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655》「飘舞的剑」(8243辑)

晨间寄语
媒体播报,根据中央文件精神,我国城市化进程,被形容为,即将走完最后一公里。什么意思?中铁x局和x局,已进入东北和甘南、马云的阿里巴巴也低调进入浙江平原…,要干什么?大批量大面积流转土地、未来农村农业公司化、农业农村新形势。也就是说,未来农民的土地直接参与市场营销,这样的营销会植入连片的大面积整合,原来分产到户的土地将面目全非,植入营销后你有份而无形,你最多可以指出你原有土地的方位,而那一片则是这一带全部人的曾经拥有,但是已经流转进入公司。
有人问了,现有的农民以后怎么办?这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其实我也在警告自己,似乎杞人忧天。在这一重大土地政策改革面前,国家政策的布局,我们只有瞻仰前景的份。
我当过农民,略知什么是小农经济,由此,我把自己列入我知青那片土地里的人们,往后的生活改变,按捞取酬已不在为自己那份土地,而是农业公司化的一名员工、或转入其他的行业?这也是现有农民未来的选择。不难猜想,往后不是城市人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有多么风光,就连在农村的农民们也在曾经的土地面前,为寻找新的生存职业而陌生,70%以上的“城市人”在奔忙中你来我往。
按照现有的科学技术程度,这些大公司整合后的播种、施肥、收割、以及田间管理,其人工智能包括AI技术是节俭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力的使用,将是少量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以为我假以列入的农民身份,势必把更多的心思转入其他的行业学习与操作,这是大势所趋。
可以想象,我们读过的很多书、所了解的祖先传统农耕方式,会在新形势的冲击下改变,在改变中构成新的气象。政策,首先以民为本,再次就是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代人,知道这种转型的来临,或能看到些许过程,而会形成的未来,有多久?虽然,或者我们站在改革大潮的末端,但是,历史的浪潮,滚滚而来、又滚滚向前……。
新的一天,早安!
2025.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