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老家在长寿村
文/龙茂泉
我的老家长腰岭村,宛如被山水眷顾的世外桃源,静静躺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霓虹的闪烁,却有着最质朴的烟火气和最令人羡慕的长寿密码,它用悠悠岁月书写着生命的奇迹,承载着我无尽的眷恋与思念。这里住着2258口人,其中有3位百岁老人、9位九十岁以上的长者,还有115位八十岁的“银发族”,当城市的时钟走得飞快,这里的时光却仿佛被岭上的云雾泡软了,慢得能听见阳光爬过瓦当的声响。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薄雾,轻轻洒在长腰岭村的青瓦白墙上。远处的山峦还笼罩在轻纱般的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卷。村子里,公鸡的打鸣声此起彼伏,唤醒了沉睡的村庄。老人们早早地起床,慢悠悠地打开家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开始了新的一天。
漫步在村间的小路上,随处可见精神矍铄的老人。他们或坐在自家门口,晒着太阳,唠着家常;或拿着锄头,在田间地头侍弄着庄稼。82岁的周大妈,头发虽已花白,但眼神依然明亮,她总是笑着和每一个路过的人打招呼,那爽朗的笑声,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我表姐的老公94岁的向大哥,每天都会在院子里打一套太极拳,一招一式,沉稳有力,让人很难相信他已是鲐背之年。而那三位百岁老人——103岁的田天顺,100岁的谭祖合、黄佑炳,更是村里的“活宝”,他们的存在,就是长腰岭村长寿传奇最生动的见证。
田天顺老人,是村里年龄最大的长者。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那是时光留下的印记,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一个故事。1922年出生的田天顺老人1942年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在“国军”呆了八个年头。1949年8月随国民党军队在长沙投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解放战争、广西剿匪。1950年8月1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签发命令,授予大功一次,尔后在剿匪中多次荣立三等功。1955年退伍回乡当农民,才结婚生儿育女,膝下四女一男,如今四世同堂。老人总是喜欢坐在自家院子里给孩子们讲述过去的事情。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仿佛能把人们带回那个久远的年代。听他说,年轻时,他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候日子虽然艰苦,但大家都很团结,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每天早睡早起,饮食清淡,锻炼身体,喜欢吃自家种的蔬菜、粗粮和肥坨垞腊肉。他常说:“如今国家政策好,衣食无忧,我能活到这般年纪,知足啦!” 谈及当下生活,田老感慨万千。
谭祖合老人性格开朗,是个热心肠。老人膝下九个子女,如今他与四女儿一同生活。尽管已至百岁高龄,除了牙齿脱落,身体并无大碍,饱经沧桑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那笑容如春日暖阳,温暖人心。“现在的国家政策,和以前相比,那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也实实在在享受到了。” 这是谭老常挂在嘴边的话,眼中闪烁的泪光,饱含着对国家深深的感恩。谭老性格开朗,是个十足的“新闻迷”。他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国际国内大事了然于心。家中来客人时,他便兴致勃勃地分享政策变化,讲述生活中的点滴幸福。他还喜欢和年轻人聊天,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鼓励他们努力奋斗,不要怕吃苦。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黄佑炳老人今年100岁,育有五个儿子,现与三儿子共同生活。她一生勤劳要强,年轻时无论多苦多累的活儿都不在话下,即便年事已高,也闲不下来。黄佑炳老人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不太习惯午睡。她眼里容不得脏乱,家中稍有凌乱,便立即动手收拾。生活上,她自理能力极强,每天清晨,总是先将自己梳洗整齐,再打理房间,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如今,黄佑炳老人已四世同堂,家庭和睦。每逢过年过节,一家人齐聚一堂,孙辈们欢声笑语,即便老人听力不佳,但看到这热闹的场景,也会跟着开怀大笑。那份浓浓的亲情,如同冬日炉火,温暖着老人的心房。
长腰岭村的长寿,不仅仅是因为老人们的生活习惯,更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村子四周群山环绕,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宜人,富含负氧离子,是天然的大氧吧。村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巴人河潺潺流过,溪水甘甜可口,滋养着世世代代的村民。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村民们种植的蔬菜、水果都是绿色无污染的。老人们常说,是这一方水土养育了他们,让他们能够健康长寿。
在长腰岭村,尊老爱幼是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年轻人对老人都十分敬重,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老人们也把年轻人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关爱和教导。每逢节日,村里都会举办各种活动,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老人们会讲述过去的故事,传授生活的经验;年轻人则会为老人们表演节目,送上祝福。这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整个村子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今年3月3日村里专为谭祖合老人办“长寿宴”,3位百岁老人与村里几十名党员围坐在一起,百岁生日的谭祖合被簇拥在中间,晚辈们端来生日蛋糕,唱起生日快乐歌。不知谁起了头,有人唱起了失传多年的山谣,“长腰岭哟岭连岭,山也长寿水也长寿……”歌声混着春风,掠过青瓦,飘向远处的山峦。那一刻我忽然懂得,长腰岭的长寿,从来不是某个个体的奇迹,而是整座村落与时光和解的智慧——它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合适的节奏里舒展,让岁月的馈赠在烟火中沉淀,让“长寿”二字,最终化作了“心安处是吾乡”的从容。
这就是我的老家,长腰岭长寿村。它不是挂在宣传册上的“长寿密码”,而是一座活着的时光博物馆:每一道皱纹里藏着风雨,每一双老茧里握着春秋,每一次晨昏交替中,都在轻声诉说着同一个秘密——最好的长寿,从来不是追赶时光,而是学会与时光并肩,在烟火里扎根,在平淡里生暖,让每个日子,都慢成一首可以慢慢吟诵的诗。
如今我常想,当城市里的人忙着寻找“长寿秘诀”,长腰岭的老人们却早已把答案活成了日常:是晨雾里的一杯淡茶,是午后竹椅上的一场盹,是傍晚巷口的一声招呼,是春种秋收的不慌不忙,更是“心有归处,岁月无惊”的笃定。就像村里那棵千年紫薇树,经历过风雨,也享受着阳光,却始终把根扎进土地,把枝叶舒展向天空——原来最长的岁月,从来不是对抗时光,而是与时光握手言和,在漫长的日子里,慢慢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在村里玩耍。我们会在田野里追逐嬉戏,采摘野花;会在小溪边捉鱼摸虾,打水仗;还会围坐在老人身边,听他们讲那些神奇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那时候的日子,无忧无虑,充满了欢乐。而老人们,就像我们的守护神,看着我们成长,给我们温暖和关爱。
如今,我离开了老家,来到了繁华的城市。城市的生活节奏很快,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有时候,我会感到疲惫和迷茫,这时,我就会想起老家的长腰岭村,想起那些长寿的老人,想起那里的一草一木。老家的一切,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长腰岭村,我的老家,那个闻名遐迩的长寿村,它不仅仅是一个村庄,更是我心灵的归宿。那里的长寿老人,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美好与坚韧;那里的山水田园,承载着我最美好的童年回忆;那里的风土人情,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我相信,长腰岭村的长寿传奇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它的故事,也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无论我走到哪里,老家长腰岭村,都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永远的根。
2025年6月26日
作者简介龙茂泉,50后,土家族,湖北巴东人,中共党员,退休公务员。离开公职多年闲赋悠居峡江的一介布衣,酷爱文学打发时光的码字人,偶尔发布文学作品的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热爱生活的开心翁,含怡弄孙的闲暇时间专司自媒体、抖音、视频号《峡江布衣》的湖北省自媒体协会会员,讴歌家乡的恩施州“风范长者”。多家文学期刊的签约、终身作家,曾获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学会2025年度“双十佳”奖等50余项文学奖。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