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杏树
周光天
小麦黄梢时节,我想起来老家的那些杏树、五年半的杏坛光阴,那些华而实的生命。
一
在老家农村,庭院里种什么树,是个严选的过程,杏树脱颖而出是有原因的。桃树,花之夭夭的是真好看,却因为枝叶糖分高,天生爱招虫子,特别是蚜虫,老家称为“蜜虫子”,腻腻歪歪地聚集在枝头、叶背,啃食着、蛄蛹着,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不打农药桃子长不成,淘汰。苹果树、梨树,需要剪枝定型、疏花疏果,技术含量高,一般人舞弄不了,还需要通风透气,占地方大,弃之。槐树,开花时候满园飘香,引得蜜蜂嗡嗡乱飞,槐花饼人人喜欢,坏处是树大招风,对房屋是个威胁,舍之。杨树,晚上树叶哗哗乱响,人称“鬼拍手”,影响睡眠,除。香椿树,椿芽是北方开春第一鲜,树叶却是刺蛾的最爱,幼虫的毒刺落在人身上更是“第一刺痒”,让人不寒而栗,躲。等等。
只有杏树,树形不大不小、不高不矮,叶片卵形悦目,花朵素雅好看,果实香甜众爱,不用打药剪枝,管理简单,选择的结果就是它了。
二
我们村的杏树,要论结的杏好吃,首推姜老奶奶家的那棵大杏树。
记忆里,姜老奶奶的家是充溢着羊膻味的。她儿媳、儿子去世的早,留下了一大群山羊、绵羊,两个孙女早早下学,放羊、种地,与老奶奶相依为命。老奶奶家在村子中间,老远就能看见她家的那棵杏树高出房屋很多。初春时,满树杏花如粉色云团,飘在一众灰黑色的屋舍上面;端午后,蓊蓊郁郁的树叶间闪现着一颗颗饱满橙黄的杏子,摇曳在枝头,我们在院子外似乎闻到了杏子的香甜,羊膻味似乎也没有了。她家的杏子水分足、糖分大,闻起来喷香,特别好吃,是因为上足了羊粪的原因,还是本身就是品种好,不得而知。
麦子收完开始摘杏,家里没有男劳力,姜老奶奶得雇人的,每天摘一次快要成熟的杏子,工钱就用十斤杏子来顶。摘下的杏,老奶奶不用去街里卖,大家都不约而同去她家里买,就是用麦子换,一斤杏换一斤麦子或者二斤地瓜干;一会功夫当天的杏子就换完了,去晚了的只能拉着满脸不高兴的孩子央求姜老奶奶,明天说什么也得先留下二、三斤杏。姜老奶奶家的杏树每年能换多少麦子,没人去问,杏树就是他们家的麦地呢。
可是,姜老奶奶每年都会送给母亲二斤杏。我奶奶家和姜老奶奶家隔着一条胡同,母亲领着我去给奶奶送好吃的啥的,经常会在胡同口碰到拉呱的姜老奶奶,她总会叫住母亲说说话。她家杏子成熟了,她就叫住母亲跟着她去家里拿上二斤杏。母亲不要,她就说“多好的孙子,给孩子打打馋虫啊”。我不解,问母亲为啥送给咱杏,母亲说“等下次给你奶奶送好吃的,也给姜老奶奶送点”。
那是1980年代初,姜老奶奶当时就很老了,黑黢黢的脸上满是皱纹,腰也半驼着,村子里大家喊“老奶奶的”,就她自己。到了这一年的秋天,我上一年级才一个多月,下午和同学们在校外草丛里疯玩,回家全身奇痒、满是疙瘩,晚上母亲领着我去找姜老奶奶,她问了问、看了看,找出几块老席片,说拿回去在家点着席片烤烤衣服和孩子,接着钻被窝、盖严实睡一觉,包好。母亲如法去做,果然是。
这么多年过去,姜老奶奶留在我记忆里的,总是那棵高大的杏树、软糯香甜的杏子,那慈祥的眼神和暖烘烘的席片烧烤。
三
村子里再论杏好吃的,就排到三大爷家的杏树了。
三大爷家院子虽然不大,却种了杏树、李子树和海棠果树好几种果树。春天里,杏花粉、李花白、海棠红,几个姐姐还在屋檐下种植了好几种芍药花,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奇斗艳,满园芬芳,真是我神往的所在。
三大爷家的杏树与姜老奶奶家的不同,果实不大,焦黄焦黄的;口味是甘甜的,一掰就能离核,不拖泥带水,干干净净的那种齁甜。吃姜老奶奶家的杏子总有些客情,三大爷家的杏对我是不设防的,随便吃就行。花褪残红时候,我就问杏啥时候才长大能吃啊;杏叶满枝时候,我就站在树下数一共坐了多少果,可每次数都不一样;杏子稍微一发黄,就迫不及待摘几个尝尝,却总是操之过急。待杏真成熟了,三大爷总是摘下一大瓢,笑眯眯地看着我和哥哥姐姐们吃,却也不忘提醒不能吃很多。
小孩子总是馋,有一年我吃多了,酸倒了牙,酸疼得难受,三大爷摘下树上的几片杏树叶,让我慢慢嚼细含在嘴里,过一大会吐出来,果然减轻了很多。从那往后,我也慢慢理解了“桃养人杏伤人”这句俗语。
现在偶尔回老家,经过三大爷家门外,再也没有那满院的鲜花和笑声了,也再也吃不到那棵杏树的甘甜了。
四
哪个童年不想有棵自己的杏树呢?于是,我把姜老奶奶家和三大爷家的杏核都攒起来,来年春天种在我家院子里,天天浇水、观察,杏核拱土了高兴,子叶露出地面了高兴,长新叶了高兴。出去玩遇到野地里的杏树苗,也连根挖回来,小心地种在院子里。憧憬着,我的杏树快长大,比姜老奶奶家的杏树还高,比三大爷家的杏树还甜,我也去送给他们我的杏尝尝。
院子里有鸡和鹅,有老黄狗、狮子头狗们,母亲就提醒我,得把杏树苗围起来,别让它们给祸害了。于是小心地用荆棘扎个圆篱笆围起我的杏树苗,但鸡和鹅们总是好奇地探头啄几下,狗子们总是好心的撒尿标记下,每天追打它们成了必修课,过了一段时间它们长了记性,总算是消停了,我于是满心欢喜。
还是失算了。我们家那头灵活得像个猴子,啥也吃、天天吃不饱的黑白花猪,趁家里人都外出,终于有一天拱开猪圈门窜到院子里,咬了鸡、撵了鹅、斗了狗,皮糙肉厚的它竟然不怕荆棘扎、啃了我的杏树苗。我和母亲回家看到满地狼藉,它还傻呵呵地对我们笑,我又气又恨,抡起木棍就追打,怎奈它识趣地跑回领地,屁股朝外任我肆虐。母亲阻止说,行了,咱们还得指望它过年换钱呢。我抢白,我的杏树咋办?母亲说,明年春天再种啊。
到了这一年的冬天,我和母亲、姐姐离开村子到父亲工作的煤矿生活,我再也没有机会种一棵属于自己的杏树了。
五
好在,工作后的第一个单位是个三县交界的山村小学,村子后面山上有大片的杏树林。
去学校报到,校长就让我当五年级的班主任,勉励我好好教。村书记和家长们,知道我刚刚师范毕业就到村里来,也盼着我能好好教村里的孩子们。半年多过去,班级成绩优秀,在全乡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紧绷着的工作状态也转入自然。第二年春天,我和校长说想领学生们去村里的山坡上春游,让他们在小学毕业前留下美好记忆,也为快要到来的小升初考试加油鼓劲。校长同意,说你还不到十九岁,对山上的路也不熟悉,我安排本村的一名老教师和你一起组织吧。
我们春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叫“南漫”,就是那片长满杏树的山坡。山村孩子体质好、泼辣,男孩、女孩一个个都结结实实的,我和老教师领着这二十多个学生,顺着羊肠小道爬山,没有一个说累、掉队的。一路上,荠菜花开春在田头、杨柳细风轻柔拂面,孩子们欢声笑语、蹦跳开怀。南漫,是早些年开垦的山坡梯田,一层层种了很多杏树,正是盛花期。我们都席地而坐,抬头望粉白疏影、蜂飞蝶舞,空气里杏花的甜香弥漫、浸润,于是开始拉歌,《让我们荡起双桨》《二月里来》《铃儿响叮当》《兰花草》《满江红》《送别》……,小组之间、男女生之间,歌声不断、笑声盈耳。我和老教师坐在学生中间,他悄悄对我说,“周老师,咱们学校很多年不组织春游了,孩子们是真高兴啊”。
几十年已过去,没有种一棵属于自己的杏树的遗憾已经淡忘;村里的老杏树,自己最年轻时,杏坛兢兢业业的五年半光阴,还有南漫那些挺拔茁壮的杏树,永远刻在记忆深处。
2025年儿童节
作者简介
周光天,现在济南市历下区工作,敬业乐文,作品散见于《大众日报》《当代教育》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