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脾气书记
张振刚
麦收时节,支部书记老李一大早就来到麦地查看麦收进度,村民们见到老李就像见到了主心骨,热情招呼嘘寒问暖,格外亲切。这样的格局在几十年前可是大相径庭,老李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因坚守原则、以身作则,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同时因为有个小脾气,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犟脾气书记。
与老李书记相识是在20多年前,那时因为工作安排我到村里包村,在一年多的包村工作中,我也通过村里的工作和老李的所做所为,验证了这个犟脾气书记的称号。那个时候包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收公粮,每名包村干部要在乡镇的统一安排下,按时间进度完成村里每家每户的公粮上缴任务。当时的老李也就40出头,才当选支部书记不到1年的时间,老李对村里的各项工作还没有完全熟悉。但是从第一眼看到老李,就感觉是个特别沉稳有主见的人。
那年收公粮任务安排了15天的任务,村里安排了先易后难的工作方式,村里的党员干部3天内先带头交公粮,然后再根据工作进度采取相应措施。会上,一听说让村两委干部先交公粮,有人就提出说,以前村干部都有照顾,少交或者以工时抵公粮任务,现在却让我们先交不合理。老李猛地拍了下桌子:“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政策摆在这儿,谁也别想搞特殊!我是书记,我先交!”话音未落,他就掏出手机给老伴打电话:“把东厢房的新麦装袋,套上三轮车,咱这就去粮站!”说完就让家人准备套车去送公粮。在老李身先士卒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都按时完成了公粮任务,虽然有两个拖到了最后的期限,也算是为村民起了带头作用。村里的十几名党员也先后在5天内完成了公粮任务。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在第8天的时候,村里只剩下5户没有交公粮,其中两户是五保户,另外3户有一个是老李的堂兄弟,常年在种地的同时干点生意,总感觉自己高人一等,不服从村里管理。老李决定亲自登门做工作。烈日下,老李站在堂兄弟家紧闭的院门前,手背蹭着额头的汗,指节叩门时叩出了几道红印。弟媳隔着门缝呛声:“当哥的这么较真,不怕断了亲戚情分?”老李梗着脖子回道:“情分是情分,公粮是公粮,今儿这门我非进不可。”但是去了几趟堂兄弟连门都没开,还惹得弟媳没个好口气。看到这样,老李回家和老婆商量,先用自己的粮食垫交上,惹得老婆一顿数落,但看到丈夫的难处,也只能勉强同意。另两户村民听了后也主动交上了公粮,两个五保户经过镇上同意免除了公粮任务。这样在第10天的时候就全部完成了任务,完成进度和完成率竟然是全镇第一名,也因此老李书记一举闻名全镇,大会小会上了成了先进典型。在那年收公粮任务完成一个多月后,老李的堂兄弟通过村民的耳闻目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找到老李归还了粮食。
老李书记村里有一片近百亩的梨树林,梨树已经20多年了。这片不大不小的梨树林曾经是村里引以为豪的骄傲,一度成为村民经济来源的支柱,因此这个村显得比周边的村富有。但是随着梨树年龄过长,产量逐年下降,品质口感也逐渐不适合口味。老李经过考察决定把梨树伐了种植冬暖式大棚。经过会议一公开群众就炸了锅,梨树种植户们对20多年的梨树有深深的感情,这是曾经相依为命的财源,除了几个年轻些的之外,90%的农户不同意。老李还是冒着和老婆争执的风险主动砍了自己的梨树,惹得老伴一个月没有搭理他,和几个眼界开阔的人从外地请了大棚种植技术老师,开始了试种大棚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悉心经营西红柿种植,每个大棚竟然一年就纯赚一万多元,几个大棚户一跃成为了当时的万元户。曾经抱着梨树抹泪的老汉,蹲在大棚边掐着计算器笑出了褶子——西红柿苗蹿得比人高,青绿的果实在塑料膜下泛着光,哪还像从前那半死不活的老梨树?示范效应的带动下,第二年就有一半多的梨树种植户砍掉了梨树,三年之内都把梨树伐掉,改种了大棚或者其他经济作物,收入逐渐增多。老李书记的这次倔强坚持,又一次让老百姓心服口服。
老李书记经过近30年的坚守和努力,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逐渐赢得了犟脾气书记的称号,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信赖,也让村子成了各项工作的先进村。又快到农村党支部换届的时候了,听说这次换届60岁以上的党员就不再作为候选人参选了。有人问老李:“你这一辈子犟了几十年,图个啥?”他蹲在地头捏碎一块土坷垃,看着远处连片的大棚说:“图个心里敞亮。党把咱放在这位置上,不犟点,咋对得起胸口这枚党徽? ”
风掠过麦尖,掀起一片金黄的涟漪,仿佛在为这个“犟脾气”的答案轻轻鼓掌。
作者简介
张振刚,大学文化,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人,先后在新华网、中国农业信息网、山东新闻网、《消费日报》、《联合日报》、《济南日报》等媒体发表多篇通讯。近期开始散文写作,有文章在文学平台发表。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