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茶舍(十)
路边
从品茶亭出来,汽车上了“之”字形盘山公路。公路虽然也是沥青的,却较狭窄,只能供单向行驶。进口处有山门,行人可进,但除了茶舍旅游专车,其他车辆一律不能驶入。汽车终于驶上了近黄塔顶,在一座庙前停了下来,庙“是”柳宿庙”三个大字。我们跟着潇瑶美女进庙,迎面是一座戏台,戏台前是广场,戏台两侧有石阶供游客到戏台后面的上一层建筑去。我们从右石阶上去,原来这建筑是茶神大殿,大殿后有小路通黄塔顶黄色圆形观光宫楼。在这里,潇瑶美女讲解:“尊敬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是茗岭黄塔顶的柳宿庙黄塔楼。黄塔顶是苏南第一高峰,海拔611米,在省内仅次于连云港的玉女峰。在这里登楼观光,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更有‘生平不快事,黄塔随风飘’快爽。其实黄塔从来就不是塔,是黄色木宫楼,但它是圆形的,又高高在上,从山下看,就像佛寺里的宝塔,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为黄塔。据史书记载,柳宿庙最早也是建于李栖均的贡茶时代。当年常州湖州两州知府境会,共商修贡大事,总要先到茶神庙来向柳宿祭拜叩首。朝廷有什么关于茶叶方面的圣旨文书,也会在黄塔楼上宣读传达,两州知府有什么茶事奏章,也在这里写就。所以相传黄塔楼最早就叫皇塔楼,是与皇家有关系的楼。各位放眼四看,近处是茶山竹海,远处是村舍阡陌,我们宛如位列仙班呀。西面不远处,就是铁拐李逃麒麟的地方,而南面进入长兴地界,就是韩湘子隐居的罗岕。”
我们在黄塔楼四望,没看见八仙从云里走来,倒有高高在上脚下飘的感觉。尤其是有恐高的贵宾,更是不敢凭栏眺望。我们从左面石阶下来,回到戏台广场,只见二三十位道士从两边厢房出来走向戏台,潇瑶美女也登上戏台,站到前沿说:“各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现在请大家欣赏由茶神庙道院学士演奏的宜兴丝弦。茶神庙道院学士由宜兴道教协会面向全国招收,年龄不限,学期三年,不仅不收学费,还发工资。但招收条件是要有志于道教事业,并且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作曲能力,考试难度远远高于报考公务员。所以现在的第一期学士,国内外许多大庙都有聘请意向。宜兴丝弦源于汉代民乐,目前是宜兴十大社戏之一。相传当年王昭君出塞和亲,京城人多不愿去化外之地。朝廷命江南各县训练乐工随嫁,江南民乐因此得以迅速发展。南北朝时,常州人萧衍坐龙庭称梁武帝,更将家乡乐工招进宫廷演奏,作为上朝专用礼仪形式,并正式定民乐叫丝弦。于是,吴越各地民乐都称丝弦,也叫江南丝弦。作为常州属县,宜兴多人应征进宫献技,数百年后,宜兴丝弦艺人终于创作出了堪称江南丝弦的代表作《宜兴丝弦》曲谱。共和国初年,中国音乐家费克将《宜兴丝弦》带到朝鲜战场上播放,后被美军录音,从此传遍欧美。”
道院学士们演奏起来,我注意到他们的乐器主要有大胡、中胡、板胡、二胡、三弦、月琴、琵琶、长箫、手笙、竹笛、腰鼓、面锣等,先演奏了一曲《大江东去》。音乐响起振奋激昂,听来如浪奔泻,如临江河怒流。随后又演奏了一曲《采茶舞》,而且由潇瑶美女上去随乐独唱,真个是琴音和谐杨柳轻摇,加上潇瑶美女的柔美甜歌,使人顿觉轻松愉快,曲终赢得掌声久久不息。
我们从柳宿庙出来上车,车子从南坡下山,道路与北坡一样狭窄。出了山门弯上普通公路,一会儿又折入路北小道,这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慕蠡亭,慕蠡亭楼下部分,宛如三只大缸倒扣围成一圈,大缸上还放了一只大缸,上面这只大缸便是观光楼台,慕蠡亭展示厅摆放的半身紫砂人物雕塑是范蠡。在多媒厅,潇瑶美女讲解说:“尊敬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宜兴是旅游城市,更是天下陶都,宜兴的制陶史可以上溯近万年。新街镇骆驼墩先民遗址,出土了七千三百多年前的陶器实物。两晋隋唐时期,又创造了江南青瓷的辉煌。明清时期,均陶和紫砂又享誉大江南北和宫内海外。共和国窑场更是欣欣向荣,彩陶、均陶、青瓷、精陶和紫砂‘五朵金花’齐放。当年吴越争锋后,越国大夫范蠡急流勇退离开政治舞台,辗转各地而最终致富山东定陶。相传范蠡出行西渡太湖,到的第一站便是宜兴丁山。范蠡老家楚国,又长期在越国担任领导职务,走南闯北,对各地先进的制陶和烧陶工艺有所了解。他来到丁山后,帮助当地人改革窑炉,并带领大家探索制作大件陶器如缸坛等,因而被后世尊为造缸先师,又称陶神陶朱公。过去有陶朱公秩巡庙会,是常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庙会。”
我们继续向东,不一会儿又折向南小道,来到了望梅亭。望梅亭是一幢圆形建筑,楼上观光台比楼下要小一圈,放眼四望到处都是杨梅树,楼下展示厅里摆放的半身紫砂人物雕塑是苏东坡。在多媒厅,潇瑶美女讲解说:“各位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茶舍所在地是宜兴著名的旅游乡镇湖㳇。古人云湖㳇有洑山泉回,洑东洑西游人醉。这里便是过去的洑西乡,现在也并入了湖㳇镇。望梅亭相传是为纪念苏东坡在这里望梅而建,苏东坡因结识湖㳇人单锡而爱上宜兴,在宜兴留下了许多故事佳话,譬如八大进士会庚桑便是其一,庚桑即张公洞,这八大进士是:苏轼苏澈兄弟、单锡单锷兄弟、邵梁邵刚父子、以及监察御史蒋之奇和宜兴县令李元盈。苏东坡喜欢杨梅,无论是在杭州湖州做官还是在宜兴做客都是如此,他说‘西凉葡萄,闽广荔枝,未若吴越杨梅。’但民国以来军阀混战日寇侵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湖㳇杨梅树竟成凤毛麟角,望梅亭更是无影无踪。共和国初期,人们的观念只在开山取石,是新世纪的旅游业发展,重新唤起了这里的杨梅林,据宜兴县志记载,宜兴杨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是贡品,长期以来闻名遐迩。所以宜兴杨梅发展是历史的回归。”
我们来到的第八亭是共和亭。共和亭是一幢上小下大的两层方形建筑。在观光楼放眼四望全是茶园,共和亭展示厅摆放的半身紫砂人物雕塑是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在多媒厅,潇瑶美女讲解说:“尊敬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叫阳羡茶场,这个建筑是共和亭。共和亭没什么历史,却有意义非凡的现实。中国自鸦片战争后,由于政治的专制腐败,昏官当道汉奸横行,致使国家一步步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经济崩溃,社会兵荒马乱,宜兴山区茶园大多抛荒,山民民不聊生。是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带领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毛泽东‘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号召下,上海警备司令部108位转业军官,跟着江苏省农林厅副厅长张之宜,走进了长满藤蔓的万亩荒坡,创建了国营宜兴阳羡茶场。大家请看屏幕上那激情燃烧岁月的场面,108位将士先遣入山,伐竹砍木,搭建草屋,披荆斩棘,垦荒种茶。后来是千名职工集团作战,终于是茶树经纬如兵营,绿叶盖坡跨山梁,一派生机勃勃景象。这里的‘国营阳羡茶场’牌额和‘茶圣陆羽’雕塑题词,是江苏省委老书记江谓清九十高龄时亲笔题写的。为了纪念李栖均开创的茶叶规模化生产事业,中国茶文化学会决定每年都将在宜兴茶舍举办斗茶会,并在宜兴各茶场轮流举办赛茶神活动。今年的赛茶神就是在阳羡茶场举办的,请看屏幕,在嫩寒笼罩的初春凌晨,数千人举着灯笼火把在茶园里载歌载舞,踩着鼓点翻花走阵,煞是壮观。临时搭建的观众看台上,坐无虚席。赛茶神源于唐代的急程茶,当时朝廷规定宜兴贡茶按时段分五批进贡,第一批紫笋茶要在清明前解到长安,以便赶上皇家祭祀宗庙的清明宴。那时宜兴到长安不通火车,更没有飞机,换人换马日夜兼程奔送也要十天,所以称‘急程茶’。再加上采摘加工制作,时间很紧迫。为了赶趟,便采用举火驱寒并歌舞唤醒茶神的方式,把茶叶从枝条里催出来。但神是不能催逼的,惹怒了神,神会不高兴的,所以不能说催茶神而要说赛茶神。”
我们来到的最后一个亭是贡泉亭,贡泉亭傍湖而建,一字排开紧挨的三个竹筒形建筑。中间的有楼,楼上是观光台,楼下展示厅里摆放的半身紫砂人物雕塑是李栖均。在多媒厅,潇瑶美女讲解说:“各位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刚才我们在观光台一览无余看到的湖就叫阳羡湖,最早的於潜贡泉就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生产增加灌溉能力,这里修筑了油车水库,近年发展旅游将水库打造成了阳羡湖。阳羡湖水甘甜爽口,现在生产有‘贡泉牌’茶舍专用品牌矿泉水。老话说,好茶也要好水煮。各位请看屏幕,常州知府和湖州知府境会品茶评茶,不仅引发了各茶场茶叶种植和制作的竞争,即斗茶,也催生了煮茶献茶的技艺表演,即茶道。相传何仙姑带领的宜兴茶道美女团队进京表演,轰动朝野,遂成天下模范。后来历经唐宋元明清不断演绎发展,在海内海外不断精彩纷呈。所以说世界茶道在中国,中国茶道在宜兴,源流圣地,举世膜拜。”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