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会,文风鼎盛,孕育了无数心系乡邦的学人。在这片沃土上,一位金融领域的退休者,以惊人的毅力和赤诚之心,完成了向地方文化守望者的华丽转身。他,就是明代乡贤西屏公区越的后裔——区小健先生。十载埋首故纸堆,五年间跋涉乡野间,他倾注心血铸就了《<新会潮连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辑注>》与《新会碑刻》两部沉甸甸的地方文化信史,不仅让先祖遗泽重焕光彩,更系统破译了散落石上的乡土密码,为新会筑起了一座巍峨的精神家园。
十年一剑:赤诚续脉,严谨为基
《<新会潮连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辑注>》(以下简称《合集辑注》)的诞生,是一场长达十年的学术马拉松。2010年返回潮连寻根,乡人将一套民国版《乡贤区西屏集》(区越文集)及《区奉政遗稿》(区越之子区元晋文集)赠予他留念。
反复翻阅先祖诗文集,区小健先生既为清官后裔的身份而自豪,更为珍贵的明代乡土文献沉寂无闻而惋惜。他立下决心:重新整理、校注这两部文集,让其重焕光彩。未曾想,这个朴素心愿的实现,竟付以十年光阴去潜心雕琢、细致打磨。
从精密的金融世界投身到深邃的古典文献,挑战巨大,成功唯有坚持。区小健先生坦言:“临老学吹打,摸着石头过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战战兢兢”是对学问的敬畏,这“如履薄冰”是对传承的担当。可敬!
十年间,区小健先生的足迹遍布众多图书馆及文献提及之地,他以近乎“愚公移山”的毅力,埋首断简残编,潜心于考证、点校、注释与整理。古文字的艰深,史料的散佚、版本的甄别、史实的考订,重重的学术险峰都被其严谨细致、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所征服。
2023年1月,凝聚其心血的《合集辑注》终于问世。这部著作被学界誉为“近几十年来江门市首套对古籍进行辑注的书籍”,填补了地方文献整理的空白,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与深厚的文献功底广受赞誉。2023年5月21日,《合集辑注》分享会在新会景堂图书馆举行,学者云集,会场气氛热烈。同时,该辑注本更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对于推广地方历史文化、活化地方文献典籍、展现地方文化名人风采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年跋涉:田野寻证,使命担当
在新会这片文脉深厚的沃土上,沉默的碑刻散落于祠堂古桥,字迹或明或暗,诉说着过往岁月的荣光与沧桑。对大多数人,他们或许仅是风景的点缀,但对区小健先生而言,这些冰冷的石头却是他打开地方历史尘封之门的钥匙,更牵引他开启了一场长达五年,以严谨治学为舟、以赤诚守望为帆的田野征程。
区小健先生对地方文献的守望,不止于家族。2016年,他在翻阅《新会古建筑楹联选》时,发现书中竟有百余处讹误,深感地方文献记录之不足,于是决心系统搜集、抢救新会古庙碑刻史料。正如他所说:“作为新会人,仅收录楹联不够,必须抢救碑刻史料。”
自2019年11月27日摄录第一通古碑起,区小健先生又开启了另一段长达5年的艰辛田野旅程。2020年11月后,他的足迹更遍及新会境域的所有自然村落。五年间,他共拍摄了275通古碑、206副刻石或刻金柱古楹联。其间波折不断,曾被村民疑为小偷甚至报警,然而这一切都未能阻断他叩问历史脚步。那些沉默的碑石,以其镌刻的岁月与智慧,悄然唤起他探寻地方文脉、守护先贤智慧的使命感。
五年的野外跋涉,也是严谨考证与重大发现的五年。期间的代表性成果包括:
1. 沙蓢村康王庙,亲凿覆盖碑文的灰层,还原清代石刻,揭示了钟应元书迹与宗族史,扭转村民认知。
2. 天台乡戴舍人庙考据:以碑文结合《戴氏族谱》,证伪《江门市地名志》明代迁入说,还原戴氏宋代源流,发现族谱记载戴氏门人遭嘉靖朝冤案,解开了史籍对陈白沙门徒戴氏一笔带过之谜。
3. 辑得戴恩失传诗作:从族谱中辑得戴恩(戴来鸥)失传的《七十一岁自寿》诗,填补地方诗文空白。
4. 蓢头村陆节庵身份确证:四进蓢头村,结合碑刻、诗文与族谱,确证陆节庵即陈白沙门人陆辇,破解百年悬案。
5. 厓山慈元庙碑廊的考释:对风化严重的12通珍贵古碑刻(11通明代,1通民国)进行了极其细致的亲力抄录与辨读。
6. 成功辨识出蔡经的诗碑,并根据其上残句“间关忍死护孤儿”,查得黄淳《厓山志》失载的四首诗作,为还原历史全貌提供了关键材料。
区小健先生用五年的心血和满腔的热忱,终将散落于石上的历史痕迹,铸就为2024年出版的《新会碑刻》——一部流淌于纸上的不朽地方信史。
纸上生辉:守望者的赤诚与回响
从《合集辑注》到《新会碑刻》,区小健先生用了15年的光阴,完成了从金融人到地方文化守望者的华丽转身。
回望过去的历程,区先生心怀感恩与谦卑。他将成就部分归功于“冥冥之中,得先祖庇佑”,更深切感谢一路支持他的家人朋友:“没有你们,这是无法达到的目标,感恩。”一句“由于是一己之力,不管水平如何,我已经尽力矣”,道尽了过程中的孤独、坚持与无怨无悔。
他十五载如一日近乎苦行僧般的执着、治学上近乎严苛的严谨、以及为地方文化“续命”的赤子情怀,让区小健先生的学术成果熠熠生辉。他虽自谦为“临老学吹打”的新手,但其治学之严谨、成果之突出、精神之可贵,早已赢得了高度赞誉。《合集辑注》让明代乡贤区氏父子的精神遗产重焕光彩;《新会碑刻》系统破译了石上的乡土密码;其学术论文《〈乡贤区西屏集〉〈区奉政遗稿〉存在影印窜页问题谈片》和《明代黎贞著作考》,通过严谨的考证揭示了地方文献中的问题,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充分体现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的文化担当。
区小健先生既为新会人民筑起了巍峨的精神家园,亦为中国地方历史、社会史、文献学、金石学等领域的研究贡献了独到而坚实的新会案例。历史的回响,因他的坚守与严谨,在当下愈发清晰、悠长。
【作者简介】吴妍俊,女,新会人,笔名碧泉。现为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书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研究员。
主编:洪新爱
组稿:放飞 王光兴
编辑制作:放飞
图片由作者提供。
投稿请加微信:1351798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