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风情录
——台湾乡镇公所务实的办事作风
文/宝岛阿华
常言道“叶落归根”,自1999年底迁居台湾,悠悠岁月流转,转眼已过26载春秋。随着年岁渐长,频繁往返于台湾与家乡湖南娄底,感觉愈发艰难。近年来,台湾地区某些执政势力对台胞设置的限制愈发严苛,两岸统一的进程看似仍在远方,这让我不得不认真思索,晚年从台湾迁回故乡一事。
依据台湾地区相关法规,台胞若在大陆连续居住超过两年未返台(即未重新入境),其户籍将自动转至移民局。不久前,我怀着期待与忐忑的心情,专程前往娄底市户政事务中心,就如何移居大陆一事寻求解答。
“您好!我是居住在娄底的台胞,想咨询一下,如果返回大陆定居,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呢?”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换来工作人员的“一问三不知”。我先后询问多个窗口,得到的答复皆是“不清楚”,或是“您去其他窗口问问”。在大厅里来来回回奔波,焦急与无奈涌上心头,我不禁疑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就没人能解答这个问题吗?”就在满心沮丧之时,我突然想起之前结识的出入境大队长刘警官,正准备拨通他的电话,他竟适时走了进来。
“刘警官,我正想向您咨询关于恢复娄底定居的事情。”刘警官见状,立刻示意我坐下,耐心倾听我的诉求后,详细且专业地向我解释了移居大陆的相关条件,让我明晰了要办理的方向。他和蔼可亲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服务,不禁让我回想起在台湾办事的经历,以及台湾户政所公务员那令人称赞的服务态度。
2023年4月,历经四年疫情的洗礼,我重返台湾,只为恢复回大陆超过两年期限,而被取消的台湾户籍。短短几天时间里,我穿梭于市政多个机构之间,深切感受到,无论是在繁华市区还是宁静乡镇,台湾的公务员和办事员们的工作态度都令人敬佩。他们总是以热忱的态度迎接每一位前来办事的民众,脸上洋溢着笑容。面对民众的疑问,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并迅速给予反馈。
目前,台湾地区的公务员数量约为30多万人,他们被细致划分为14个等级,每个等级的薪资和福利各有不同,公务员们的月薪大致在2.5万到10万新台币之间(1元人民币约折算4.3元新台币左右)。
然而,由于两岸特殊的关系,在办事过程中,我遭遇了诸多令人困惑的状况与麻烦。
首先是棘手的户籍问题。因疫情阻隔,这几年我无法前往台湾,未曾想自己竟被除籍,瞬间成了“没有国籍的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第一时间赶到台中市西屯区的户政事务所,这里与西屯区公所同在一栋大楼办公。
刚踏入大门,一位女子便热情地迎上来:“你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我急忙说明要恢复户籍,她随即指引我取号码牌。等待过程并不漫长,只等了两三个人,就轮到叫我的号码。我将身份证递给办事员,他耐心解释道:“您的户籍在南投县国姓乡,您前往当地乡的户政事务所办理即可。”
因我的户籍落在前夫家,午饭后,在前夫阿奎的帮助下,驱车赶往南投县国姓乡。当办事员展示办好的户籍资料时,我赫然发现表上竟将我列为外国籍。我立刻向工作人员指出:“我不是外国人啊,填表籍贯那一栏,我明明写着中国大陆湖南。”那位先生依然客气地回应:“这是您的认知问题,但我们这边就是这么规定的。”我情绪有些激动:“两岸本就是一家人,我们一直把台湾人当作同胞,可你们却把我们当外国人。”
这位办事员看起来比较年轻,应该是是被台湾目前的教育洗过脑的,但此时却显得很有修养,并没有被我的话激怒,他露出无奈的神情:“王女士,这个问题我确实没办法跟您解释。”我无奈地叹了口气:“这也不怪你,要怪就怪民进党当局的错误行径。”
办好户籍恢复后,我打算拿着身份证去邮局领取台湾当局普发的6000元补贴。此番台湾当局不知是发什么善心,或许是为即将到来的大选做准备,想用这样的政策收买人心吧。毕竟这次每人都能领取六千元现金补贴,不要白不要。
不过我听说,此次普发现金的资金来源于超征税收,这一举措也招致外界诸多批评,有专家指出,这是民进党当局官方财务规划不善的体现。但我倒觉得自己运气不错,刚回台湾就碰上了这件“好事”,不领实在可惜。
领取这笔补贴有个前提条件,工作人员告知我,得先恢复健保卡。由于我长期居住在大陆,医保已经停保,本以为在乡公所办理复保就行。结果被一位热心却指错路的路人误导,我开车在国姓乡与埔里镇之间往返多次,白白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心中满是懊恼,后悔没多问问工作人员。
到了埔里镇镇公所,办事员对我说:“您已经出国四年了,首先要恢复中华民国户籍。”我赶忙纠正:“我只是去大陆而已,是出境,并没有出国啊,而且我刚才已经恢复了户籍。”她耐心解释:“不管去哪里,反正规定是两年之内要回国,不然就会被除籍。”接着又细致地说:“在乡户政所恢复户籍后,在乡公所办理复保就行,没必要跑到我们埔里镇这边来。”我无奈道:“是被人误导了,说在这边办理,我刚从乡公所那边过来,这来回可有几十里路呢。”她笑着说:“您以后有问题还是问工作人员比较清楚,不要随便问路人。”怕我还是搞不明白,她还贴心地写好小纸条,将办理步骤一条一条详细列出,如同教导小学生一般,让我倍感温暖,之前来回奔波积攒的怨气也消散了许多,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后来我前往银行处理汇款事宜。因长期居住在大陆,我打算将在台湾积攒的养老金兑换成人民币后汇往大陆。实际上,我的月养老金仅有四千多元新台币,与外界一些不实传闻中提及的数额相差甚远。
台湾银行外汇柜台的工作人员向我解释,汇款需要通过国际货币兑换流程,必须以美国银行作为中间机构进行换算,这导致手续费颇高。此外,所有相关资料都必须用英文填写,包括收款人和付款人的姓名地址,以及开户行的代码等信息。
听到这样的回复,我一时愣住了。过去两岸关系稳定时,人民币兑台币十分方便,可以直接通过台湾银行汇到中国银行。如今面对这些要求,我满心困惑,向工作人员问道:“过去汇款不需要将信息翻译成英文,而且两岸早已通邮,大家使用相同的文字,人民币也不是外币,能否直接将台币兑换成人民币后汇往大陆银行呢?以前是可以这样操作的。”工作人员面露难色:“目前的规定不允许这样做,这是政府的最新政策。不过,我建议您可以考虑将台币兑换成美元,这样手续费会相对低一些。”我查看汇率表,发现人民币对台币汇率约为1:4.33,而美元对台币汇率则是1:30.5,无奈之下,我只好将台币兑换成美元。
从户籍被错误归类为外国人,到汇款业务中无端增加的诸多繁琐的要求,这些看似个别的办事难题,实则是“台独”分裂行径在民生领域造成负面影响的缩影。唯有尽快实现两岸统一,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人为设置的障碍,让两岸民众的生活更加美好,真正实现心灵相通、往来便捷。
台湾民众普遍认为,公务员拿的是纳税人的钱,就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公务员,对私营企业主和小商贩同样如此。十年前,我曾撰写《台湾人的素质》一文,尽管台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亚洲四小龙”的辉煌已逐渐褪去,城市建筑和繁荣程度或许无法与大陆相比,但在许多细节之处,如文明礼貌和基本礼仪方面,台湾依然保持着传统习俗。比如在台湾街头,日本品牌7-Eleven便利店的标志随处可见。这些便利店全年无休、24小时营业,为居民提供极为便捷且热情的服务,服务内容不仅有零售,还涵盖自动取款、电信等多项便民业务。即便顾客只购买一元钱的商品,店员也会双手递上购物票据和商品,恭敬地道一声“谢谢!”
同样,在台湾本地人开设的百货商店、菜市场、夜市购物,或是在路边摊、小吃店用餐,无论消费金额多少,商家都会将顾客视为贵宾。顾客进门时热情招呼,离开时以小鞠躬和亲切微笑道一声“谢谢!”此外,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自觉排队等行为,虽有人认为这只是表面功夫,但至少这些行为传承了中华民族最基础的传统美德。
在两岸关系稳定时期,民众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去过台湾观光旅游,许多人都亲身感受过这些温暖的细节。
写于2025年5月
作者简介
王建华,女,网名:宝岛阿华,出生邵东界岭,1999年移居宝岛,常居娄星区台胞,原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退休干部,先后从事护士、报社编辑,纪检科长,高级政工师。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新闻文学创作,小说散文诗词评论,发表于各级报刊网络近200万字,为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网络作协、湖南诗词协会、湖南楹联家协会、湖南小说学会,娄底作协、诗协会员,娄星区诗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红网佳作天地版版主和特评员,连续五年聘为湖南红网聘为全国主题文学征文大赛评委。2025年初,再次当选为娄底市广场舞协会副主席,并担任协会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