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最大的政治成果与历史贡献:“两个确立”
——纪念党的七大召开80周年
郝俊凱
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大会最大的政治成果、最大的历史贡献,是正式确立毛泽东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两个确立”,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根本保证。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新时代最重大的政治成果。七大的”两个确立"为其提供了成功经验和重要借鉴。
一、“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根本原则
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根本要求和重大原则。马克思指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核心、党中央权威,是无产阶级政党能否有效实施政治领导、顺利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关键和根本;科学理论指引、思想领导,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灵魂和指南。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列宁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时,列宁还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就没有革命运动,无产阶级要取得统治地位需推举出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下,国际工人组织、无产阶级政党相继创立并得以迅猛发展,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蓬勃发展。
但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有因未确立政党坚强领导核心与科学理论指导,导致政党和革命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沉痛教训。如1871年巴黎公社的惨败,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党的集中和权威,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革命队伍内部思想混乱,在面对敌人进攻时无法有效组织抵抗。苏联共产党,作为全球第一个长期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后来完全解体,并波及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解体,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血淋淋的、极其沉痛的教训。习近平同志曾特别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混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深刻揭示了:确立坚强的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核心要义、核心要务、关健之关键,它直接关乎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二、“两个确立”是七大最重大的政治成果和历史贡献,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的根本经验、根本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条最重要最成功的经验、最根本的政治优势,就是有坚强的党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一)建党之初,党尚处幼年,"两个确立”一直没有真正形成。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因本身缺乏经验,理论也准备不足,未能从政治上、组织上真正解决党的领导核心的确立和正确理论指导这个重大、关键问题。1927年,国民党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占统治地位,造成大革命的惨重失败。同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批评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10月至翌年1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同朱德率领的军队会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其后,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毛泽东及党内的正确主張被批判排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逼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遵义会议后,党的领导核心、中央权威和正确理论的指导逐步得到确立和加强,全党对坚持捍卫“两个确立”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1935年1月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軍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局面,于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也为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和发挥指导作用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基础。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北上抗日,将党中央和红軍大本营成功建立在陕北,革命事业转危为安,党也逐步走向成熟。
但是,全党真正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并使之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还经历了一个过程。长征途中,张国焘挟兵自重,另立中央;全面抗战时期,王明不听党中央指挥,在党内拉帮结派。都给党的团结和统一造成一定损失。有鉴于此,党中央提出了“四个服从”,强调最根本的是全党服从中央。还先后制定出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等一系列制度决定,从制度上维护了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领导核心只能有一个。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只有一个核心”,“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 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重审"四个服从”,并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随后,在延安及全党持续开展的“整风运动”,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彻底清算了“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使全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党的七大召开打下筑牢的思想根基。1944年5月至45年4月,召开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客观公正地对党的历史作出了科学评价,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和杰出贡献,高度评价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明确提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这个概念,事实上确认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七大的胜利召开和“两个确立"的正式形成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三)七大正式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党的成熟,标志着党坚持捍卫“两个确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七大首次在《党章》中明确写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一一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已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这一规定,不仅准确的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而且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不可怀疑和动摇的指导地位。
第二,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主席,标志其核心领袖地位的最终正式确立,标志党的集体领导与领导核心相结合的新型领导体制的进一步形成和确立。
第三,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作出重大的历史贡献,留下诸多重\要的、深刻的启示。主要是“五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必须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七大之后,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正确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七大制定的“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落实。历时14年之久的浴血抗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年解放战争,横扫千军如卷席,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軍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已实现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治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飞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四)新中国建立后,党坚持捍卫“两个确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党的领导核心和中央权威进一步加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七大路线和方针政策,开拓性的探索创立党和国家新的领导制度,完善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的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中央权威。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突出强调,“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党中央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大胆探索确立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大刀阔斧擘画建设新中国,加快经济恢复发展的步伐,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天换地,在一穷二白、滿目疮痍的九州大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建立不朽的丰功伟绩。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与磅礴大势,造就了毛泽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也雄辨的证明:毛泽东同志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
三、新时代“两个确立”,是七大成功经验的坚持和创新,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最重大政治成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不移的坚持捍卫“两个确立”,成为全党在新的革命性煅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最重要、最可贵的重大政治成果。也标志着“两个确立"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开创新的局面。
(一)深刻总结汲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七大的成功经验,坚持把以“两个确立”为核心的党的政治思想建设摆在全党工作的首位。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谈化、边缘化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采取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重塑性重大举措: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维护毛泽东同志党的核心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并明确提出评价历史人物和革命领袖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坚决防止在重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党中央还着力改革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强化“两个确立”“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全面加强了党的领导,有力捍卫维护了"两个确立”,维护了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
(二)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作用和党中央的权威不断强化、创造性发挥。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复杂矛盾问题和严峻风险挑战,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信念意志、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超的领导驾驭能力,从容镇定、坚如磐石,审时度势、精准施策,团结和带领全党全軍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推进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三)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坚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没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科学的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制定和实施重大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出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习近平同志是经过历史检验、实践考验、斗争历练的当之无愧的党的坚强核心,是赢得全党全軍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戴的领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杰出领路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所以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伟大的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同志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
党的七大、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及其卓越成就,雄辨地昭示世人:"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忧势、根本政治保证,也始终是党和人民的根本政治遵循,它反映了全党全軍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成功、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全党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強”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赓读弘扬七大精神,把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为完成新征程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答卷。
2025年5月8日于咸阳
作者简介:
郝俊凱(网名:九嵕峻岭),陕西省礼泉县人,1951年农历11月生。从事过县乡共青团、宣传工作。曾任中共咸阳市委办公室秘书科长,中共泾阳县委副书记,泾阳县委副书记兼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咸阳市扶贫办、咸阳市农发办党组书记、主任。爱好文学和理论研究,发表文章诗词200余篇(首),获“伟大征程杯”文学作品大赛散文二等奖,“中华黄河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诗词金奖。《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