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霞客精神 敢为天下先
——记宜兴旅游行业领军的风云人物惠志刚
陈宝明
400多年前,明代著名地质学家徐霞客就与宜兴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把宜兴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特别是携母亲游宜兴张公、善卷两洞,开启了他旅游探索的极大兴趣,成为世界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开山鼻祖。从此,留下“善卷张公天下奇”和赞誉。可以说,徐霞客给宜兴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是我们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源泉,也是宜兴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名字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宜兴人的心中,其精神影响和歌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宜兴人。
翻阅宜兴旅游的历史卷册,民国十年,宜兴乡绅储南强脱离仕途,传承徐霞客文化和热爱家乡溶洞的精神,罄尽家资,专注于整修张公、善卷两洞,1950年,又将两洞无偿献给人民政府,成为中国溶洞旅游的先驱者。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一个人长期勇敢奋斗在善卷、张公洞等景区担当重任,学习霞客精神,敢为天下先,善作弄潮儿,披荆斩棘,孜孜不倦,成为宜兴旅游行业领军的风云人物,他就是惠志刚。

惠志刚,宜兴人。1955年1月出生,他身材十分高大,目测至少182cm以上,长方脸,透着沉稳,着装朴素整洁,得体大方,虽头发花白,但胜在有独特的气质和内涵,显得成熟与睿智,精神与帅气。他思想敏捷,叙述事情思路清晰,脉络分明。目前,仍掌管着张公洞、陶祖圣境、紫海薰衣草和阳羡湖深氧公园等景区,兼无锡市徐霞客研究会宜兴分会会长。
惠志刚自幼就自觉在生活中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懂得做事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努力一定有收获。而且也如徐霞客一样怀抱“大丈夫当朝碧海而苍梧”的深远志向,有抱负,有梦想。他酷爱体育运动,擅长篮球和乒乓球,活泼机灵。20世纪70年代中期,高中毕业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下放到农村务农。1976年恢复城镇户口,进入宜兴张渚石灰厂当工人、供销员、科长等职。什么活都干过,而且比一般人干得出色。90年代后期,由于他经营能力超常,被刚成立的宜兴市旅游园林管理局下属的经贸公司任命为董事长兼总经理。一开始他就四处奔波,开拓市场,使公司得以正常运转。刚开始红红火火时,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徐霞客曾游历过的善卷洞正在围绕生态游大做文章,构筑实施标准化“品牌”景点的“四化”目标,彻底颠覆传统的旅游理念,改变单一溶洞旅游的格局。在进行中却遇到资金短缺、竞争能力薄弱等劣势,导致目标不能确保落地生根。当时,局党委认为,景区领导班子是核心,起着关键作用。经了解系统干部情况,摸清家底,认为惠志刚是善卷洞管理处主任要职最合适的人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组织和行动上服从党委决定,这是不言而喻的。
“欲知大道,必先明史。”长期受到徐霞客精神浸染和阳羡文化熏陶的惠志刚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开始踏上旅游行业新的征程。他深知站在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上,要改变单一溶洞旅游,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凝练主题,符合客源市场的需求,是景区主题提升“品牌”的突破口。同时,也会使游客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吸引他们前来。善卷洞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之为世界三大奇洞,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惠志刚面临风云际会的大环境,追本溯源,根据古洞的历史渊源和背景,以及广大游客对旅游文化的不同理解和追求,以徐霞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充满着强烈超凡脱俗、无所为而为的激情。由此,掀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善卷洞完美蜕变,拉开了挖掘文化底蕴,强化整合包装,改善旅游环境,恢复古景观和匹配参与性游乐项目,以及强化管理的序幕。通过调整配置,求真务实地将些功能适当的增添或删减,适合市场消费的趋势, 狙击新的旅游市场,使中外游客对善卷洞由衷惊叹。它已不是原来的单一游溶洞格局,而是在0.61平方千米的景区内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集真山真水,生态园林,溶洞观光,休闲游乐和梁祝、陶、茶文化等为一体,管理规范化的旅游精典品牌景区,善卷洞从此也更名为善卷风景区。值得一提是,璀璨的梁祝文化和紫砂文化,对当下文化与旅游融合时代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无论是提升善卷风景区旅游形象,还是创建和建立善卷风景区品牌,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梁祝文化起源于东晋,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宜兴不仅有历史渊源和佐证资料,如现存最早反映梁祝爱情故事的文物——唐代的“碧鲜庵”碑、英台琴剑之冢、蝶亭等。而且都潜藏在善卷风景区境内。作为“洞主”,惠志刚义不容辞担任了宜兴市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与专家、学者们一起出力流汗,呕心历血耕耘在梁祝文化的保护与挖掘,利用与开发中,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取得了的成果,得到了宜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2006年4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宜兴“中国梁山伯祝英台之乡”。2006年5月,《梁祝传说》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宜兴观蝶节》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梁祝文化给宜兴带来了巨大影响,成为宜兴一块靓丽的城市文化品牌。
紫砂源于宜兴,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门类。为丰富景区内涵,惠志刚别出心裁,腾出后洞的仙都楼,率先在宜兴旅游景区内开辟了一座“中国第一陶吧”,与景区联姻,供游客体验捏泥、雕塑、印坯等参与活动,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这些民间传统文化和旅游结合,优势得到了更为鲜明的印证,成为善卷风景区快速崛起的内存原因,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2000年下半年,在宜兴市实施“旅游振兴”战略的大潮中,惠志刚学习徐霞客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敢想敢做,敢说敢创,凭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依靠政策引导和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旅游振兴”的积极性,先后展开了标新立异的中国、法国、比利时三国的地下河舢板国际对抗赛;率先在全市景区景点中推行“全程导游”服务;新辟洞史展览馆;在宜兴首家创建了全国第二批“4A”级旅游景区;在后洞区表演地方戏剧《梁祝·十八相送》片段,让游客驻足观看,深受青睐;举行《梁祝》邮票首发式、恢复“观蝶节”和举办“梁祝文化旅游节”;参与赴京走进央视栏目,与栏目主持人述说《梁祝故事》等。尤其是,为纪念徐霞客侍母亲游宜兴380周年,弘扬徐霞客精神,提倡母贤子孝的美德,增添名人文化内涵,在善卷洞增设徐霞客塑像,并依据“徐霞客侍母亲游荆溪”的故事,创作了“徐霞客侍母亲游善卷”“徐霞客考察善卷洞”“徐霞客善卷品茶”“史夏隆赠书李寄”四幅浮雕图案,安置在徐霞客塑像的罩壁上。这一连串出奇制胜、标新立异的动作,满足了游客的追求,使善卷风景区再次声名鹊起。不但员工人数从50增长到150人,年营业额从百万元增长到上千万元,市场占有率也逐年攀升,风生水起,引得众人刮目相看,游客人满为患。
然而,惠志刚并不意得志满,准备在职场上以徐霞客、储南强为楷模,继承和弘扬先辈优良传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大展拳脚一番。2003年,在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的关键时刻。善卷风景区在宜兴掀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营权租赁承包风潮,他趁着这股强劲东风,积极参与竞争。最终经专家评委认定,他以标书最高分获得善卷风景区五年承包期,成为宜兴旅游景区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租赁期间,他带领员工竭尽全力,实施人生价值。连续两届被推荐为宜兴市政协委员,并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 无锡旅游群英榜”杰出人物管理奖。善卷风景区也成为宜兴旅游行业中跨越发展的新标杆,镌刻在宜兴旅游历史的丰碑上。
泽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自成高。租赁结束后,惠志刚在宜兴旅游行业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时,张公洞、陶祖圣境分别由跨行企业租赁承包,并投入上千万元资金进行了整合包装。但“隔行如隔山”,经过一段时期的经营运作,承包商感到形势严峻,面临危机困境,游客稀少,门庭冷落,效益欠佳,只能卑礼厚币,以招贤者,因此,在2009年,2012年分别诚邀惠志刚挑起“洞主”重担。他依靠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经商的睿智,带领一批精兵强将,丝毫不马虎地肩负自己的责任。在提升内涵谋发展、强化创新求突破的同时,采取星罗棋布的美景串珠成链策略,形成了一条条精品的旅游线路,利用信息化推动线上线下双向拓展旅游市场。张公洞新辟山间漂流、洞内探险等参与活动项目,每年举办“道教文化节”,成立“智能易文化研究会”,2012年又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陶祖圣境则新建竹尖玻璃栈道旅游项目,紫海薰衣草景区崛起了空中玻璃漂流等。实现了景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跨越,也赢得了从粗放到精细、从单一到多元的巨大嬗变和提升,扭亏为盈,为宜兴旅游锦上添花。
细细历数,他已经在旅游行业中耕耘了20多年,历经风雨而不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徐霞客精神的重大影响,以及自身的谨慎与扎实,吃苦与耐劳。如今他职掌的景区几乎占据国家级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半壁江山,所有景区日益呈现出宜兴独特的优势,可圈可点,无论是阳春三月,还是金秋十月,总是游人如织,这都凝聚着惠志刚为自己所热爱的旅游事业砥砺奋进的一腔心血和汗水,也是宜兴旅游行业领军的风云人物最佳佐证。
惠志刚不仅是一位有魄力,有胆量、有智慧的资深旅游行业专家,而且是一位承担着社会责任,热心关注民间地域文化事业发展的智识人士。他修己惠人,笃行致远,秉承文化纳善,在旅游与文化融合和发展中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敢为先,作出自己无私的奉献。
2017年,积极助推成立无锡市徐霞客研究会宜兴分会。徐霞客历史上长期处于宜兴“隐藏”的地位,普通老苍生一无所知,直至成立分会以来才迅速掘起,尤其是无锡市徐霞客研究会名誉主席吕锡生研究的成果得到充分显露,掀开了徐朝霞客与宜兴深厚历史渊源的奥秘,也深刻地折射了徐霞客在宜兴旅游作出的积极贡献,重点揭开了宜兴人为《徐霞客游记》流传保存立下的汗马功劳等。这些都是惠志刚为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长久繁荣所做的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举措。
胸有凌云志,敢为天下先。如今,惠志刚依然活跃在旅游行业的职场上,凝神注视着日新月异的景区,充满自信,不忘初心,求真务实地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职责,凭借真诚和火一样的热情继续弘扬着徐霞客精神,不折不挠在新时代为宜兴旅游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陈宝明,男,1956年生于宜兴,字庭倬,号乐善,从事旅游景区管理工作,曾担任宜兴市张公洞管理处主任、善卷风景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熟谙宜兴民间文化艺术,尤其对“两洞”“梁祝”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曾有多件作品发表在全国主流媒体上,屡次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2021年出版的著作《漫话阳羡》有口皆碑,2024年出版《宜兴梁祝》书籍。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兴市徐霞客研究会秘书长、宜兴市华夏梁祝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