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梁梁盘着九道弯
唢呐声搬进新农村
电子琴接住黄河水
一嗓子喊醒满坡春
《邵师励志赋》
黑窑洞畔苦寒乡,邵氏门中出俊郎
足疾幼年身未馁,秦腔板胡艺初彰
三更弦震星摇影,十指风生月染霜
唢呐穿云惊四野,娇妻展袖唱千庄
段家金嗓扶鸾唱,邵府银弓引凤翔
六女绕庭承雅韵,一男立雪继书香
驴耕晓雾披蓑笠,麦拔炎阳浸汗浆
冻土磨成铮骨硬,穷窝炼就赤心昂
功名子女擎天柱,德泽夫妻耀梓桑
老骥今移新寨住,依然声动陇山阳
《 唢呐传记 古词韵》
沟壑吞昏晓。
记当年、
黑窑洞里,
病躯难矫。
三尺板胡惊四座,
揉碎秦腔未了。
更揉碎、
穷山昏晓。
铁驴踏霜犁晓月,
任汗珠、
摔作星星草。
风与雪,
肩头抱。
也曾血泪浇芹藻。
叹夫妻、
黄土地里,
种诗种稻。
三女一男皆国器,
撑起寒门荣耀。
看今日、
新居霞绕。
唢呐又吹新日月,
伴电子琴音云中袅。
黑窑洞,
作旗号。
《邵公十六韵》
窑洞寒门佩管弦
六姝环绕独子贤
疾足何曾碍志坚
板胡昼夜绕村梁
秦腔自乐惊三县
落叶秋风调万弦
娶得金芳并蒂莲
鸾俦凤侣共翩跹
金喉玉嗓冠群芳
四野八乡慕管簧
三春驴背犁星月
五鼓鸡鸣启陌阡
汗透麻衣收麦急
霜凝草履垦荒虔
雪地牧野冰路越
羊鞭挥处砺锋芒
四雏振翅破穹苍
俱列蟾宫折桂行
黑窑旧事成追忆
刘寨新居沐暖阳
唢呐声穿千户晓
电子琴鸣九曲扬
白鬓犹抱匠人肠
红白场中演沧桑
半世浮沉凝绝艺
一腔肝胆化宫商
莫道病躯行路坎
且听金曲震云巅
窑洞精神传万代
仁心树德永流芳
《清平乐·邵树仁》
窑寒沟瘦,
唢呐穿云岫。
疾足踏平荆棘路,
板胡声裂星斗。
金芳唱彻春秋,
三凤一龙争秀。
最是刘寨新柳,
笑吹十里悲欢。
《邵树仁 陇上行》
黑窑洞深埋玉芽,
六女围炉待春华。
少儿足疾折筋骨,
板胡声里绽新葩。
三更秋月悬弓影,
十载寒霜浸指洼。
忽闻陇上秦腔起,
百户推窗看紫霞。
夫拉板胡妻唱腔,
段家金嗓震山梁。
红绸舞罢青骢过,
四野争传并蒂香。
三女一男登科榜,
耕犁未冷砚先烫。
晨披星斗暮驮月,
麦芒刺破少年掌。
今朝唢呐裂云破,
白发犹吹黄土坡。
新村瓦舍炊烟直,
电子琴声伴鼓锣。
黑窑洞牌走千庄,
白事皆邀邵师帮。
莫道残躯行路蹇,
掌中日月自煌煌。
《沁园春·邵树仁传》
窑洞贫瘠出匠骨,
蹒跚踏破九重霜。
病躯偏立苍茫志,
板胡惊落秦川月。
金芳玉嗓震八荒,
鸾凤和鸣四十年。
驴耕晓雾千畦绿,
镰刈寒星万担黄。
雪裹娇儿书卷暖,
汗浇稚子栋梁坚。
唢呐今穿新寨巷,
声透白幡唤春阳。
三女一龙擎玉柱,
双亲笑看彩云翔。
《鹧鸪天·黑窑洞唢呐匠》
窑洞贫寒出俊雄,
麻痺难遮艺苑虹。
秋风板胡穿三县,
春夜秦腔震九重。
妻婉转,
子峥嵘,
教鞭挥雪种梧桐。
唢呐声动刘寨月,
新柳轻拂电子钟。
《临江仙·邵氏春秋》
一杆胡弦惊四野,
寒窑飞出金鸾。
秦腔浸透陇原山。
妻歌掀麦浪,
子志破云天。
五十载踏霜赶月,
磨刀石上耕田。
唢呐今唱寨楼前。
病肢撑日月,
老嗓震河川。
《破阵子·唢呐匠列传》
曾卧黑窑病骨,
偏磨铁板银筝。
三亩薄田星作伴,
十里长坡雪化羹。
教儿如练兵。
唢呐忽翻新调,
电子琴和蛩鸣。
卸下驴缰操乐谱,
白发犹吹陇上春。
声穿新农村。
《黑窑洞长调》
唢呐声撕开黄土地褶皱
七十年代的风卷着窑洞咳嗽
六个姐妹托起独苗的星斗
板胡弓拽落月亮熬白了少年头
幼年足疾丈量春秋
弦上滚过千沟万壑的秦腔吼
三乡五里麦浪随琴弓颤抖
自乐班把苦日子酿成老黄酒
段金芳的碎花袄映红山岫
夫妻调搅动四乡八村的星宿
驴铃铛摇碎霜晨月如钩
五更天犁尖挑破冻土的甲胄
三女一男踩着爹娘的脊梁走
课本里浸着拔麦穗的汗咸透
高考榜撕开命运的铁锁锈
如今栋梁撑起共和国的云楼
新农村炊烟缠着唢呐游走
电子琴嫁接千年苍凉的音喉
白事场飘着黑窑洞的曲牌旧
老艺人把悲欢吹成黄河的喉
邵树仁的名号在黄土梁上流
段金芳的唱段化作风过山沟
苦难酿的酒醉了岁月白头
唢呐声里站着永不倒的骨头
黑窑洞叙事——致邵师长调
九道山梁蜿蜒成古老的弦
邵师自窑洞的褶皱里蹒跚
三双姊妹的眸光在炕头流转
半碗糜子,
喂养七缕倔强的炊烟
羊皮袄裹住冻僵的童年
板胡震颤,
震颤着西北的荒原
秦腔冲破夜的穹顶
碎了月亮,
醉了方圆
金芳的歌声撞开命运门环
嫁进窑洞,
便成了岁月的主唱
夫妻犁开冻土,
驴蹄叩响时光
霜雪凝作碗中,
浓稠的沧桑
油灯下,
四娃与文字对抗
镰刀割断黑夜的帷帐
麦浪托举的准考证
是冻河解冻后,
奔涌的希望
坍塌的窑洞沉入往昔
唢呐声飘向崭新的村庄
电子琴接住黄河的激昂
老胡琴,
拉着夕阳缓缓退场
白事里,西北调依旧嘹亮
悲喜在铜碗中沸腾、摇晃
四十年岁月酿成的佳酿
一嗓吼出,满坡春色正滚烫
《七律·邵树仁》
黑窑寒土砺琴心,
唢呐声穿九曲云。
患疾双足难锁志,
板胡昼夜绕梁音。
荆妻金嗓冠乡邻,
稚子寒窗跃玉门。
卌载耕犁磨铁骨,
今朝鼓乐震乾坤。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高级院士。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身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并于作家进修班深造。七律《咏寒门志士·三首》荣获第五届“汉墨风雅兰亭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榜眼奖。其军人题材诗词《郭养峰素怀》荣获全国第一届“战歌嘹亮-军魂永驻文学奖”一等奖;代表作《盲途疾行》荣获全国第十五届“墨海云帆杯”文学奖一等奖。中篇小说《金兰走西》在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合举办的“春笋杯”文学评奖中获奖。
早期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代表作包括《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影畔》《磁场》《江山咏怀十首》《尘寰感怀十四韵》《浮生不词》《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来,先后出版《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及《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其长篇小说创作涵盖《山狐泪》《独魂记》《麦田里的沉默》《尘缘债海录》《闭聪录》《三界因果录》《般若红尘录》《佛心石》《松树沟的教书人》《向阳而生》《静水深流》《尘缘未央》《风水宝鉴》《逆行者》《黄土深处的回响》《经纬沧桑》《青蝉志异》《荒冢野史》《青峦血》《乡土之上》《素心笺》《逆流而上》《残霜刃》《山医》《翠峦烟雨录》《血秧》《地脉藏龙》《北辰星墟录》《九星龙脉诀》《三合缘》《无相剑诀》《青峰狐缘》《云台山寺传奇》《青娥听法录》《九渊重光录》《明光剑影录》《与自己的休战书》《看开的快乐》《青山锋芒》《无处安放的青春》《归园蜜语》《听雨居》《山中人》《山与海的对话》《乡村的饭香》《稻草》《轻描淡写》《香魂蝶魄录》《云岭茶香》《山岚深处的约定》《青山依旧锁情深》《青山遮不住》《云雾深处的誓言》《山茶谣》《青山几万重》《溪山烟雨录》《黄土魂》《锈钉记》《荒山泪》《残影碑》《沧海横流》《山鬼》《千秋山河鉴》《无锋之怒》《天命箴言录》《破相思》《碧落红尘》《无待神帝》《明月孤刀》《灵台照影录》《荒原之恋》《雾隐相思佩》《孤灯断剑录》《龙脉诡谭》《云梦相思骨》《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痣命天机》《千峰辞》《幽冥山缘录》《明月孤鸿》《龙渊剑影》《荒岭残灯录》《天衍道行》《灵渊觉行》《悟光神域》《天命裁缝铺》《剑匣里的心跳》《玉碎京华》《九转星穹诀》《心相山海》《星陨幽冥录》《九霄龙吟传》《天咒秘玄录》《璇玑血》《玉阙恩仇录》《一句顶半生》系列二十六部,以及《济公逍遥遊》系列三十部。长篇小说总创作量达三百余部,作品总数一万余篇,目前大部分仍在整理陆续发表中。
自八十年代后期,又长期致力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的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来,撰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该文集属内部资料,未完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步于网络平台发布。
风吹麦浪,一年过半。
接下来的日子,别让自己太闲,
好好努力,静待收获。
The wind blows the wheat, half of
the year. In the following days, don't let yourself too idle, hard work,
wait for the harvest.
今日芒种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MANG ZHONG
传统节气
芒种节气
芒种到了,仲夏夜之梦开始了,柔软的晚风,闪亮的星,雪白的栀子,金黄的杏儿,他们都在讲述着这个夏天该有的故事...
布谷远鸣叫,云雀高声唱,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今日芒种,忙有所获,不负耕耘。
芒种三候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一候螳螂生】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候鹏始鸣】
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反舌无声】
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芒种习俗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MANG ZHONG
芒种节气
在民间,一些地方流传着芒种日“送花神”的习俗。绚丽的夏花此时渐渐零落了,层层叠叠浓淡不一的绿色,成为芒种的主色调。人们依依不舍地饯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的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