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渔家出西施
陈宝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范蠡是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人物,被誉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中华商圣,在华夏大地留下了千古绝唱。范蠡在越国做了越王勾践的谋士,经常与越王商讨天下大事,特别是在越国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富国强兵,图谋灭吴。为了东山再起,他巧施美人计,将国色天香的西施进献给吴王夫差,使夫差沉湎于女色。经过长期的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这时,范蠡审时度势,功成身退,离开越国,泛舟五湖。而西施呢?后人传说众多,其中一说越王勾践在打败吴国后“沉西施于江”。
传说越兵攻占姑苏以后,阴险毒辣的越王后生怕西施勾引勾践而亡国灭种,立即封锁吴王后宫,邀请西施乘龙船赏明月。西施不知是计,欣然上船。当船行到了太湖中,越王后命人停止行船,提出要听西施弹琴。西施在奉命弹琴之际,越王后向越兵悄悄暗示,突然从阴暗处窜出两个大汉,用力把西施推入太湖,可怜的“越国功臣”西施落入水中,越王后命人提灯相照,不见踪影,称西施落水而死,然后命人返航。
原来西施是若耶溪畔的浣纱女出身,自幼练就一身好水性,她在错乱之中抓住了手中的琴,随水飘流,在风浪中挣扎浮出水面。这时候,被一对荆邑(宜兴)缪氏渔民夫妇发现了,他们坐在船上凭借月光,看到湖面上有个黑乎乎的东西随风飘来,便把小船摇过去一看,原来是个人。于是连忙放下小帆,将这个昏昏沉沉的女子捞上船头,设法抢救。当晚老妇帮西施换了衣服,熬了姜汤。西施喝了几口汤,出了一身汗水,醒来睁眼一看,自己身在渔船,潮湿的衣服早就换掉,身上盖着被褥。旁边坐着一对老夫妻,在油灯之下慈祥地望着她。缪氏夫妇未有儿女,见西施如花似玉,美若天仙,眉开眼笑地问:“孩子,你因何溺水?”
西施看了看一对朴实的老人,不觉流泪不止,但又不敢露出真情,就含糊地说:“我姓方名西,今年20多岁,是流落江湖的卖唱女子,从小无爹无娘。今日被富贵公子强迫上船弹唱游太湖,那公子患了歹念要强奸于我,我不愿,他恼羞成怒,将我抛入湖中。”
老妇再问;“家里还有人吗?”西施说:“兵荒马乱,不知亲人死活”。此时老妇突然高兴地说:“你无老,我无小,愿意的话,我们就凑合一起过吧!”
聪明的西施立即从被中爬了出来,双膝跪下,感谢救命之恩,并下拜道:“干娘在上,请受干女儿一拜!”老渔夫妇喜出望外。将西施认作义女,高兴地跑到门前大喊道:“乡亲们哪,我家来了义女喽,大家快来看吧!”全村上下都为缪氏渔民夫妇欢喜,把个小茅棚挤得里三层外三层。
大家一看那个姑娘啊,姿容美丽,亭亭玉立,真是天仙下凡,世上无双啊!第二天,缪氏渔民夫妇与西施摇着渔船去太湖边捉鱼。当渔船摇出村口时,只见桥上站满了人群,都是来看这位人间美女的,挤满桥上的人还都议论纷纷,说渔家姑娘赛西施。
谁知到了傍晚,小船打鱼归来时,岸边又聚集着不少看美女的人。从此,宜兴便有了“自古渔家出西施”的传说,把渔夫营救西施的湖荡叫作“西施荡”,他们居住的村庄叫做“施荡村”,西施行走的桥梁叫作“施荡桥”“观美桥”。
现今宜兴市丁蜀镇以及和桥镇闸口村,都保留了这些桥名,成为宜兴历史文化中灿烂的“亮点”。
作者简介: 陈宝明,男,1956年生于宜兴,字庭倬,号乐善,从事旅游景区管理工作,曾担任宜兴市张公洞管理处主任、善卷风景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熟谙宜兴民间文化艺术,尤其对“两洞”“梁祝”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曾有多件作品发表在全国主流媒体上,屡次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2021年出版的著作《漫话阳羡》有口皆碑,2024年出版《宜兴梁祝》。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兴市徐霞客研究会秘书长、宜兴市华夏梁祝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