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开头十法
王良杰
“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这些都说明作文开头的重要性。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往往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为文章增添色彩。作文开头无固定模式,但也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常见的开头方式有以下十种:
1. 开门见山法
即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不渲染、不粉饰,节省笔墨,将笔力集中在重点刻画的内容上。比如陆定一的课文《老山界》开头: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文章开篇点明事件,不拖泥带水,简洁自然。
2. 要素交代法
在叙事类文章中直接说明时间、地点、人物。如莫怀戚的课文《散步》开头: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开篇交代地点、事件与人物,为下文的记叙奠定基础。
3. 运用倒叙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回忆性文章,能给文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倒叙中的情感往往是全文的感情线索。比如鲁迅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头: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开头先介绍百草园的现状,再以“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自然引出下文的回忆内容。
4. 开笔揭旨法
“旨”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论点。开篇揭旨即开头就明确揭示主旨,好处是使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开篇即揭示全文主旨。
5. 比喻入题法
以比喻开头,引出所叙之事、所写之物或所论之理,吸引读者共鸣。如《这就是生活》的开头:
有人说,生活像一杯芳醇的美酒;有人说,生活像一颗难咽的苦果;也有人说,生活像一颗未熟的酸果。我说,生活是一支五味瓶,酸甜苦辣,应有尽有。
开篇围绕“五味瓶”“酸甜苦辣”连续设喻,以优美的笔触揭示生活的真谛,为下文展开铺垫。
6. 描写景物法
对叙写对象的景物或环境进行描写,突出人物活动的特定情景,迅速将读者带入意境。如彭荆风的课文《驿路梨花》开头: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开头描写起伏的青山与暮色,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又增添了神秘的阅读吸引力。
7. 巧用引用法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谚语民谣或诗词寓言开头,使文章生动且开篇明旨。如《路远奈我少年何》的开头:
《离骚》中有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无论是真实的盘山路,还是我们的人生路,都艰险而漫长。但我们是朝气蓬勃的少年,路远奈我何?
开头引用诗词,照应主题,总领全篇,奠定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8. 设置悬念法
以悬念开头,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人入胜。如宗璞的课文《紫藤萝瀑布》开头: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简短一句,简洁有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9. 欲扬先抑法
为表达某种思想,先“抑”后“扬”,使情感更有张力。如《我眼中的爸爸》开头:
我宁愿做爸爸的学生,也不愿做他的女儿!天底下有哪个父亲不爱女儿?可我眼中的爸爸却“不爱”我。
先抑后扬,通过铺垫父亲“不爱我”的表象,突出其忘我工作的精神,使中心更鲜明。
10. 交代背景法
开头交代背景材料,揭示事件的性质与成因,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如杨振宁的课文《邓稼先》开头: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
开头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为背景,引出下文,让邓稼先的事迹更具感染力。
结语
常言道:“文无定法”。作文的开头由主题、形式、读者对象及作者的写作功底等综合因素决定,并无固定格式。在日常学习中,同学们要注重积累,通过多读、多思、多写,定能以“妙笔”写出秀丽俊逸的“凤头”。

作者简介
王良杰,济阳区新市镇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第三十届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从教30余年,现任教于济阳区澄波湖学校。近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语文报》《当代小说》《山东教育》《联合日报》《山东工人报》《德州日报》《天天读写》、中国作家网、山东学习强国、都市头条、今日头条、闪电新闻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