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肖东朝同学
文/乔建国
时间总是这样无情地流逝,老同学肖东朝病逝已有十年。一想到他的音容笑貌,我的内心不禁又起了波澜——多好的同学呀,怎么走得这么早呢?念叨着他的名字,回忆起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遂成此文,算是对他的缅怀吧!
我跟肖东朝是同村的,原本不是同学。我应届高中毕业后复读一年仍是高考落选,于是继续复读。那是1983年秋天,我竟与他进了同一班。他比我小两岁,算应届高中毕业,高考方面的经验还是欠缺不少哩!我算老考生了,既有经验,又有教训,于是时常讲给他听。
论乡亲辈儿,东朝称我“哥”,我则直呼其名。我们村离就读的中学只有三里地,每天走着去、走着回,这样一来相处的机会就多了。我一路跟他探讨着课本上的知识,一路给他讲高考需要注意的事项。他希望我考上,我希望他考上,在互相鼓励中共同向着目标进发。
一般来说,上学的路上话说得少,只因要赶时间,放学的路上就自由多了。有时我们会慢悠悠往家走,边走边探讨,有时会坐在河边的沙坝上复习当日的知识点。他的物理、数学比我强,我的英语、化学比他强,于是时常取长补短。
别以为我们都是“书呆子”,其实都是懂事的孩子。他家弟兄四个,我家也是弟兄四个,他行四,我也行四,家庭负担都很重。回到家,我有时帮着父亲往地里送粪,他则帮着他的父亲在地里撒粪,还会赶着牲口翻地、往家运玉米。即使是后来上了大学,一到暑假、国庆放假,还能看到他跟父母在地里干活的情形。于是乡亲们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人家大学生还下地干活,你们有什么资格不干呢?
我们是在村里跑大的,自然都爱玩,即使在备考的关键时段。有次,东朝悄悄问我:“你敢捅马蜂窝吗?”
“哪儿有?给它捅了!”我一听就来劲了。
他二话不说,拉着我绕到护林房后面,指着树杈悄声说:“看,多大的窝呀,你上还是我上?”
我虽然说了大话,面对那么大的马蜂窝还是有些胆怯的,于是冲他一咧嘴说:“猜拳,谁输谁上!”
恰在此时,护树的大爷从房里走出,冲着我俩喊:“你们可够淘的,这么大了还捅马蜂窝,蛰死你们!”
我俩这才跑开,若真捅了马蜂窝,非挨几下蛰不可,到时弄个脸红脖子粗可就没法儿见人了!1984年夏,我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自然兴奋至极。东朝名落孙山,十分失落。我把他叫到我家给他讲学习方法——重复记忆与过电影!他如同得到真经一样兴奋,决定继续复读。我把翻烂的资料交给他,最重要的是让他不能半路打退堂鼓。那个年代谁家都缺钱,而复习既耽误家里的农活儿,又得花几块钱学费。好在他的父母都是开明之人,宁可自己少吃几口,宁可自己多干些,也不想误了孩子的前程,坚决同意他复读。
东朝送了我一个小笔记本,上面有他的留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是我读大学时的座右铭,每当懈怠之时,每当放纵之时,就想起了他的留言。在我的鼓励下,两年之后他也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又过两年,我则拿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人生难得一知己,这是我和他时常说的话。作为知己,互相鼓励,互相提醒,永远向前,从不退缩!
上班之后我跟他仍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一向低调,常说的话就是:“做好咱的事,对得起工资,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家庭、国家的培养!”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林业局一名普通职员做起,后因业绩突出调进县委办公室,后又得到提拔重用,直至成为乡党委书记。我们见面时仍是互相提醒,一是不能给自己丢人,二是不能给家庭丢人,三是不能给家乡丢人!他做到了,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造福一方的带头人,成为稳定一方的“大拿”。
由于工作繁重,他不得不经常加班加点,致使肝病日益加重,不幸英年早逝。痛哉!惜哉!他的辞世,让我万分悲恸,只能在心中默默为他祈福——愿他在天堂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