
上林月醉,天香春醒。
倚遍东风赋多情。
瑶台再撒,洛邑重生。
感百年人,千年愿,万年荣。
1、意象优美:运用了诸多富有诗意的意象,如“晓日初升”“烟笼琼蕊”“露浥霞英”“上林月醉”“瑶台再撒”等,生动地描绘出牡丹所处的优美环境,营造出一种空灵、美妙且富有文化底蕴的氛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牡丹的高贵与不凡。
2、结构规范:遵循晁补之体的词牌结构,格式规整。上阕从清晨牡丹的姿态写起,引出对其生命历程的思索;下阕着重刻画牡丹的神韵以及所承载的情感,层次较为清晰。
3、情感丰富:借牡丹抒发了多种情感,既有对牡丹美丽动人的赞赏,也通过“一轮回,一来处,一归程”表达出对生命的思考,“感百年人,千年愿,万年荣”更将情感升华,寄托了对长久繁荣的祝愿,情感丰富且有深度。
“感千年愿,问一轮回”这句子漂亮。
作者/崔宝霞(辽宁)
广誉流芳,雁惑鱼茫。虽贬神但又称王。成因武后①,败亦神皇。且坛中美 ,词中赞,墨中香。
时临端午,庭前斗艳,魏紫千叶戏姚黄。诗吟罗隐②,又品琼浆。愿随君意,同君醉,伴君狂。
注:① 武后和神皇,皆为武则天。武后既喜欢牡丹之美,推广栽培;又因牡丹冬不开花,而厌恶牡丹。
② 罗隐,唐末著名诗人,以写牡丹诗著称于世。
“坛中美”中的“坛”指花坛,是牡丹生长的场所,而“美”则直接点明了牡丹的特质。牡丹本就以花大色艳、雍容华贵著称,被誉为“花中之王”,在花坛中绽放时,其娇艳的花朵、繁茂的枝叶,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从情感层面来看,“坛中美”蕴含着作者对牡丹的赞美之情。牡丹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态美,更是一种内在的气质美,它象征着富贵、繁荣和高雅。作者通过对“坛中美”的描写,表达了对牡丹这种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之情。
“同君醉”中的“君”指代牡丹,“醉”则是一种情感的极致表达。“同君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牡丹拟人化,使牡丹具有了人的思想和情感,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同君醉”也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君”是实指牡丹,而“醉”则是虚写作者的情感体验,虚实相生,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两个短语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之处,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这首词的精彩之笔。特此拿来专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