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杏坛
——草根教师的故事
王晓瑜
桃李不言,追踪杏坛。她的一腔热情就像在无数个风风雨雨之后绽放的一道道缤纷的彩虹,温暖、照亮一波波学子的心,她就是被学生亲切地称呼“王妈妈”的王老师。近35年来,她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首要教育教学目标,走出了一条独特教书育人之路。
无需约束的自律,无需奖励的奋进,无需督促的敬业,无需承认的奉献……这样浓厚的本真教育血液,似春雨沃灌杏坛绿野、结出硕果累累。谱写杏坛华章,日夜汩汩流淌在她的教育教学路途中……
关于教育教学,她奉行“作业最少,考得最好”的理念。她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先从学科的“高度、宽度、长度”上全面提升自己,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她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非常少,被学生亲切地成为“香饽饽老师”。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在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日子里,尽管年旬90岁的老母亲因骨折卧床需要照料——她不忍母亲受苦,泪水常常滑落脸颊。然一向雷厉风行的她竟一如既往地默默地一边精心备课,并上好每一节网课,得到了学生的众多点赞。一边不断地往老家打电话询问老母亲的病情。有时,她累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迈不动步伐。可倔强的她依然利用自己喜爱写作的优势,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坚持写了八九篇抗疫诗歌、及文章《医者仁心》、《仰望苍穹》、《驱瘟神》等,并及时转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这不仅让学生劳逸结合,还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努力上进的信心。同时对学生亦起到了很好的心理疏导作用。
春风化雨,感化心灵。她善于在教书育人中用爱培育爱、传播爱,能够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如:一名学生刚上初三,便由外校转到了她的班级时,令她大吃一惊,听说他在外校号称“打架王”!经常和一群“哥们”胡混,出入游戏厅,周末不回家,是老师和家长都管不了的“问题学生”。
她深知这样的学生虽然表面上桀骜不驯,但其实他们心里非常脆弱、孤独,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被关爱,一旦用真诚的关爱打开他们紧锁的心扉,他们心底追求积极向上的意识就会被唤醒。她便利用点滴时间,通过“师生日记交流”拉近师生情感;“当面说服教育”,不让他与社会上的孩子交往等进行心灵对话。同时,她在生活、学习等方面也给予帮助,比如,她带该生去理发,并为之付款。看到他们那融洽的样子,理发师自始至终把她和该生当成了一对母子。
尊重学生,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宽容的心态容纳他,用真诚的态度任用他。她让他担任安全班长的职务。一个学期下来,这个“打架王”被学校评为“优秀安全班长”,从“打架王”变成了“优秀班干部。”
一次,她在批阅晓明的日记时看到:“老师,是您的宽容、您的信任、您的真情挽救了我……老师,请您允许我叫您一声老师妈妈,好吗?”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她还把一名从外校转到自己班里的一名学生——广生(化名)沾染了偷东西的不良习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在她充满智慧的爱心教育下,“不动声色”的把他转化为一名好学生。
她还把一名受到全班歧视的学生——张甲(化名),从被同学嘲笑、捉弄、歧视的苦闷中解救出来,使曾经一度揣着刀子走进教室的“危险学生”的他变成了一名阳光自信的学子。她和同学们一起树立正气、团结、友爱的良好班级氛围等。
因为学校曾一度缺少政治老师,她被学校安排跨年级教初四和初三的政治课,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兼备课组长。
她毕竟不是铁打的身子,由于超负荷的工作量,曾经一度累的得了气管炎。她病了,竟不好意思请假。一个萝卜顶一个坑,若请了家,学校又得找任课老师,学生又得适应新老师教学。她不想给学校添麻烦,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学生学习。厉害的时候,三四晚上一阵接着一阵不停地咳嗽,刚刚闭上嘴巴又一连串咳起来。可白天她仍然像好人一样去上课。利用课余时间去医院治疗。有时她正给学生讲着课,突然一阵咳嗽,她的脸被憋得通红,半天说不出话来。这种情况每年持续6个多月,一直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才见好!
课下,许多学生都劝她说:老师啊,老师,您请假吧,先治病要紧,看您咳嗽的那么厉害,我们心里好难受!
性格急的学生说:老师啊,老师,您什么时候好?唉,您可急死我们了………
学生被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常常向她竖起大拇指。这时,她在心里暗暗地说:有什么职业能像教育一样如此照亮人的胸膛,温暖人的内心呢!
她经常性地反思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利用业余时间写了充满教育智慧、技巧、方法等教育著作。此书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受到了许多教育专家、学生及其家长的好评。
她在业余时间还创作了数部长篇报告文学、数百篇中短篇报告文学、数百篇散文诗歌。她把自己写的这些文学作品整合到政治教材的有关内容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振奋学生的精神、斗志与毅力的效果。她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她的故事非常多,像天上的星星,数呀数不清……
王晓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