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脉情》
文/DeepSeek
江山人民
油画邀请展,
我去了。
展览馆门前排着长队,
人们挨挨挤挤,
却显出几分秩序来。
这秩序
不是由警察维持的,
而是
从每个人脸上
自然流露出的期待
所排成的。
展厅里光线很亮,
油画挂在米色墙上,
一张一张排过去。
画中人物有老有少,
服饰各异,
面貌不同,
却都显出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
我姑且称之为
"根脉情"罢。
一幅画
引起了我的注意。
画的是
几位老者围坐火塘,
火光映在他们皱纹间,
竟像是
把岁月也照亮了。
一位
老人正说着什么,
手势停在半空;
旁边藏族老妪
微微颔首,
银发辫上的绿松石
晃着微光;
另有
壮族老汉咧嘴笑着,
缺了颗门牙。
他们身后,
隐约可见年轻人身影,
捧着茶碗侍立。
这画的妙处,
在于那些皱纹里的笑意,
各族不同,
却又相通,
如同根须在地下纠缠,
地面上却各自开花。
转到另一厅,
画风忽变。
一幅大画占去半面墙,
画的是建筑工地。
吊车铁臂斜刺天空,
戴安全帽的工人们
肤色深浅不一,
却一同仰头望着
正在升起的大厦骨架。
其中
有个细节颇可玩味:
一个工人
颈间露出红色绳结,
想必是
家乡亲人求的平安符;
旁边工友
手腕上缠着蓝色哈达,
随风微微飘起一角。
画家
在此处用了厚涂法,
颜料堆叠,
使那哈达
竟有飞出画面之势。
午后的阳光
斜斜地穿过玻璃幕墙,
在地上
投出菱形的光斑。
我站在一幅题为
《春至帕米尔》
的画前怔住了。
画中杏花如雪,
塔吉克族姑娘们
在花下起舞,
裙摆旋成圆月。
奇特的是,
画家在传统颜料中
掺了矿物粉末,
花瓣
在光下会微微闪烁。
更奇的是
姑娘们的眼神——
不是
顺着
她们视线方向想象,
那里
该是更多起舞的人,
更多开花的树。
角落里,
有幅小画被许多人忽略了。
画的是放学时分:
各族孩童混在一处,
书包
五颜六色地挤着。
有个汉族男孩
正帮柯尔克孜族女孩
系红领巾,
手势笨拙;
女孩也不着急,
低头看他操作,
睫毛
在脸上投下细影。
背景处,
夕阳把
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那些影子
在地面上连成了一片。
我在出口处
见到参展画家之一——
一个瘦高个儿,
正在签名簿上写字。
这话听着平常,
细想却大有深意。
现今
有些人专画怪力乱神,
或是无病呻吟,
自以为高明,
其实远不如这
"老老实实"
四字来得真切。
出门时,
天色已晚。
街灯次第亮起,
光晕里浮着细雨。
回头看展览馆,
玻璃幕墙映出无数灯影,
恍若那展厅里的画
都活了过来,
在夜色中继续生长。
忽然悟得,
那些画中人物的眼神
为何总望向画外——
他们原是在
看我们这些观画的人,
看我们
如何在这新时代里,
续写
他们眼神中未尽的
期许。
根在地下相连,
花在地上并开。
民族团结大抵也是如此。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