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湖夕照
陈宝明
“云湖夕照”是宜兴新十景之一。它拥有大堤、绿水、青山。夕照更是天下一绝。到今天成为中国陶都大地上的一束“云湖佛光”、一个新兴的旅游胜景——云湖风景区。
云湖风景区位于宜兴市西渚镇境内,距市区仅30千米是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8月,云湖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同时,它也是江苏省宗教活动场所。
云湖风景区水中云影,小鸟啁啾,相依相映,既有温情婉约之美,又不乏波澜壮阔之气,满眼充满诗情画意的灵魂净化地,也是江南丘陵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忠实代表,面积约30平方千米。它的主体是原横山水库,因远处的山峦时常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湖面与天空交相辉映,故将水库更名为“云湖”。这里清水秀水质清冽,山峦起伏风光旖旎,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绿色覆盖率达98%以上。水库中央有铜盆岛,岛上树木葱郁白鹭翱翔,周边文脉深厚、历史悠久,全景体系完整、环境典雅,是大自然赐予宜兴的一块绿色宝石,是供游人休闲健身的“天然氧吧”,恰似人间仙境。
云湖水库是国家大型水库之一,始建于1958年,建成于1969年。水库集水面积154平方千米,总库容1.1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54.8平方千米,坝长4090米,有三孔溢洪闸1座,每孔宽4.6米,堰顶高程32米,设计泄流量485立方米/秒,日供水25万立方米,且水质长年介于Ⅰ、Ⅱ类之间,当初设计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结合水产养殖及发电,现在仍是以供水为主,也是第三产业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是宜兴百万人民的“大水缸”。
大自然毫不吝啬地赐予云湖风景区的宝贵财富,提供了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壮大的生态资源。2004年,在新一轮汹涌澎湃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浪潮中,宜兴市委、市人民政府高瞻远瞩,为有序推进云湖风景区旅游发展作出重要决策,专门组建了云湖风景区建设办公室,负责云湖风景区的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用大手笔、大动作,推动大提升、大跨越。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以弘扬地域文化为灵魂,生态保护为中心,旅游环境综合整治为手段,审时度势,合理利用水库流域资源,将生态资源、宗教文化和潜在的茶文化文脉与旅游深度融合,精心规划,整合包装,并进行了大量的发掘、整理以及休闲度假项目的外延和拓展。先后开发建设了大觉寺、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云湖广场、蝶水风情园、湖滨廊道等重大工程。2006年对外开放以来,倍受名贤雅士、文人骚客、善男信女以及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等和华人朋友的青睐。
大觉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由志宁禅师首建,至今约700多年,历代迭有兴替。清乾隆年间(1735—1796),寺名为“集贤山大觉院”。清道光年间(1820—1850),更名为“白塔山大觉禅院”。近代《宜兴县志》记载,寺名为“元上乡白塔山大觉寺”。1920年,志开上人出任监院。1938年,悟彻今觉(今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在此出家。后值日军侵华战乱,军阀、日军侵占,地方不宁,寺趋破败。1947年,悟彻今觉与师兄今观法师返寺主持寺务,艰难经营。悟彻今觉并兼任白塔国小校长,服务地方文化教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变化,佛寺无存。1989年,星云大师回大陆探亲并弘扬佛法,见宜兴元上大觉寺片瓦不存,望墟兴叹说:“当尽复兴祖庭之志。” 后经多方考察踏勘,决定移址于西渚镇横山村王飞岭岕“云湖”之滨建立新寺。2004午5月10日,宜兴市人民政府批文同意,新寺占地2000余亩,依山傍水,翠竹环绕。2007午10月26日,奉行第一期工程观音殿落成扬光暨第二期工程奠基仪式。2012年大雄宝殿又相继竣工对外开放。尤其是大雄宝殿内的一尊10米高的玉雕释迦牟尼,四周1万多尊小玉佛等,堪称“世界一绝”奇观,彰显了大觉寺佛教文化的承载量,成为世界佛学界共同认定的“佛光祖庭”大觉寺。
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以“阳羡茶文化”为核心,融合茶、壶、名人、书画及原生态环境等多种元素,通过文字和展品等形式,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详细介绍和展现“阳羡御茶”文化以及唐贡焙茶、茶诗流韵、名山名寺、泥紫茗馨、盛世茶业等千年茶业的变迁。尤其是苏轼、梅尧臣、文徵明、陈维崧和卢士登等历代名人咏阳羡茶的诗词歌赋,更增添阳羡茶的古韵。茶博园展陈从设计到布局、从意念到规模在全国实属罕见,它既展示了“茶文化”的灵秀之气,又折射出宜兴茶文化研究硕果累累,价值弥珍,被列为无锡8大博览园之一。
“云湖夕照”是1992年7月公布的宜兴十佳景点之一。其主体为大坝、绿水、青山和夕照。看云湖夕照,最佳位置是站在水库的东山麓,那样面对夕阳,水在下方。夕阳收敛了刺眼的光芒,渐渐变得月亮般柔和。然后烂黄、绯红,又胖了起来,一倍、二倍、三倍……哟,偌大的落日似红灯笼压弯了山腰。有时西边的天空会一点点红起来,竟至红透了半边天,满眼流光溢彩。这才真是“山乡风光分外美,云湖夕照别样红。”
从此,云湖风景区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茶文化,演绎了宜兴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一幕精彩乐章,绘就了一幅幅壮丽山河的画卷,呈现出仪态万方和气象万千的雄伟局面。2014年,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
夕阳无限好,余晖犹未尽。纵横2000多年历史的如椽之笔,谱写了宜兴厚重的文脉,也造就了云湖风景区优美的自然山水风景。作为宜兴山水城市中的一朵鲜艳奇葩,每年开出“茶禅四月到宜兴”旅游季的芬芳,向世界展现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魅力,为提升宜兴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宜兴文化旅游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陈宝明,男,1956年生于宜兴,字庭倬,号乐善,从事旅游景区管理工作,曾担任宜兴市张公洞管理处主任、善卷风景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熟谙宜兴民间文化艺术,尤其对“两洞”“梁祝”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曾有多件作品发表在全国主流媒体上,屡次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2021年出版的著作《漫话阳羡》有口皆碑,2024年出版《宜兴梁祝》书籍。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兴市徐霞客研究会秘书长、宜兴市华夏梁祝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