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白鹿原》
谢卫
再次打开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那片广袤厚重的黄土地,便立刻如同一幅雄浑壮阔的历史长卷,在我的眼前徐徐铺展开来。这部著作虽然面世久矣,但荏苒岁月,却并未冲淡书中应有的那股韵味,反倒使其变得如陈酿的美酒,愈发香醇。
书中的白鹿原,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浓缩了的社会,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悲欢离合、命运沉浮。书中的历史背景,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抗日战争,社会始终动荡不安,白鹿原上的各色人等,都在这个时代的漩涡中,或顺势而为,或逆流抗争,每个人都在历史的车轮下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个体的命运从来都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在宏大的历史进程中,个人的力量或许渺小,但人性的真诚与善良,光辉与丑恶,却都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被无限放大。
白嘉轩,这位白鹿原上大名鼎鼎的族长,他永远挺直着腰杆,坚守着传统礼教,如同古老宗法制度的忠诚卫士。他的一生,始终在坚守与变革的浪潮中挣扎。他遵循祖训,兢兢业业维护着家族与村落的秩序,却又在时代的洪流中,无奈地看着传统礼教逐渐遭受冲击。如今我们再读这部著作时,似乎更能体会到他那份坚守背后的无奈与心酸,事实证明,他并非冥顽不化,而是在时代的巨变中,始终试图寻找着某种平衡,守护着他心中的那份“做人”与“立足”的原始信仰。
而黑娃,从一个叛逆的土匪,到最后潜心求学,成为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他的转变令人感慨万千。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与抗争精神。年少时,他对传统礼教的叛逆,是对不公命运的呐喊;而后来的求学蜕变,则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追寻。黑娃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以及人在不同境遇下的无限可能。
田小娥,是书中最令人心疼的角色之一。她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压迫的可怜女子。她出身低微,被卖给郭举人做妾,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应该说,她与黑娃的爱情是对封建礼教的公然挑战,她渴望自由、平等的爱情和生活。然而在白鹿原这个传统的社会环境中,她的反抗显得那么无力。她被白鹿原上的人们视为不祥之人,遭受着各种歧视和迫害。从深层意义来说,田小娥的命运是女性在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下的悲剧缩影。她渴望爱情与自由,却被时代无情地碾压。她的遭遇,是封建礼教对人性压抑与迫害的缩影。她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她的抗争则体现了人性对自由和尊严的不懈追求。我们如今再读《白鹿原》,对她的同情愈发深沉,也对那个黑暗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批判。她如同一朵在狂风中摇曳的野花,虽努力绽放,却终究抵不过暴风雨的侵袭。
在《白鹿原》这部充满着人性复杂与时代沧桑的作品里,无论鹿子霖,鹿兆鹏,鹿兆海,白灵,冷先生,朱先生等等一众人物群像,无不被作者刻画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限于篇幅,这里着重剖析一下白孝文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说实在,他的人生经历也是最值得深思,最值得玩味的。当他身为族长与田小娥“苟且”之时,怎么也成不了事,而当他沦为乞丐之后反倒又“行了”,为什么?因为当白孝文身为族长时,他是白鹿原上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幼接受的儒家正统教育,家族赋予他的族长身份,都像一道道枷锁束缚着他的思想和行为。那时候,他与田小娥的行“苟且之事”,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深知与田小娥的交往违背了家族的规矩、社会的礼教。这种道德上的负罪感使他在与田小娥相处时总是畏首畏尾。所以,他的身体和心灵完全被封建礼教分割开来,他的理智不断地提醒他要远离这种违背道德的关系,因此在生理上,他自然就难以与田小娥达成和谐。
从更深一层意义上来讲,白孝文当族长时的身份,象征着他是传统秩序的维护者。他的存在是为了遵循白鹿原上既定的社会规则,这种规则深入到他的骨髓之中。这时候他与田小娥“苟且”,就不仅仅是男女之事,更是对整个白鹿原社会秩序的挑战。他的家族荣誉感、他在族人面前的形象,都不允许他与田小娥有进一步的发展。也就是说,他的心理上存在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完全抑制了他作为一个正常男性的本能反应。
然而,当白孝文沦为乞丐之后,情况就立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什么?因为这时候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外在束缚。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需要维护家族尊严的族长。他不再需要担心族人的眼光、家族的声誉,此时的他只是一个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个体。他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已经从一个被封建礼教塑造出来的“族长”,而完全蜕变成了可以遵循最原始本能的一个人。他可以毫无顾忌地释放自己的本能欲望。换句话说,沦为乞丐是白孝文对传统身份的一种彻底抛弃。他在堕落的过程中,内心的道德防线已经荡然无存。他不再受儒家思想中那些繁文缛节的限制,他的人性中被压抑的部分开始肆意生长。他的“行”更多的是一种人性在摆脱束缚后的自然回归,尽管这种回归是在他堕落的状态下发生的。
白孝文的这种转变深刻地反映了《白鹿原》中封建礼教与人性本能之间的矛盾关系。当他被封建礼教紧紧束缚时,他的人性是扭曲的、压抑的;而当他摆脱了这些束缚,尽管是以一种堕落的方式,他的人性却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巨大影响以及人性在这种影响下的挣扎与无奈。
再读《白鹿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就像是在与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促膝长谈,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往事。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书中的每一段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让我们对人性,对历史和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它同时也让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更加珍惜当下,理解生活的厚重与多彩。
再读《白鹿原》,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陈忠实先生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他通过白鹿原这个小世界,真实而又深刻地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断裂。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沧桑、人性的复杂,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所以,我们每一次阅读这部著作,都仿佛是一次与历史、与人性的最深切的对话,它让我们在白鹿原那片广袤的土地上,不断地探寻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