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堪的医术,温馨的护理
——记徐州市中心医院(老四院)的医生、护士们
作者: 黄兴洲
我老伴惠淑珍今年七十六岁,住邳州市文承苑,三年前,她脑部患了病,忘事,啰嗦,总是发脾气,打人、骂人,给儿女打起电话没完没了。
带到邳州东大医院检查,诊断是患了小脑萎缩,随后就按这个病治了。
病情越来越重,发展到口不能言,腿不能走,吃饭靠喂,大小便失禁,在邳州东大医院、新中医院都曾住院调理过,效果不显著,认为只能这样了,任命吧。
今年四月份,在徐州矿总医院上班的孙女黄小姗听她同学讲,像我老伴这种病况,徐州四院有治癒的先例,她通过同学、朋友的关系,在四院这边掛了号,四月十六日带病人来了。
住在脑神经外二科六楼36号病床上,董楠医生、肖惠生医生等人给惠淑珍作了几项检查,诊断惠的脑部有积水和脑血管极度狭窄,直接影响病人的言语、行动,必须做手术治疗。
四月二十二日早八点半,先做的脑积水疏导手术,二十三日凌晨三点多,老伴醒来发现我坐在床边,她开口就问:“你怎么不睡觉的?”
这是近一年来从没有的情况,说明手术成功,效果明显,一周后,四月二十九日出院回邳,并约定调理一个月后再来做疏通脑血管手术。
由于病床紧缺,直到六月十六日二次来四院住院。
几天检查各项指标,于六月二十号早八点半才上手术台。
这第二次手术做完,惠淑珍的状况近一步好转,说话清晰有力,能主动说话了。
手术第三天早上五点多,我牵她手能稳步行走,腿弯有力,下午带她下楼散步,能走二百多米,太好了,说明她的言行比第一次手术后更有进步,这几天每天上下午都出去散步,精神状态很好。
这说明医生们的医术精湛,令我感动,为此写了下文,以表感谢!
☆ ☆ ☆
病房的白墙,曾是困住自由的茧,而他们,是破茧时刻最温柔的光。
当病痛如潮水般将她淹没时,那些身着白衣的身影,以妙手仁心为舟,以赤诚守护为桨,载她穿越生命的险滩。
初入病房时,主治医师的目光如同一束穿透迷雾的阳光。他握着她的病历,将晦涩的医学术语化作春风般的细语,耐心剖析病因与治疗方案。
深夜的办公室里,总能看到他们伏案研究影像资料的身影,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为的不过是寻找最精准的治疗路径。手术刀在他们手中宛如灵动的画笔,在无影灯下勾勒生命的轨迹,每一次落刀,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承诺。
护士站的灯光从未在深夜熄灭,护士们轻盈的脚步声穿梭在长长的走廊。护士们总在她意识模糊时,准确无误地调整输液速度;当疼痛难忍,护士们掌心的温度随着安抚的话语传来,抚平她焦虑的情绪。
她夜里尿湿了拉拉裤和床单,是夜班护理细心为她更换,让她不受熬煎。 护理们 一趟趟来到病床前,亲情的问候,直到体温曲线重新回归平稳。
白衣天使转达着医生的关心,不间断地量体温,量血糖,量血压,嘘寒问暖,比儿女更孝心。
每天八点左右,医生们来到她病床前,问寒问暖问病情,千叮咛万嘱咐,该吃什么注意什么,一样样反复强调令她心安。
四院的医生、护士、护理让她相信:进了病房如进家门。
感谢你们,徐州市中心医院脑外科二部董楠小组的医生们;
感谢你们,护士站的白衣天使们,有你们骄健的脚步,温馨的服务,病人心安;
感谢你们,护理的女神们,你们不怕脏,不怕烦,给病人按摩、翻身、擦屎抹尿,真比儿女更热心。
千言万语一句话:感谢四院医务工作者,愿你们永远把病人当亲人!
2025.06.25于四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