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漫谭
✤ 打破传统诗学的既定坐标系
——皮旦《树枝》的后现代文本实验与垃圾派审美范式
□ 童 年(安徽)
当传统诗歌仍在精心雕琢意象链的象征密码,诗人皮旦先生的《树枝》却以一把“语词的剪刀”,粗暴地戳开了诗学的既定秩序。“树枝在摇晃/表明空气里进入了其它空气”——这看似平淡的日常观察,实则是对古典意象体系的公然挑衅。不同于王维笔下承载离愁别绪的“柳枝”,也迥异于艾略特《荒原》中暗含文明困境的“枯树”,诗人皮旦的”树枝”拒绝成为任何意义绑架的囚徒,转而化身解构的利刃,将当代汉语诗歌从形而上的神坛拽入充满不确定性的日常悖论。这种逆向写作姿态,不仅是垃圾派“崇低哲学”的具象化呈现,更在后现代语境下,重新定义了诗歌与世界、语词与意义的交通关系。
一、意象的颠覆:从象征到解构的诗学转向
在传统诗歌中,意象常被赋予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如王维笔下“红豆”象征相思,柳永词中“杨柳”暗含离别。这种象征体系构建起稳定的意义链条,受众通过传统式文化规约即可解码诗意。总是重复阅读这类变相复制拼贴的所谓“诗歌”,感觉好恶心。而诗人皮旦《树枝》中的意象彻底摒弃了这种巨婴般的程式化与预设性:“树枝在摇晃/表明空气里进入了其它空气”,树枝不再是古典诗学中“风动”的隐喻载体,而是成为一种引发多重阐释的媒介。当诗人进一步提出“树叶里进入了/其它树叶,甚至树里进入了其它的树”,意象的能指与所指关系被彻底撕裂,形成意义的悬浮、交叉、互证与扩散。
与里尔克的名诗《秋日》中“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的明确隐喻相比,诗人皮旦拒绝为物象赋予终极意义。这种写作策略解构了传统诗学中“以象表意”的单向模式,转而将意象还原为纯粹的感官存在,迫使受众在崇低向下开放的文本空间中主动参与意义建筑。
二、主客体的消解:后现代语境下的存在哲学
后现代主义强调“去中心化”与“主体死亡”,这在《树枝》中体现为人类与自然界限的消融。传统诗歌中的“物我关系”多遵循“感物伤怀”或“托物言志”模式,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情感投射于自然。而皮旦笔下,小鸟“从树枝跳上我的左肩/我往左肩看时/它从我脑袋后面/绕到我的右肩”,人与鸟的互动呈现出动态的平等性,打破了人类作为观察主体的权威中心地位。
这种消解与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复杂方法”论,主张具体的现实对象都是复杂的理论遥相呼应——事物不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相互渗透的关系链网络。该诗巧借一只小鸟的跳跃腾挪轨迹,将人与自然编织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颠覆了笛卡尔式“主客二分”的认知框架。与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主体对客体的抒情性凝视相比,皮旦更注重呈现存在的本原性、流动性、互文性、辩证性乃至呼之欲出的神祇性。
三、语言的祛魅:垃圾派写作的独特美学
诗人皮旦作为垃圾派创始人,其“崇低、向下”的写作原则在《树枝》中表现为语言的日常化与非诗意化。诗歌采用近乎纯口语的表述方式,主动放弃华丽藻饰技巧,如“其它小鸟站在树枝上朝我鸣叫/它要离我更近一些”,以直白陈述替代传统诗歌的抒情渲染。这种“粗糙、放浪”的语词风格,与北岛《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的冷峻隐喻形成鲜明对比。
垃圾派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其对泱泱数千年“诗性”的重新定义与评估:传统诗学追求“灵韵”与崇高感,而皮旦通过消解语言的神圣性,将诗歌拉回生活原态。这种写作策略与后现代理论家利奥塔“宏大叙事的解体”相契合——全然拒绝权威、中心话语,以碎片化、非逻辑的语言重构当代汉语诗歌的审美瞭望塔。
四、后现代视角下的文本价值
从后现代角度审视,《树枝》的人文价值在于其对传统诗学体系的批判性重构。它通过三个维度实现突破:其一,突破封闭的意义系统,构建视角向下的开放性的阐释空间;其二,故意消解以人为中心的死板理念,重塑人与自然的平等对话与和谐;其三,以日常口语挑战精英化、文绉绉的诗歌标准。此外,与波德莱尔《恶之花》对现代性的那种蔑视性批判不同,诗人皮旦的后现代实践更聚焦于诗学本体的革命,通过解构传统范式为当代汉语诗歌注入新质生命力。
然而,这种写作也面临争议:有些受众认为其过于追求“反诗”效果,可能导致诗意的流失。但正是这种争议性,凸显了《树枝》在当代诗歌变革中的先锋意义——它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当代汉语诗歌的本质与边界。
昨晚,有位诗友私下里和我闲聊,她悄悄地告诉我,她每每阅读皮旦的分行汉字,总是读不懂,感觉好玄秘。我借用伊沙的话回答她四个汉字:请你再读!
❂ 作者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 附 皮旦原创作品
✦ 树 枝
□ 皮 旦
树枝在摇晃
表明空气里进入了其它空气
面对同样情形
有时树枝却告诉我
树叶里进入了
其它树叶,甚至树里进入了其它的树
一只小鸟从树枝跳上我的左肩
我往左肩看时
它从我脑袋后面
绕到我的右肩
其它小鸟站在树枝上朝我鸣叫
它要离我更近一些
好像它不是小鸟
2025-6-2
❂ 诗人简介:
皮旦,原名支峰,网名皮旦、老头子。垃圾派创立人,写有《垃圾派宣言》,创立崇低思想和垃圾(派)三原则。垃圾(派)三原则是,第一原则:崇低、向下,非灵、非肉;第二原则:离合、反常,无体、无用;第三原则:粗糙、放浪,方死、方生。皮旦还主张反理念、反现状、反方向。2006年,在乐趣园主办的“1979-2005中国十大杰出诗人暨乐趣园首届十大网络诗人评选”活动中,当选为十大先锋诗人;2020年当选《诗歌周刊》2019“年度诗人”;2021年获2020·中国独立诗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