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广州军区通信总站长话连女兵 郭昕
时隔经年,双足再度踏碎白云山的晨雾,松涛裹挟着旧忆扑面而来,胸腔中翻滚的炙热,恍如看见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三十载光阴流转,当年的军营岁月却从未在记忆中褪色。夜深人静时,那些绿色军装与号角编织的青春片段,总会化作萦绕心头的旧梦,牵引着我回望那段镌刻着热血与赤诚的芳华岁月。
白云山脚下,原广州军区某通信站女兵们用指尖与耳畔编织着永不消逝的军旅传奇。她们的身影穿梭在机房与训练场之间,将柔肩化作坚固的通信堡垒,让青春在按键与听筒的交响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思绪把我带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的那个夏日,羊城八月的天气异常湿闷,空气仿佛被蒸煮过一般,黏腻得能拧出水来。清晨六点急促的哨声便划破了宁静。女兵们迅速从床上起身,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那方方正正的“豆腐块”被子,穿戴整齐后奔赴训练场。当第一缕晨光还未穿透云层,长话连的女兵们已在操场上列队完毕,伴着整齐的口号,透着坚毅的目光,每一个踢腿、摆臂都精准有力,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和发梢滴落,浸透了身上的军装,后背很快洇出大片深色汗渍,她们依然保持着标准的军姿。这是她们每日的必修课,队列训练不仅是对体能的考验,更是对军人纪律意识、团结协作精神意志的磨砺。
八点时分,开启了一天的业务训练,热浪在窗外翻涌,宿舍内,房间顶上的电扇在悠悠地转着,叶片搅动出的风挟着潮湿的热气,拂过女兵们被汗水浸透的衣领。她们端坐在自己的榻卧前,膝盖上铺着磨得起毛边的笔记本,手中握着的笔杆早已被汗水浸得发滑。作为大军区台的话务兵,承担着上传下达,总机接转,连接各路军线的重要职能。为了更迅速的连线,话务兵必须准确无误的记住部队几千甚至上万个部队番号代号,单位人名和电话号码。第一难关是号码关,走着路背吃着饭背,晚上在宿舍里挑灯夜战,背诵各种代码和规范用语。做梦都在和号码较劲,有时半夜醒来,看着满天星斗,都好像是阿拉伯数字。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女兵们从开始的一问三不知,到最后熟记上千个电话的“号码百事通”。能做到有问必答,百问不差,并相继圆满完成了口功、耳功、眼功、手功的基础训练科目。每个新兵,唯有将号码烂熟于心、把操作规范刻进肌肉记忆,在模拟训练中能冷静应对突发状况,通过层层考核检验后,才能获得踏入通信机房的“通行证”。
走进通信机房,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战场。这里没有硝烟,却时刻上演着信息传递的“生死时速”。女兵们端坐于机台前,按键声、联络声交织,气氛紧张又忙碌。机房里,时任连长陈环芬身姿挺拔,目光在机台与战友间穿梭,精准把控着每一次通信任务。即便时光流转,那段记忆里女连长的身影依然鲜明如昨。还记得那次话务模拟考核,有些愚笨怯懦的我,因为紧张,在转接电话时出现了失误,她当场便蹙紧眉头,严厉的话语如重锤般砸来,每一个字都让我心跳加速。那双凌厉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我,像是要把我的错误刻进骨子里。从那以后,每次看到她的身影,耳边都会不自觉地回响起她的训诫,内心泛起的紧张与不安,成了那段日子里最深刻的印记。哪怕后来离开了部队,那份严肃的气场,依然是记忆里难以磨灭的存在。
1991年的盛夏,全军话务比武的战鼓轰然擂响,每一处话务兵的训练场上都弥漫着紧张又激昂的备战气息。在陈环芬的带领下,我们的训练强度和专业水平大幅提升。她深知,通信是军队的神经中枢,一丝差错都可能影响战局。为提升话务员业务能力,她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从早到晚安排紧凑的训练课程,包括模拟紧急情况时的快速反应训练,要求话务员在极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信息传递。在高强度训练下,话务员们的业务水平飞速提升,在军区组织的多次通信技能比武中,长话连屡获佳绩,成为广州军区通信系统的标杆连队。当年的大比武,我们连被评为“全军先进话务台站”,陈环芬连长还受邀赴京在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当天为连长送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前往北京那天,羊城下起了毛毛细雨,长话连全体官兵早早集合,整齐列队,敬着标准军礼,目送陈连长,眼中满是敬佩与不舍。
那次比武场下场上的画面还在脑海里翻涌,战友们的脸庞也渐渐清晰起来,尤其是刘辉队长,总像盏暖灯般亮在回忆里——这位传奇女神,我的知心大姐,入伍十五年,从话务兵到领航者,荣立三等功三次,受嘉奖10余次:1985年11月5日这天,正值18岁生日的广东茂名姑娘带着懵懂与憧憬,离开父母,走进广州军区通信总站新兵教导大队的大门,军营的广播站唱起《18岁的青春》,歌词里“18岁,18岁,我参军到部队”的旋律,与她此刻的热血心境完美契合,少年壮志融入绿色方阵,这一天必定成为她生命中永不褪色的记忆坐标。面对新的环境她新奇又紧张,可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让她迅速投身到严苛的训练中。在连队为了练出扎实本领,刘辉开启了“魔鬼训练”模式。每天天还没亮,她就悄悄起床背电话号码本,密密麻麻的数字在她眼中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通往优秀话务兵的密码。凭借着这股子拼劲,不到半年,刘辉便成为同批兵里第一个独立上岗的话务员,在连队的业务考核中也总是名列前茅。1990年,部队有士兵提干的名额,刘辉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突出的表现以及日常积累的理论知识,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从话务员到副营长,后来转业到公安系统工作,每一步都带着军人的坚韧,部队历练赋予她的纪律性和责任感,在不同岗位上化作独特优势,也曾被广州市政府授予“羊城巾帼创业能手”暨广州市“三八红旗手”,推举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刘队长把每一步都走得掷地有声,这样眼里有光、脚下有力的榜样,难怪让人打心底佩服。
军营生活并非只有紧张的训练与工作,也有着属于她们的温暖与欢笑。休息时间,通信站的宿舍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女兵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家乡的美食与故事,用歌声驱散一天的疲惫。军营文艺晚会上,舞台灯光骤然亮起,一抹英姿飒爽的身影翩然登场,那是我的“军中密闺”——黄巍,她身着笔挺军装,利落的短发别着闪亮的发卡,眉眼间藏不住湖北姑娘特有的灵秀劲儿。她随着音乐舒展腰肢,军靴踏地的节奏与鼓点完美契合,时而旋转如风中劲竹,时而定格似青松挺立,刚柔并济的舞姿惊艳全场。谁能想到,这位在舞台上灵动如精灵的姑娘,平日里训练时是业务尖子,背记通信代码又快又准,操作设备行云流水,活脱脱一朵绽放在军营里的“铿锵玫瑰”。
广州军区的岁月,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那些在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在岗位上的坚守奉献,与战友们结下的深厚情谊,都化作了成长道路上的基石。她们如同盛开在军营里的木棉花,在南粤大地上,绽放出绚丽而耀眼的光芒,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军人的使命与担当,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军旅篇章 。
退役后,我带着军人的坚毅与担当入职国企,深度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在新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企业改制后,我扎根基层,开启长达12年的社区工作生涯。任职社区书记兼主任期间,我始终牢记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初心使命,凡事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倾听居民心声,聚焦急难愁盼,用实际行动织密民生保障网。在我的带领下,社区工作成绩斐然,先后荣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学雷锋基层示范服务站"等,我个人也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基层优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如今,身为在职企业干部的我,依旧保持着对事业的热忱,在岗位上坚守深耕。工作之余,我以笔为剑、以墨抒情,在纸页间镌刻奋斗足迹,续写家族荣光。我将从军营淬炼、国企攻坚到社区深耕的人生历程,化作一个个饱含温度的故事,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话语娓娓道来,希望能传递信仰的力量,用自己的经历感染和鼓舞身边的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