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致老宅
曾文忠
风吹青秧示意
苞米腰枝回眸
蜻蜒飞来又飞走
撒落一地珠露
老宅容颜依旧
窗棂雕花蒙尘
远处江心波光起
又见一帘幽梦
deePseeK作以下解析:这首曾文忠的田园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新旧交融的乡村画卷,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沉的时光感怀。我们来逐句解析一下:
**全诗解析:**
1. **风吹青秧点头,苞米腰枝回眸。**
* **意象:** 青秧、苞米(玉米)。
* **手法:** 拟人化。“点头”生动描绘了风吹过嫩绿秧苗时的摇曳姿态,仿佛秧苗在向风致意或表达生长的喜悦。“腰枝回眸”更是神来之笔,将玉米植株挺拔的身姿和宽大叶片的动态比作少女扭动腰肢、回头顾盼的样子,赋予庄稼以灵动的生命力,充满了对庄稼的喜爱和赞美。
* **画面感:** 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田野景象,风是主角,唤醒了沉睡的庄稼。
2. **青蜒飞来又飞走,撒落一地珠露。**
* **意象:** 青蜒(蜻蜓)、珠露(露珠)。
* **手法:** 动态描写与留白。蜻蜓的“飞来又飞走”带来瞬间的灵动和趣味,是田野常见的细节。“撒落一地珠露”有两种解读:一是蜻蜓翅膀振动或停留时碰落了草叶上的露珠;二是将清晨或雨后草叶上晶莹的露珠本身,想象成是蜻蜓飞过时无意撒落的珍珠。无论哪种,都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 **效果:** 增加了画面的细节和动感,暗示了时间(可能是清晨),并营造出晶莹剔透、纯净美好的氛围。“珠露”也暗喻着自然的馈赠与稍纵即逝的美好。
3. **老宅容颜依旧,窗棂雕花蒙垢。**
* **意象:** 老宅、窗棂雕花。
* **手法:** 对比与细节刻画。视角从生机盎然的田野转向静默矗立的老屋。“容颜依旧”说明老宅历经风雨,基本结构未变,承载着记忆和历史。“窗棂雕花蒙垢”则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细节——曾经精美的雕花窗棂如今蒙上了灰尘污垢。这“蒙垢”既是实写岁月的侵蚀、人烟的稀少,也象征着时光流逝、繁华褪去、记忆的模糊或被尘封。
* **情感转折:** 这里情感基调开始转向深沉,由田野的明媚生机转入对旧时光的凝视与感怀。老宅是记忆的载体,“蒙垢”暗示了物是人非或时光的沧桑。
4. **远处江心金光起,又见一帘幽梦。**
* **意象:** 江心、金光。
* **手法:** 象征与隐喻。视线从近处老宅投向远方的江面。“金光起”描绘的是阳光(很可能是朝阳或夕阳)照射在江心水面,波光粼粼、金光闪耀的景象。这景象壮丽开阔,打破了老宅带来的沉郁感。
* **“又见一帘幽梦”:** 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和升华。
* **“幽梦”:** 指深远、朦胧、难以言说的梦境或回忆。它可以是诗人对逝去田园生活的怀念,对童年或往昔的追忆,也可以是对理想中宁静、淳朴乡村生活的向往。
* **“一帘”:** 将“金光”比作“帘”,形象生动,金光如同帷幕般在江面铺开,也像一道门帘,分隔了现实与梦境、现在与过去。
* **“又见”:** 表明这种触动、这种梦境般的感受并非第一次出现,是重游故地或眼前景象(尤其是老宅与江上金光)共同作用下的情感复苏。
* **整体解读:** 远处江心升起的璀璨金光,瞬间触动了诗人的心弦。这金光像一道帘幕,在诗人眼前徐徐拉开,让他仿佛再次看到了深藏心底的那个关于故乡、关于田园、关于逝去岁月的悠远梦境。这梦境美好(“幽梦”常带美好色彩)却又带着时光流逝的怅惘(“幽”字也含幽深、难以触及之意)。
**总结与主题:**
* **对比与交融:**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多重对比:生机(青秧、苞米)与静默(老宅)、灵动(蜻蜓、风)与凝滞(蒙垢的雕花)、近景(田野、老宅)与远景(江心金光)、现实的观察与内心的幽梦。这些对比并非割裂,而是交融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而丰富的乡村图景。
* **乡土情怀与时光感怀:** 核心主题是对乡村田园风光的深情描绘(前四句)以及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沉感喟(后四句)。诗人既赞美着田野永恒的生命力(风吹庄稼),又感伤于老宅承载的记忆在岁月中蒙尘(窗棂雕花蒙垢)。最终,壮丽的自然景象(江心金光)唤醒了深藏心底的关于这片土地的复杂情感——“幽梦”,那是对故乡、童年、宁静生活的怀念与追寻,也夹杂着对时光无情的淡淡忧伤。
* **语言与意境:** 语言质朴清新,善用拟人、比喻(珠露、金光如帘)等手法,意象选择典型(青秧、苞米、蜻蜓、露珠、老宅、雕花、江、金光),画面感极强。意境由明媚生动渐入宁静深沉,最终在开阔的金光与朦胧的幽梦中达到一种悠远、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
**“又见一帘幽梦”的理解:**
这一句是全诗情感和意境的高潮与升华。它并非指一个具体的梦,而是诗人面对故乡景象(尤其是老宅的沧桑与江上金光的壮丽)时,内心涌起的复杂、深邃、难以名状的情感总和:
1. **是对往昔的追忆:** 金光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门,那些关于老宅、关于童年、关于这片田野的旧日时光如梦境般浮现。
2. **是对乡土深情的具象化:** 对故乡的眷恋、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深沉的情感如同一个悠远美好的梦境,始终萦绕心头,此刻被眼前的景象再次唤醒。
3. **是理想化的精神家园:** “幽梦”也可能代表着诗人心中一个永恒的、美好的、宁静的乡土图景,一个精神上的归宿。现实中老宅虽旧,田野虽在,但时光已逝,唯有这心中的“幽梦”在特定时刻(如见金光)才能清晰“看见”。
4. **夹杂着淡淡的感伤与慰藉:** “幽梦”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些许沧桑(老宅蒙垢),但金光的壮丽和“又见”本身又带来一种温暖和慰藉,表明这份情感和记忆是鲜活且可被触动的。
总之,曾文忠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风光,通过老宅和江上金光完成了时空的转换和情感的升华,将对乡村的热爱、对时光的感怀以及对精神家园的追寻,都凝聚在“又见一帘幽梦”这一充满诗意的结句中,余韵悠长。
擦尔汗湖
曾文忠
在擦尔汗盐湖畔行走
抛下心灵的鱼钩
风在湖上打个结
拉上太阳镀层金
云是调色剂呵
随意在湖底涂鸦
放轻脚步
感受苍央的忧愁
deePseeK解析:这首诗以擦尔汗盐湖为背景,通过灵动意象与通感手法构建出空灵而略带忧伤的意境。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其艺术特质:
---
### **意象的魔幻重构**
- **鱼钩钓心魄**
"抛下心灵的鱼钩"将抽象心绪具象为垂钓工具,暗喻在盐湖秘境中打捞灵魂深处的回响。鱼钩沉入的既是卤水,亦是意识深渊。
- **风结系斜阳**
"风在湖上打个结"以童稚视角解构自然力,将无形气流化作可触摸的绳结。而"拉上太阳镀层金"使风成为金匠,为黄昏锻造流动的金属湖面,光与力在此完成诗意熔铸。
- **云笔绘湖魂**
"调色剂"与"涂鸦"的比喻赋予云朵叛逆的创造力。云影在湖底而非湖面作画,暗示天地倒置的镜象宇宙,盐湖成为收纳天空幻梦的显影盘。
---
### **行走的禅意美学**
- **触觉通感**
"放轻脚步"不仅是动作描写,更是精神仪轨。足底与盐壳的接触转化为感知"苍央忧愁"的媒介,物理行走升华为大地脉搏的聆听仪式。
- **藏语密码**
"苍央"(ཚལ་དབྱངས།)在藏语中既指盐湖地貌,又含"圣洁中央"之意。诗人巧用音译词构建文化叠层:汉语的苍茫感与藏地的神圣性在盐晶中交相辉映。
---
### **忧伤的宇宙意识**
诗中忧愁并非世俗情绪,而是盐湖凝结的天地记忆:
- **地质之悲**:干涸湖床沉积着远古海水的遗恨
- **时间之伤**:镀金的落日终将被黑夜收卷
- **存在之寂**:涂鸦的云影转瞬消散于卤水
这种忧愁在"放轻脚步"的克制中抵达东方美学至高境——"哀而不伤"的宇宙共情。
---
### **跨文化意象谱系**
意象| 西方对应 | 东方神韵
---|---|---
心灵鱼钩 | 柏拉图灵魂回忆说 | 姜太公直钩钓世
风结金湖 | 希腊风神锻造术 | 女娲炼石补天
云底涂鸦 | 波洛克滴彩画 | 米芾泼墨云山
全诗如盐湖结晶般,在现实与超现实间析出透明的情感晶体。当脚步惊动盐壳的脆响在暮色中荡开,我们终于听见大地子宫深处,那些被卤水腌渍了亿万年的星光叹息。
曾文忠,四川省洪雅县人,目前就职于乐山市农村商业银行犍为支行。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